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聽了本校的幾節數學公開課。各位授課教師的出發點不同,思路不同,教學的目的也不同,更主要的是教學思想不同,所以效果也不一樣。下面以三位教師的課(分別簡稱A、B、C)為代表,舍去其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學流程大致如下:
A、(教學內容: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c、(大家談:二次函數與生活)
學生完成一周社會實踐后,把收集到的生活中的二次函數問題展示出來,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從中感受數學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通過以上教學流程、內容和師生活動可以看出:A的指導思想還只是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教學目標是學生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的“設問導新,新課講解,作業訓練、鞏固”這三個段式,教學設計關注的只是落實“雙基”,沒有體現課堂教學的本質——組織學生學習,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使學生體會到蘊含在知識中的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不能實現新課程所提倡的綜合性教學目標。另外,課堂上的偶然提問也只是單向的老師發問學生回答。A的講授內容,完全可以以提綱形式列出,讓學生自行進行預習,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B和c的教學思想屬于現代教學思想,通過教學流程可以看出他們所做的大量的隱性的準備工作。B采用現代常規教學模式。c的著眼點更高,步入實踐,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外面世界,引向生活實際,并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對這三節公開課的剖析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當前形勢下如何上好數學課?怎樣才能上好數學課?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上好數學課的一些體會。
一、要樹立現代教學思想
當前,各國的教育家都認為教育目標有四大要點,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以這一教育觀念為指導,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學思想,即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主體”。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教師的任務就是組織學生有效地學習。為此,傳統的教學目標——掌握知識,應付考試;傳統的教學形式——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傳統的教學手段——口授加粉筆黑板;傳統的師生活動——老師唱主角,學生是配角;傳統的復習方式——上課抄筆記,課后題海戰術等等,都必須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二、教學要抓好幾個關鍵
1、強調課前預習。
預習是聽好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關系到一節課的效率。預習老師不光是布置一聲就行了,應該編寫預習提綱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重要的概念、原理要讓學生識記,全課的構架要讓學生了解。A老師的公開課正是因為沒有學生的預習而只停留在低層次水平,其實A老師講授的很多內容都可以在預習這個環節中完成,課堂上多給學生活動的時間。
2、要讓教材“活”起來。
學生的預習給教師的講解準備了基本材料,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使教學達到較高層次,是每一位教師備課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如果教學時照本宣科,完全采用教材語言,教課本上的例子,就是“教本主義”;如果僅隨手舉幾個不典型的例子,不對它進行分析,不設問,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也只是在解說教材,是“原汁主義”。教師必須超越這個層次的教學去剪裁教材,重組教材。首先,要精心創設問題精境。創設問題情境的材料或角度要新,能引人入勝,能順其自然地再現本節的知識點,能引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深層次思考,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其次,講解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在預習中不明了的、拓展不開的、深挖不到的地方進行講解,講解時以點撥為主

3、要使學生“動”起來。
一節好的數學課是在教師的導演下學生主演出來的。教師包講、包練、包答,一包到底只會窒息學生的思維。有的教師總抱怨課堂時間太少,認為讓學生思考、回答會浪費時間,有的抱怨學生太笨,啟而不發,這是導演“導”的問題。首先,學生的“動”要靠教師去“啟”。現代教育觀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有血有肉、會說會笑、個性鮮明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機械接受的容器。其次,學生的“動”要靠教師去“促”。要提倡民主教學,教師和學生要成為學習上的朋友。教師要制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敢說,要注意肯定學生回答中的積極因素。再次,學生的“動”要靠教師去“調”。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來觸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腦筋動起來。在課堂上要相信學生,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就應該是學生的天地,任何教育活動只有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參與才能收到成效。也就是說,教師的“教”應放在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地位。如果教師總以為自己比學生高明,這種思想指導下的教學效果是學生沒了個性、沒了主見、沒了興趣。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孩子們在玩“剪刀,錘子,布”游戲,一位小朋友在連輸了幾次后,出了一個彎曲的手指,說這是“鉤子”,可以勾剪刀,勾布。這顯然違背了游戲規則,但會使贏的機會增加,這不就是一種創造嗎?曾幾何時,學生的這種創造性跑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對理性的服從和對權威的崇拜。因此,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教學觀念一變,處處都可以讓學生“動”起來。
三、要提高數學教師自身的素質
有人說中學教師是知識萎縮型的職業。教師越教越感到自己知識的枯竭,在大學中學的系統知識要簡單化以適應中學教學,只要教材不變,教案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于是出現了“一輩子一本教案”、“5分鐘備課法”等,這樣做知識萎縮也就不足為奇了。
數學教師應該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不能滿足于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知識,而應主動進行知識更新。自覺擴展知識領域,了解數學學科的發展動態及其與各學科的相互聯系,這樣才能高屋建瓴地去設計教學。
數學教師要走出“自我”的圈子,加強師一師協作,主動求教于其他教師,積極聽公開課,參加教學研討,以豐富自己,豐富教學。
總之,現代數學教學應該是基于現代教學思想,體現現代師生關系,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的開放性、實踐性教學。只有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講課水平,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