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晉朝,一個叫魯褒的人寫了篇文章叫《錢神論》。在這篇不到三百字的小短文里,魯褒把錢的作用渲染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他說,有了錢,“??墒拱?,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還說“錢可使鬼”,這也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最早的出處。到唐宋的時候,金錢帶給人們的愜意,還常被詩人們寫到詩里,最有名的莫過于“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這一句了。明朝的朱載堉也曾經寫過一首《錢是好漢》的小曲,曲子里說:“世間人睜眼觀看,論英雄錢是好漢。有了他諸般稱意,沒了他寸步也難。拐子有錢,走歪步合款;啞巴有錢,打手勢好看?!闭Z言淺白、通俗、詼諧,風趣至極。
凡事都有對立面,有愛錢如命的人,自然也有恨錢入骨的人。我國歷史上,最討厭錢的人叫王衍,他和《錢神論》的作者魯褒都是晉朝人。此人自命清高,連“錢”字都討厭說,他把錢叫做“阿堵物”?!鞍⒍隆笔钱敃r人們的口語,意思是“這個”。“阿堵物”說的就是“這個東西”。不過王衍雖然討厭錢,但是他本人卻靠著家中豐厚的財產生活奢侈腐化。他不談錢,是因為他并不缺錢。
在今天的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們看來,錢的出現和廣泛使用,絕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有了錢,人就有了獲得自由和獨立的可能。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之所以會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是和當時發達的貨幣經濟分不開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中國的傳統文化因為歷史悠久而深邃厚重,并且包容萬象,像“茶文化”、“酒文化”都很有內容。錢幣也因為有著數以千年的歷史積淀,而有著極其厚重的文化內涵。
1 分性別的錢幣: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做了皇帝,他廢除了漢五銖錢并重新鑄幣。在他鑄的新錢里有一種名叫“布泉”的錢,錢徑為2,5厘米,重約3克,錢肉厚實,鑄造精美。這種錢看起來外形高峻挺拔、氣勢雄壯,好像有一種陽剛之氣,所以人們都叫它“男錢”。更有意思的是,從那時起很長一段時間里,女子佩戴“男錢”成風。傳說經常佩戴“布泉”便可生男孩,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唐朝。唐人段成式詩有“私戴男錢壓鬢低”之句,說明唐朝婦女不僅腰間佩戴“布泉”,而且把“布泉”戴在頭上作為裝飾品,以至于鬢角的頭發都被壓低了。
而南朝梁武帝蕭衍鑄造了一種比較輕薄弱小的五銖錢。在古代“壯者為男,弱者為女”,這種纖弱的小錢與高峻的男錢相比就被人們稱為“女錢”。
2 有輩分的錢幣:古錢幣有叫“祖錢”、“母錢”和“子錢”的?!白驽X”,又稱“雕母”,它是按照朝廷規定錢的形式雕刻出來的樣錢。由于是樣板錢,所以“祖錢”的制作非常嚴格。首先要請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或者由皇帝本人親自來書寫錢文,再請雕刻高手用手工精雕細琢而成。“祖錢”除用象牙、木、錫等材質外,用得最多的是精煉黃銅,它邊廓峻深,文字纖勁,是古錢幣中的至珍之品,是古錢收藏者夢寐以求錢幣中的奇葩?!白驽X”做出來以后,經過皇帝審定批準,就開始翻鑄了。第一批翻出來的錢叫“鑄母”,就是“母錢”,“母錢”要被朝廷府庫收藏。然后再根據“母錢”大量翻鑄的錢幣才能投放到民間使用,這些錢就叫“子錢”。
3“惡錢”:人有善惡之分,錢也一樣。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朝政曾經一度被當時的西北大軍閥董卓把持,歷史上稱“董卓亂政”。董卓曾自作主張發行了一種“小五銖錢”,這些錢又小又薄不說,更可笑的是錢的正面和背面都沒有文字,也就是沒有錢文。這些錢被人們叫做“無文錢”。這些質量低劣、分量減重、鑄造粗糙的錢,一投放市場流通就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民不聊生,因而當時民間稱這種錢為“惡錢”。這種錢幣雖然當年鑄量很大,但質量低劣,不被人們認可,因此存世不多,反而今天成了“五銖錢”收藏中的珍品。
4 當介紹信用的錢幣:1131年,正是金滅北宋的第五個年頭。金兵再次大舉南侵,企圖吞并南宋的半壁江山,宋高宗派大將劉光世出守鎮江,兩國軍隊夾江對峙。劉光世是南宋抗金名將,他和韓世忠、張俊、岳飛齊名,被人們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一天黎明,從長江北岸,有一批兵士模樣的人偷渡來到宋營。不待宋兵盤問,即有人從懷里掏出珍藏著的一種錢幣。宋兵就如見到介紹信一樣,態度馬上變得友好起來,把他們一一接納進營。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劉光世知道金兵不少是強征來的各族百姓,他們并不想為金人賣命,大多思歸故鄉,便認為可以離間其心。即下令鑄造金、銀、銅三色錢,正面為楷書“招納信寶”,背面穿上有一“使”字,穿下是一“花押”。
當宋營俘獲敵兵后,不是一殺了之,而是曉以利害,勸其歸降。然后設宴相送,派遣他們帶了“招納信寶”錢回到金營,秘密分發給愿意歸附宋營的同伴。這些人渡江過來,拿了錢作為介紹信,宋營就可加以收納。于是歸附的人陸續不斷,不久便得到女真、契丹、渤海和漢族的兵士數萬人。由于軍心被宋軍瓦解,結果,金兵不戰而退。
盡管“招納信寶”錢不屬于正用品,但因傳世數量甚少,還是為古錢收藏家們所珍視,目前市場價格很高,應該在幾千元一枚。
說了這么多,有人會問:“我們為什么要把錢叫做‘錢’,而不叫成別的名稱呢?”“錢”的稱謂,最早來源于先秦鏟形農具“劃”(“劃”是鏟的異體字)。這種金屬農具,曾被作為重要財產而成為交換流通的媒介。從秦朝起就有人把貨幣叫成“錢”了。但是“錢”成為貨幣的普遍稱呼則源于唐朝。唐朝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開始鑄造發行“開元通寶”。這里的開元不是年號,而是“開創新的紀元”的意思。錢幣做得相當漂亮,整個錢輪廓深峻、銅質非常純凈、鑄造工藝十分考究。幣面的“開元通寶”四個字,出自初唐大書法家歐陽洵的手筆,端莊勻稱,重量適中,每十枚重為1兩,每1枚重1錢,自投入流通后便廣受歡迎,成了唐朝統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從那時起人們就以“錢”直接稱呼手中的貨幣了。
這里順便說說錢的外號“孔方兄”,這可愛的稱呼,仍然源自晉朝人魯褒先生的千古奇文《錢神論》里,原文是:“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日孔方,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佑,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后富貴。”魯褒解釋是,銅錢中間都有方形小孔,是為孔方,尊稱為兄顯得親切。其實“稱錢為兄”還有一個更有趣的說法,因為把繁體“錢”字(“錢”)拆開就成了一個“金”字和兩個“戈”字,“金戈戈”“金哥哥”,所以“錢”也就被稱為老“兄”了。
這里還要特別講到關于青蚨的傳說。古書《淮南子》里說:青蚨是一種水蟲,傳說將青蚨母子的血分別涂在兩串錢上,只要留下其中的一串,另一串即使花出去了,還會自己飛回來母子團聚。這樣循環往復,錢就永遠都用不完了。古人說這叫“青蚨還錢”,因此“青蚨”也成了錢的代名詞。所以到現在許多人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常常會在房間里懸掛一把青蚨寶劍,以求日進斗金。這青蚨寶劍就是用許多枚銅錢編制成劍的形狀。當然這只是傳說,但是中國人就是愛討個吉利,比如,北京的老字號名店“瑞蚨祥”的名稱就與此相聯,不少虔誠的商人也都恭恭敬敬地把“青蚨歸來”的條幅貼在自己的店堂里,企盼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在錢幣收藏界,大家都互稱“泉友”。這也是有說法的,“泉”是古人對貨幣的雅稱。宋朝大學問家朱熹的《說文通訓》里記載:周朝時期,姜子牙姜太公制定了《九府圜法》,以黃金、錢圜、布帛為貨幣,金屬鑄就的錢圜稱為“泉”。這是我國貨幣史上最早的稱謂。秦始皇統一幣制后,就有了“圓形方孔錢”。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后,將漢朝皇帝的姓“劉”字拆開,即成為“卯、金、刀”三字。由于王莽對“金”字也非常反感,所以將貨幣改稱為“貨泉”,取錢幣如同清泉一樣遍及各地之意?!叭钡姆Q呼也就逐漸被人們認可下來了。其實我們現在談到錢幣還能找到泉水留下的痕跡和影子,比如說人花錢多、揮霍無度,就說“某某花錢如流水”,把想法子掙錢叫“開源”,省錢呢叫“節流”。這都是收藏錢幣的人所必須懂的。你要是在大街上看到有的店鋪叫什么“寶泉局”、“布泉居”的,可別以為是茶館、酒館,這在錢幣收藏界會被認為是外行,遭人笑話的!
應該說從錢誕生的那天起,人們就開始收藏錢了。誰不喜歡自己的腰包鼓一些呢?到了唐朝收藏錢幣就已經成風,朝廷一發行新錢,人們就想法盡可能多地收藏在家里,就是不拿出來消費。時間長了,朝廷可就受不了了,你想想政府只發行餞卻不能正常流通和回收,那府庫里漸漸就空了,國家就要開始鬧錢荒了。為了解決政府財政問題,于是當時的憲宗皇帝就下詔書對老百姓們說:錢藏在家里不用,就等于沒有錢啊。言下之意是鼓勵大家消費,可惜老百姓并不吃皇上那一套,藏錢的熱情還是很高。這唐朝人收藏錢幣的熱情和2008年人們排長隊兌換“奧運紀念鈔”的火爆情形,恐怕有一比!
加拿大的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有一句名言,他說:“錢和咒語一樣,是力量的寶庫,并且常常會成為狂熱經濟活動的誘因?!苯疱X一直都在激發著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中國的古人甚至用青銅打造了精妙絕倫的搖錢樹,還念念有詞:“搖錢樹,聚寶盆,日裟黃金,夜裝銀?!比巳硕计笸敻荒懿粍诙@,但這終究是種一廂情愿的夢想。其實,人們心里都清楚,搖錢樹上是搖不出錢來的。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