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是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稱為學習策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當今英語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明確學習動機指向,為形成有效學習策略打好基礎
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接收信息,并對知識進行有意義建構,這是學生形成有效學習策略的基礎。學習動機指向明確,,能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促使他們主動采取有意義的學習行為,實現學習活動的最佳效果。
教師應根據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每學年、每分冊、每單元的階段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決定性的指導意義。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學習任務和自己的特點,然后根據這些條件。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對于較新的學習任務,學習者總是在有意識、有目的地思考著學習過程的計劃。教師要引導和督促學生反復使用有效策略才能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教師制定單元教學階段性目標的重要依據。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程,優化、趣化課本里的語言知識,尊重差異,讓不同能力水準的學生實現不同要求的學習目標,使其學有所得。
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學科魅力,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實踐,不斷地喚起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學生培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者,幫助學生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來實現學習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創設情境,用身邊的人和事作話題,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嘗試欲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學習動機。如筆者教學形容詞的最高級的內容時,沒有先給學生講解,而是讓學生在朗讀對話中去領悟最高級的比較范圍、構成形式和特定要求。學生在兩遍朗讀之后,爭先恐后地報告他們的發現:“有的詞尾加-est,有的詞在前面加-most……”“哦,原來最高級的構成和比較級相似……-er變成-est,more變成most……還有一些不規則的詞的變化……”“形容詞的最高級前有the……”在回答中,學生已完成了從“比較級”到“最高級”的正遷移。然后,筆者說:“很棒。現在,我們來數一數我們班‘之最’。”在此基礎上,再引申出南寧之最、廣西之最、中國之最、世界之最…一接著,讓學生分小組,選某一話題(如交通方式、城市、運動等)來做比較然后編成對話。生活化的話題,熟悉的人與事,人人都必須開口參與,相互競爭、合作,分享和補充,全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探究的興趣,把學生引入教學目的要求中。
三、激發積極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
積極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策略起著支持、調節和推進的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及時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
學習任務不同,學習計劃也會有所差別,學生所采取的學習策略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因為采取的學習策略得當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由此產生的成就感會強化他的學習動機,提升他的學習興趣,從而信心百倍地應對將來的學習。但有的學生因學習能力較差。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靈活改變自己學習策略,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學習效率降低帶來的挫折感會削弱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效果,因人而異,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可引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做有效拓展,特別要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做到努力提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也能起到鞏固與強化學習動機的作用,有利于他們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并且在學習中做到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讓學生逐漸做到“要學一樂學一會學”。
四、注重與學生情藤上的交流
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的同時,要注重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成功所帶來的愉悅感和受到關注的滿足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避免厭學情緒。
在教學中,教師的積極樂觀和對學生的關愛期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態度積極,心情愉悅,思維活躍。有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心理發展未穩定,意志力差,在學習中會因畏難而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要及時發現并給予幫助,可用名人為榜樣,或以身邊堅持學習的同學為例,激勵學生發揮潛力、克服困難。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教師也要有所側重:對能力強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找不足(過多的表揚會讓他們無動于衷或驕傲自滿),讓他們能精益求精;對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充分肯定他們已學到的知識,著重肯定他們的優點,讓他們感到自信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注意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學有所獲。
(責編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