牛毛細雨籠罩著玉林市玉州區,平添了幾分寒意,然而玉林市人民會堂內卻是暖意融融。偌大的會堂內座無虛席,還不時傳出瑯瑯書聲和熱烈的鼓掌聲。——全國初中新型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等系列展示與講評活動正在這里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教育學會中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中心處長李水平、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有效教育創始人孟照彬等教育專家參與了活動。從2009年12月28日至30日,為期3天的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15個省市近1300名教育屆人士參加。
本次活動主要展示了全國推進有效教育(NS-EEPO)實驗所取得的成果。“有效教育”理論最先由孟照彬教授提出與創建。其核心理念是:教育要講效率,過程要講優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發展,強調對學生的創造性的培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學過程的優化。有效教育實驗近年來在全國一些縣市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玉州區的教師們現場展示了要素組合方式、平臺互動方式、哲學方式、三元方式等有效教育課型,展示了標準課、小課、連排課、微型課等多種課時形態,并運用經典性評價、項目性評價等新型評價方式進行評課。精彩的備課、說課、上課、評課,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好評。
這次活動還在展示環節中別出心裁地引入了現場素材。教師上展示課前,現場征集教學素材,在短時間內進行現場備課,隨即登上講臺授課。玉林市玉州區第九中學的吳夏寧老師,以與會代表現場提供的手機為素材,巧妙引導學生討論、發散思維,并組織了一場主題為“中學生是否應該擁有手機”的辯論,全場代表不禁為她的精彩展示報以熱烈的掌聲。一位來自北京的老師對記者說:“真牛!老師牛,學生也牛!老師敢于挑戰現場素材,是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抱有絕對的自信;學生在課堂中異常活躍,特別是思維方面,簡直可以用‘思維飛躍’來形容。”
進行展示的老師為什么會有如此自信呢?記者從玉林市玉州區教育局了解到,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展示玉州區教師真實的教學水平,該局放棄了直接選用在全國或全區教學比賽中獲獎的教師,而是舉行了“海選”。希望登臺展示的教師可以自愿報名,通過現場備課、說課、上課等種種考驗,競爭“上臺”。這個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們紛紛響應,共有來自127所學校的378位一線教師報名參加了“海選”,經過數輪選拔,10位教師“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如愿以償。看來進行展示的教師均是教學水平過硬的高手,難怪敢于挑戰現場素材了。
活動的互動環節也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肯定。現場素材的征集讓與會代表參與到課堂當中。在東環小學龍玉潔老師的作文課上,龍老師讓孩子們在現場自由選擇老師,將寫好的作文交給他們批改。在玉州區教研訓一體化現場展示中,與會代表還能走上展示臺,近距離觀摩教師們的備課。通過種種互動,與會代表的參與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不再是旁觀者。
許多與會代表對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參加此次活動受益匪淺,特別對有效教育實驗的成功感到欣慰和振奮。一位來自云南的教師用了三個“想不到”來總結自己的感受:“一是想不到這次活動來的人這么多,大家的興致如此高漲;二是想不到全國各地特別是玉州區的有效教育實驗搞得這樣成功;三是想不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在各地有效教育實驗中有如此神速的進步。”
據悉,玉州區是全國最早的有效教育(NS-EEPO)實驗區之一。自從2004年引進有效教育EEPO實驗后,玉州區成立了區、校兩級有效教育實驗領導小組,全區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改進教育科研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效教育實驗使師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得到迅速提高,教師們在實驗中大膽嘗試并迅速成長,一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甚至向研究型、專家型發展;學生普遍由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學習方式變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能力和品格的培養。實驗學校在推進有效教育實驗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推進了評價方式的轉變。對學校、校長、老師的評價已經由過去以考試成績為主轉變為以師生成長為主、發展為主,在評先評優活動中,更加注重學校的育人功能。玉州實驗校區還普遍實行了以強弱結合、城鄉搭配為基礎、龍頭學校為牽頭的校際團隊合作機制,初步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管理機制,各中小學分別組成校際或城鄉聯隊,有效地改變了過去農村及薄弱學校教研活動難開展的局面,在推動城鄉學校均衡發展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08年初,玉州區又開展玉州特色新教育文化大區建設,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
選擇玉州區作為本次活動的舉辦地,是對玉州區開展有效教育實驗所取得的成績的肯定。有效教育創始人孟照彬教授這樣評價:“玉州區的有效教育實驗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