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制前的企業檔案工作管理模式
檔案工作是國企的一部分,在計劃經濟時代,它的管理體制是有序的。國有企業檔案工作實行“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宏觀管理體制,即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央各級專業主管機關對企業檔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及檢查,企業專業主管機關對本系統的檔案工作進行領導和指導,共同完成企業的檔案工作。
它是在行政隸屬關系的基礎上,普遍采取行政手段宏觀管理,也是貫徹國家統一規劃、計劃,實現國家宏觀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檔案管理體制的種種不足逐漸擺在了人們的面前。
2 改制時面臨的各種問題
國企在進行改革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涉及檔案館(室、科)這些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的部門,這時許多問題就涌現出來了。
2,1在企業內部,檔案工作人員一切都可以“等”、“靠”、“要”,沒有的東西直接向上級要,不會的問題向上級尋求解決。久而久之,工作人員就缺少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
2,2各國有企業檔案部門之間在工作條件上相互攀比,工作業務上相互效仿,當遇到問題,特別是關于機構、人員、經費和其他業務工作條件上的困難時,就通過上級或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干預來解決。
2,3檔案工作壓力小,“一人多崗”、“一崗多職”的現象十分普遍,這就導致了檔案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檔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的特點。
3 改制后國企檔案工作管理體制面臨的新問題
《檔案法》及一些地方性法規文件的頒布對國企檔案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企業檔案工作管理體制中“條”的作用逐漸消失,“塊”的作用得到加強。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檔案工作管理體制所面臨的新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隨著中央與地方專業主管機關的撤銷、合并與改組,很多企業不再具有專業的主管機關。這使得按專業進行統一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制失去了存在的組織基礎,而企業新的管理理念尚未形成,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究竟有多大的管理權限也沒有確定。
3,2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還不適應對企業檔案工作已無決定權的事實,還在按舊的管理體制指導具體的企業檔案工作,就會引起企業的反感,不予積極地配合,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也感到疲勞,雙方都會抱怨。
3,3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企業轉變成以獲利為主的法人單位,凡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的部門終將會被淘汰,而檔案本身所能產生的效益很難量化,企業檔案部門越來越有危機感。
3,4國企參與市場競爭決定了其對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檔案部門工作人員思想保守、封閉,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4 建議和對策
4,1認識到國企檔案工作管理體制的轉變。應加強企業檔案工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政策的研究,由行政手段轉變為依法監督,減少人為因素。而各專業主管機關要依法加強指導,使企業檔案部門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4,2認識到檔案所有權的轉變。在產權變動的過程中,企業應嚴防檔案的流失,因為企業檔案是企業的一筆無形財富,價值難以估量。
4,3認識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企業應盡快補充一些專業人才到檔案隊伍中去并對現有的檔案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文化水平,并使其掌握計算機、外語等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檔案工作的需要。
4,4認識到積極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必要性。檔案部門要主動出擊,積極地搜尋企業所需要的信息,為企業更好更快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