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縣檔案部門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已經六年有余。六年多來,經過全局同志的不懈努力,我們完成了連續十三年的檔案“接收進館”任務,將縣檔案館創建為“省一級”檔案館;各鄉鎮和縣直單位當年立卷率年年達到百分之百,有一個單位創建為“國家二級”,有九個單位創建為“省一級”;創建開通了“檔案史志信息”網站。我們先后編纂出版了一部《續志》和三部《年鑒》;編纂發行了《大事月報》二十五期。在這里,我就簡單說說我的體會吧。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朋友們批評指正。
1 思路決定出路
2003年,組織決定讓我到檔案部門任職。說實在的,我不想來,因為我看到檔案部門的優勢不多,弱勢則不少。弱勢主要表現在“三特”:首先,感覺經費特緊張,辦公室電話停機,有一輛吉普車還是外局委打下來的,而且已經“久臥不起”了;其次,感覺工作開展起來特難,檔案局的同志到鄉鎮和縣直單位搞檔案工作,總是求爺爺告奶奶的,把好話說盡;最后,女同志特多,許多女同志往往不求上進,不好管理。
既然組織上已經決定了,我個人只能服從。與其每天唉聲嘆氣,還不如開動腦筋,思路決定出路!這時,我也明察暗訪、用心研究了我們單位所具有的原始優勢:一“粗”、二“大”、三“寬”。我們的辦公地點在縣委,和常委是近鄰,“官大衙役粗”;我們的同事工作很大膽,不怯場、不怕難;我們的同事社會關系寬,許多同志是領導親屬,有關系好辦事。
2 不怕窮就怕不公
這句話本來是針對我們整個國人來講的,但對檔案部門也是如此。“有人干,有人歇”,“干與不干一個樣”,“干的人工資不多拿,不干的人待遇一分也不少”。時間長了,干工作多的人會有意見,也會“撂挑子”。
為了解決“有人干有人不干”的矛盾,我們把全體人員(包括會計、司機等)分成了六個協作小組。每個小組三個人,一般是辦公室、檔案上和史志上各抽一位,盡可能照顧到“脾氣對把”,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互相支持,檔案工作與史志工作配合得更加緊密。
同時,我們把全縣各個鄉鎮和縣直單位,大小搭配,“好孬搭配”,平均分成六大塊,每個協作小組聯系一塊,不論是檔案、黨史、地方志工作,還是其他臨時性工作,一律實行“大包干”,由小組一抓到底。人員明確,任務明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實踐再次驗證了毛澤東時代一句話的正確性,這就是一一“不是群眾不干活兒,而是干部不楔橛兒”。
3 細節決定成敗
毛澤東說過:“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這句話對檔案人也很適用,同志們下轄區指導工作,怎樣才能少走彎路,做到事半功倍,這都需要研究。我非常贊同“細節決定成敗”的觀點。比如,檔案人到轄區督促、指導業務工作,特別是對待“老大難”單位,最好親自去,不要電話通知;最好兩三個人一起去,不要單槍匹馬。這樣既可以“公事公辦”、避免膽怯心理,又能夠互相補臺,并且親自去會讓對方感到尊重,同時也會在其單位造成一種氛圍,那就是檔案工作不干不行。
檔案人到了轄區的單位,不要認為自己的級別低,直接去見人家的一把手不合適。需要明白兩點:一是我們是代表檔案局去工作的,應該理直氣壯,大膽潑辣;二是很少有哪個一把手不愿聽我們這樣的“匯報”,不想知道別的單位找他們是干啥的。
檔案人到了轄區單位,要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心理準備,不要設想到所有單位都會立竿見影、馬到成功。我們不能著急,也不能動不動就“依法懲治”。一般來說,“事不過三”,我們去了幾次之后,再難纏的單位也會支持檔案工作的。
4 大膽潑辣,堅持不懈
我剛到檔案局時,正是局里最困難的時候,經費缺口嚴重。但是有兩件事引起了我的興趣:一件是局里訂了一份《婦女生活》雜志;另一件是向縣殘聯繳納了幾百元的殘疾人保障金。錢是由個人墊付的,但為啥個人就愿意墊付呢?原來,婦聯的同志和我們單位人熟,大膽潑辣,弄得我們不訂不行;殘聯的同志雖和我們人不熟,但不厭其煩地到我們單位催要了好多次,弄得我們也是不給不行。
我們總結,婦聯精神就是“大膽潑辣”,殘聯精神就是“堅持不懈”。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幾年來,我們一直倡導和踐行這“兩種精神”,它鼓舞我們攻克了檔案戰線上一個又一個“堡壘”。
5 一天之計在于晨
檔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們每天“捋一捋”,把思想和行為統一到工作上去,而“捋一捋”的最好辦法是開好“機關晨會”。
幾年來,我和同事們堅持提前二十分鐘上班,打掃室內外衛生;堅持每早八點召開全體人員“晨會”。“晨會”由同事們輪流主持,一般有四項固定議程:一是由各股室負責人通報出勤;二是集體學習;三是匯報工作;四是工作安排。在學習內容上,不同時期我們選擇不同的主題,有政治上的、業務上的,還有《三字經》、《增廣賢文》等傳統知識,我們的目標是“每天學一點,懂一點,記一點”。只要我們堅持學習,用心學習,即使是高中、初中的文化基礎,也一定能夠自學成才,成為檔案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檔案工作也是如此。
6 “玩兒”出來的檔案工作
多鼓勵,多表揚,多說好聽話。“愛聽好話”是人的天性,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幾乎所有的人都難以超脫,所以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贊美的語言。在檔案局工作的許多女同志,她們的人生目標大多是當個“賢妻良母”,對這部分同志,干好工作不就是想聽個好聽話嗎?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我經常與同事們共勉的一句話。有的人能寫,是長處;有的人會說,是長處;有的人腿勤、嘴勤、手勤,是長處;有的人啥長處都沒有,但有社會關系,這也是長處。
“規矩”要恪守,“吹哨”要嚴。所謂“規矩”,是指制度;所謂“吹哨”,是指籃球場上裁判的吹哨。這是某單位一位“老檔案”給我的建言。他說,檔案局女的多,就應該像籃球比賽時裁判吹哨一樣,對小的犯規,及時吹哨,“無規矩不成方圓”。手要舉高,哨要吹嚴,但打下來要從輕,打重了就不好“玩”了。
7 當年立卷,錢上取齊
搞好轄區單位的“當年立卷”是檔案部門的日常性工作,我們采取的是分小組包單位、考核“三項指標”的辦法。分小組包單位是指各小組只能在自己所聯系的單位工作,不能跨組作業。“三項指標”是指“用品銷售”、“鑒定服務費”和雜志征訂。用品銷售多了、鑒定服務費多了,自然地完成當年立卷的單位也就多了,大家從中提取的交通、通訊和生活補助費自然也就多了。
檔案人其實很好哄,一句好聽話、一點小獎勵,就能讓人滿足。如果獎勵再大點,就會讓人精神抖擻。我們在編書、拉贊助過程中,明確時間任務,明確完不成任務要從工資中扣除,明確每收來一筆補助費直接扣除(有關手續由單位補辦),明確完成了總目標任務,大家就集體外出開眼界、學習、放松。大家都是成年人,活兒都會干,而實際上我們的家戚、同學、朋友也都成了好幫手,我們“何愁縛住蒼龍”?
8 檔案編研,潛力無窮
涉足檔案部門之前,我總認為檔案工作既保密又神秘,業務性強,現在體會就三個字“收、管、用”。收齊檔案、資料是基礎,保管好是手段,用好才是目的。如果說檔案部門想為財政減輕些負擔、搞點創收的話,我們單位的一位“老檔案”一語中的:“借閱利用、用品銷售潛力有限,編書潛力無限。”
借閱利用是被動服務,編研、印書、出版、發行則是變被動為主動。我們縣是“三家合一”,檔案編研的路子更寬一些,除了編寫《檔案館指南》、在局辦網站上由館長開辦《解密檔案》欄目外,還編纂出版《縣志》、《年鑒》、《大事月報》并受到了社會好評。前一陣子,豫北某縣同行到我局交流經驗,之后依靠本單位力量,編纂了一本《某縣輝煌六十年》,向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
9 各單位的檔案員是我們的嫡系
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到轄區開展檔案業務,怎樣才能“知己知彼”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爭取這個單位檔案員的理解和支持。檔案員是我們的嫡系,可以為我們建言獻策、通風報信。檔案員支持了,我們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因為,每個單位的領導,聽信身邊的工作人員遠遠超過聽信“外單位的人”;檔案員的態度,對其領導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辦不到的。
檔案工作的社會地位高也好,低也罷,檔案人遍布天下。各級檔案局若將各個單位的檔案員團結起來,“試看天下誰能敵”!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