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來自十幾個縣區的檔案局長聚集省檔案局老干部活動室。屋外冬雪未消,寒風凜冽;屋內溫暖如春,討論熱烈。大家盡情暢談、交流,給《檔案界》網站及《檔案管理》雜志提出很多積極和有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又對縣區級檔案工作目前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與前景進行了評介與展望。
一塵(《檔案管理》雜志社總編):這次下決心將十幾位(每個地市請一位)縣區局長請來,是因為縣區局長身處檔案工作的基層,縣區檔案工作又是河南檔案工作的基礎。縣區局長的地位舉足輕重,既是“指揮員”,又是一線“戰斗員”,任何時候都沖在前面,對基層檔案工作最有發言權。
據我們粗略統計,目前《檔案界》網站在全國所有檔案網站中,點擊率排名居第四位(上海局居第一位,廣東局居第二位,北京局居第三位),《檔案界》論壇在目前全國檔案論壇中最火爆。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專門到《檔案管理》雜志社調研,省委書記、三個秘書長都曾有批示。然而網站的基本情況,我們最基層的縣區局長竟然都不知道,這里有我們很大的責任和失誤,宣傳交流不夠,這次請大家首先對網站、論壇提出尖銳批評,所以這次座談會也是一次調研會。
下面先請一誠總管對《檔案界》網站做簡單介紹。
一誠(鄭州航院信息科學院檔案學教研室主任,《檔案界》網站總管):《檔案界》網站于2007年3月中旬開始籌備,4月26日試運行,5月1日正式開通。截至2009年11月16日晚8點,網站瀏覽量達5114568次,瀏覽IP數是914913次,注冊IP數,中國大陸占97.3%,中國臺灣有26個,北美有43個,歐洲有30多個;我們專門購置的服務器,現已占用30多個G,資源主要有“館藏”、“歷史文化”、“專業理論”、“業務研究”、“專業教育”和“國際交流”等;有國內外專家學者學術論文2000篇,是重要的學術資源庫。
目前網站論壇平均每日注冊會員數8個,已有7328人注冊會員,網站論壇訪問人數28329276人次,目前論壇版塊數34個,平均每日新增帖子數237個,主題數22090個。
《檔案界》網站論壇首創“在線訪談名家”和“在線專家業務講座”,收看率和回帖率很高。其中“雜談與人物”分區非常活躍,“原創之窗”版塊也持續火爆,有很多帖子不亞于專業作家水平。紙版《檔案管理》每期都會從上述版塊中選用文章;《檔案界》網站還專門創建了自己的視頻網站——《檔案界影像》,這在全國同行業中也屬首創。
金輝(商丘虞城縣檔案局長):我主要提三個方面的建議:①要實現跨越發展,需增加“高端訪問”、“領導論壇”。檔案部門長期以來是弱勢群體,地位低,我們要引起領導對檔案工作的重視。網站可以牽頭,訪問省委書記或其他高層,通過在線或視頻,讓他們談談對檔案工作的看法。②要增強與會員、網友的互動,實現《檔案界》與最基層民主的交流,增強業務指導。③要增設一些“蘭臺博客”或“檔案天地”,增加可讀性強的欄目,要著眼于服務大局,對河南重點項目投資環境進行招商推介,通過互聯網為河南經濟發展服務。
呂存偉(開封杞縣檔案局長):雜志百分之九十的文章都是專家寫的,不太好懂,真正基層的文章非常少。對于龐大的檔案部門和檔案人隊伍,雜志應該去接近他們、報道他們。其實檔案隊伍人才濟濟,雜志上有他們說話的聲音,也會帶動他們喜歡上這本雜志;另外,現在倡導“和諧社會”與“全民健康”,要多宣傳和諧,關注健康。至于《檔案界》網站,我認為現在的隊伍很強,通過信息可以了解全省乃至全國的檔案工作動態。網站把全國檔案部門、全國的檔案人聯系到一起,非常好!
羅玉(周口鄲城縣檔案局長):其實我們平時也經常發些檔案工作方面的動態、信息什么的,但總覺得專業理論水平達不到標準要求。
一塵:其實文章只要有特色就容易被刊登。什么叫“特色”?“特色”就是獨一無二的東西。有三類文章最好通過,即“原創性、顛覆性、調研性”。我們有個寫作“九字真經”,即“找問題、挑毛病、唱反調”,文章的真正價值在于不可替代性。
羅玉:我們也想寫好啊,可有時候不知從何處寫起,雜志社能否辦個培訓班什么的,找幾個有文字功底的人去學學?
一塵:培訓班以前也曾辦過多次,但效果不好。寫作是個苦差事,還得要有悟性。
谷遂志(漯河舞陽縣檔案局長):縣區條件太差,庫房都沒保障,更不用說現代化設施了,我們也很想做事,但條件不允許啊。
孫朝霞(許昌長葛縣檔案局副局長):我覺得一本雜志應該具有可讀性與個性。網站與雜志,我認為,如果能和“每個人都有點關系”,那大家一定會關心,無關痛癢的誰也不喜歡。要說到館藏,每個館都會有些獨特的寶貝,我們館一樣也有。
一塵:很好。回頭你拍些視頻或照片發到我們網上,沒準還能獲大獎呢。現在的“影像志”版主就在主辦“2000年前的老照片有獎比賽”,大家都可以參加。
金輝:老照片,每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甚至死亡,實在太多了。回去后,整理一些。
一塵:汝州的胡局長,網名叫“胡司令”的,他就非常活躍,拍了很多照片,質量也高,很受歡迎。
金輝:雜志要做到“關注、關心、關聯”,關注
“自己身邊事”,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事”。
一塵:雜志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對基層真正關注。我們也歡迎基層多提尖銳意見,現在最缺業務指導及館藏問題方面的稿子。基層缺稿原因有:①定位有問題;②來源有問題。省局編研部門今年正和社科院聯手編系列叢書。我們每個縣檔案館,都應存有歷史珍貴檔案,把它們整理寫出來,就是很好的文章。
孫朝霞:像習仲勛在長葛調研都已編成了書。
楊群生(信陽羅山縣檔案局長):其實很多館都有寶貝,但我們也害怕不小心泄了密,后果嚴重啊!
呂存偉:假如館藏里有一個圣旨,價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們解了密,向社會開放,如果被居心叵測的人盯上,它的安全性就會大打折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如果弄丟了,你這個局長也別干了。
一塵:檔案部門“一怕火二怕水三怕泄密”,所以展示會有顧忌,怕失手,可以理解。
金輝:現在看電視,古裝戲里有很多話與事情是當時不可能出現的,我們檔案工作者就應該拿檔案史料來佐證,檔案工作者有糾正以訛傳訛的責任。
一塵:這些都可以寫,但現在我們最頭疼的事是有館藏寶貝,卻沒人去寫,你們可以把資料提供給當地報社或作協去寫,聯合署名就是了。省館與《大河報》聯手寫“解密老檔案”,效果很好!
孫朝霞:怕寫了也不會登,寫了好幾篇呢。
周清瑞(南陽社旗縣檔案局長):我是2005年從外單位調到檔案局的。我們單位現在在編的只有8個人,人少,檔案工作又太具體,從年頭熬到年尾。今年6月份以前,我們共給127個單位立卷。有關文書部門立卷還是檔案部門立卷的爭論,對基層沒有多少指導意義。今年整合民主檔案資料,什么軍轉、知青、婚姻檔案,六個門類13卷剛接收,重新整理、編號、打印進館,夾雜著指導基層檔案室,實在沒時間去寫稿,即使寫了又登不了,心里面涼啊!現在網站缺乏宣傳,我們喜歡更貼近檔案實際工作的文章。孫朝霞:我們要開拓思路、轉變定位,讓縣級領導支持。
趙天依(焦作武陟縣檔案局長):是要開拓思路,不能作繭自縛!我來檔案部門已經幾年了,仍是蘭臺“新兵”。我覺得檔案工作其實就是三個字“收、管、用”,頂多再加一個研究。我們已在《焦作檔案信息網》上開了個“解密武陟檔案”欄目(http://www.wzdasz.gov.cn/),歡迎大家去看。
孫朝霞:作為基層工作人員,我們需要真正能指導工作的。有時也有很多想法,但提筆去寫,卻很難,
趙天依:比如可以寫寫大企業立檔、新農村建設、如何服務經濟建設。有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工作中需要。雜志可以從論壇的“專家答疑”或“互動欄目”中發現好話題,相互結合,同步發展。
孫朝霞:本單位也可以結合其他人員,各單位
“筆桿子”聯合起來,提高在單位領導心目中的地位。
周清瑞:能否適當分配些寫作指標給基層?
一塵:寫作不是鋤地活,分指標沒什么意義,真想寫不分指標也能寫,真正的寫手是有話要說,而不是功利性的寫作。
吳雁平(審稿專家):我曾在網站上發過一個“有關電子文件調查”的征稿啟事,結果下載的不超過15份,反饋的一份也沒有。這里面也都是些高校老師和應付評職稱的人。比如國家局關于文書處理部門立卷問題,幾千個縣都沒有一個發言的,重新定也沒人提意見。你的問題怎么能真正反映上去呢?
周清瑞:檔案部門為了保證每年檔案資源體系向前發展,十年進館,有各級黨政機關文書和大量專門檔案。另外,文書部門立卷不規范不好,檔案部門檢查難通過,我們只好包了。我立卷,我收費,包括:打印目錄、統一裝訂、卷盒等。通過創收,有些福利。既調動了檔案部門的積極性,也統一了立卷要求,一舉兩得。南陽有一部分縣成立了“文檔服務中心”,效果不錯。文章中還在討論“是文書處理部門還是檔案部門立卷”,確實沒什么意義。
呂存偉:各個縣,在文書部門立卷的都是交檔案室立卷。
趙天依:現在很多檔案員都是兼職,并不是專職。
吳雁平:國務院規定文書處理部門立卷,是考慮到中央機關內設有檔案處和文件收發處,分開管理,先文件收發再立卷再自己保存,但定規章時卻沒有考慮到基層的具體情況,到了基層操作自然就變了。大家應該呼吁修改,但現在缺乏有力的數據、證據去修正。我們應組織調研報告,基層到底有多少人做業務指導,是提供利用還是業務指導,每個單位“收、管、用”的具體情況如何?
一塵:調研性的稿子容易通過,是原創,具有不可替代性,文章相對有價值。檔案部門最缺乏調研,寫文章需要思考,需要“第三只眼”。
吳雁平:寫調研文章需要把關,還要掌握分寸,既能反映問題又不要傷著當地領導,要學會變通。
翟云遠(省檔案局業務處正處級調研員,掛職光山縣常委副縣長,審稿編輯):針對這次會議提出的意見,今后編輯部稿件初審要更多考慮到基層;業務處今后的工作安排也要多向基層傾斜;期待大家在這個雜志與網站的平臺上,多發多寫有分量的稿件,爭取有更多好稿子出現。
趙天依:《檔案界》網站還是很貼近實際的,對工作也有指導意義,比如“國家的大政方針”什么的。我覺得今后一要貼近高層,二要貼近基層,三要貼近社會動態。得到領導支持對工作有幫助,高層的一言一行對基層領導啟發很大。要貼近工作實際,現在正是機構改革的時候,重慶下的一個有關“交通規費”的文件就很好,今年市政府機構改革中就借鑒了“重慶經驗”。要反映社會生活,檔案與普通老百姓到底有多大關系?諸如社會文明、民主、物權法實施,價值與面積多少?等等。
張麗娜(平頂山市魏東區檔案局長):我們可以從館藏、第一手資料中寫,這些都是具有權威性的好東西。
一塵:寫作是個精巧活兒,要“樸素、自然、簡潔”。真正的好稿子非常樸實,越是大家文字越樸實。
金輝:有段時間省局下發編研任務,組織寫《走進河南檔案》,市局分下來任務,要我們局寫五篇。我又分下去,縣局四十五歲以下每人一篇,不寫也不行。我指導并最后把關。結果交上來,有的一輩子也沒寫過文章的,寫得竟然還不錯。我修改后交到市局,市局很滿意。寫作有時候也并不是難事。
一塵:網站相對好辦,干擾少些,增加資源、增加人氣、搞好服務就行了。專業雜志就復雜多了,好編輯代替不了好作者。另外,辦雜志干擾因素太多,“堅守一方凈土”不容易。
孫朝霞:看雜志先看文章,寫好稿子不容易啊!
金輝:寫文章,想寫就寫,不想寫時別逼迫自己,當然也有“應景之作”。至于如何當好“一把手”,我有三點體會:一是大度不失度,要寬容也不要失去原則;二是掌權不攬權,該讓副職干的就放手去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三是放手不撒手。
張麗娜:我們很關心自己回去后能幫助網站做些什么?
金輝:大工作干不成,咱們就寫寫稿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愿意把縣區的信息網站掛到《檔案界》這個平臺上,搭上快車。
一塵:我們很愿意提供這個平臺。現在《檔案界》網站總點擊率位居全國第四,很有發展前景。一局之長對于檔案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局長動起來,整個縣也就發動起來了。
周清瑞:現在每個地區的信訪局大樓都蓋得非常漂亮,國家投入的經費也很多,而檔案部門卻被忽視,這并不是個好現象。檔案部門太老實了啊。
呂存偉:沈陽市檔案館,每年收入4000萬元,他們建有“多功能展覽廳”,每年靠展覽館藏收入不菲。他們只有60名工作人員,其余全是招聘人員,并且招聘人員是正式人員的好幾倍,搞得相當紅火。我現在就聯系了一家文化發展公司,共同開發縣局館藏,也準備把展覽館弄起來。現在利用一頁檔案多少錢?如果查一頁就收一卷的錢,如果一卷有300頁呢?那復印費、查詢費、咨詢費呢?
羅玉:20元,不超過200元。
劉子芳(許昌縣檔案局副局長,審稿專家):建議增加“基層工作動態”,同時發到網站上。
一塵:大家都可以寫,論壇中說話相對真實、自由、平等。論壇是檢驗文章好壞的最好辦法。
劉子芳:設個“檔案局長”論壇。
一塵:不如叫“縣區交流”論壇,你們都得上,并帶領部下一起寫。
劉子芳:不要求“高、大、全”,怎么說怎么弄。
一塵:豫東有個壓壓井,碗大點口,打幾十米,水很清亮。如果挖個很大的坑深度只有幾米,費勁不小,卻不出水。寫作也是這個道理。“開口要小,選題要巧。”
劉子芳:怎么整合資源?怎么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角度要新,不能“撞車”。
一塵:寫專業文章要學會“察新”,你要保證你的文章無可替代性才能用。
谷遂志:要上下互動,縣區、市區都要講講課,讓愛好寫作的人上來,培訓引導一下。今天這個形式就很不錯。有些檔案工作方面的問題不清楚的,能請專家講講最好。
一塵:最簡單的方法是上《檔案界》,點擊“新手問答”,里面有關于寫作的幾十個帖子鏈接,含各個角度:高校、基層、怎么寫帖子、哪些帖子好通過,等等。《檔案》的總編甘肅老姜就把有關審稿中出現的大量問題放上去了。這些都是最好的學習渠道啊。
谷遂志:來了才知道,不來還真不知道啊!傾向于基層很有必要,基層有很多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檔案界》論壇上的“業務研究”、“實踐交流”不錯,有時候推薦給業務部門看。看來網站上有更多知識可以學習,網站比雜志更好。
一塵:《檔案界》論壇有個“文案大全”版塊,里面有大量的計劃、總結、通知、報告等文書樣本和學習總結。全國所有的檔案法規、標準、條例《檔案界》網站上都有。明年《檔案界》要正式出電子期刊,今年已經試出了兩期,效果很好,定位是“工具性、指導性、實用性”。每期20萬字,明年每月一期。
謝建波(省檔案局技術處處長,審稿專家):希望能看到更多有關信息方面的帖子。
劉子芳:現在基層檔案室認證還要有一條:在哪期報紙雜志上登過文章?這一分不好掙!
吳雁平:寫文章要用“第四媒體”,在網站論壇上發文章也算。網站是工具、是平臺,你有什么問題,輸入到網上一查就知道。目前一百多個縣區檔案局長只有一兩個學檔案專業的,其他都是“空降兵”身份降臨這個崗位上的,帶來很多好的新思想和新觀念,應在“棱角”沒被磨平時就把好東西“倒出來”。
一塵:檔案工作太瑣碎,時間長了容易謹小慎微,怕出事。而且一些人員都是領導的“七大姑”“八大姨”,進來是想太平舒服的。檔案局長面臨這么一支隊伍,這支“部隊”怎么打勝仗?檔案部門最大問題其實就是內部問題。
趙天依:現在的情況是檔案人員沒關系進不來,而檔案局長沒人愿干。
周清瑞:進個人得領導批條子,這些人與編制有關系啊。我來當局長,人少,可活兒也得干啊,我就參照事業化管理:一是人來了就記考勤,憑考勤發獎金;二是實行目標管理,承包到個人或小組,定好期限,期限內完成后有獎;三是評分,完成的對應百分制,年底按你的分值提成獎金,獎金從立卷費里出。
一塵:這是企業化管理了。
周清瑞:我們今年接收的婚姻檔案就有幾萬多,市里還有要求,搬卷、復印、上架。這些活兒都得去干。人少,不想辦法根本就不行。年底完不成目標管理還是要扣錢的。所謂的目標管理,不能靠嚷嚷,和諧社會求發展,達標管理遇到難題怎么辦?這些都要想辦法去解決,不然就干不下去。
羅玉:一個縣100多個單位,有些企業很多年都不立卷。如何處罰,現實中實行起來很難。
劉子芳:我們從1999年開始執法。一般執法時不罰,一年找一個跟他較真。有些單位,我們執行不了就往法院交。罰錢不是目的,執法存在難度。檔案系統怕得罪人,而且執法對象都是強勢機關。執法與業務指導應該各是各的,業務指導無執法權。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自己首先就是違法的。
趙天依:一個單位檔案不立卷,還有損壞,該罰,執起法來卻沒力度。
劉子芳:你能處分人家?實行不了的。
趙天依:買、賣、損壞檔案,要賠償,但不按期立卷,不歸檔,怎么處罰?《檔案法》里卻不提及。會計檔案不歸檔,稅務材料也不歸檔……
劉子芳:會計資料不歸檔有這種情況,去年有個人私藏會計檔案,判了兩年刑。另外,衛生局有位醫院人員,不上班十幾年了,前年調單位想上班了,去原來單位找檔案,沒了。衛生局檔案員換了幾任了,你找準去?處理誰?最后只好采用沈陽補救檔案的辦法,重新給他補了個檔案。
趙天依:很多檔案人不是專職,只是兼職。
劉子芳:計劃生育工作有補助,信訪工作有補助,只有檔案人既沒有地位也沒有待遇啊。
謝建波:1984年,《機關檔案工作條例》,國家檔案局修改提意見有補助。
周清瑞:最好能和財政局一起共同下發文件,文化系統都有補助。
謝建波:每年增加多少米,可以增加一個檔案員,新出版的文件沒有說明具體量,將有害補助量化。
谷遂志:現在讓村級建檔,村里首先會問:有什么好處?沒好處不干。
羅玉:搞村史建設,很受歡迎,因為有資金投入。但建檔讓村里出錢就不干!省里出點扶持政策才行。
謝建波:說是讓各省給鄉里建檔配電腦,但這錢從哪里出?今年國家出了4萬個億拉動內需,國家檔案局為什么不去切塊“蛋糕”呢?讓財政局要錢買電腦呢?搭人家平臺,光靠檔案局底氣弱。劉子芳:新農村建設,文化局無償給農民圖書。檔案部門要求村級建檔,能給農民什么?
謝建波:民生檔案像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
一塵:論壇上對民生檔案有爭論,認為是“偽概念”。
周清瑞:婚姻檔案算專門檔案,涉及人的檔案,民生檔案都包括完了。
羅玉:核心期刊與面向基層的矛盾未解決,宗旨是前還是后?
吳雁平:業務指導人員寫東西很少,專業實踐稿少,高校稿“鋪天蓋地”,還有大量“文苑稿”要控制使用。
謝建波:我也給一線業務人員打過一些電話,他們以忙為借口說寫不出來。
一塵:基層只干活不說話,沒人想寫。劉東斌曾經出了個組稿計劃,結果無人響應。
周清瑞:寫文章是很難,硬著頭皮,行政領導逼著,不得不寫,難啊!
趙天依:行政干預比較好,中國一出現大事,舉國之力,全國力量搞一個局部。省局給工作必須干,必須理直氣壯。經過幾年文章也出來了,哪怕是抄,也給逼出來了。
吳雁平:硬壓的結果就是抄襲應付,文章內容要真,談縣區檔案工作,縣區級各有各的做法。調查研究是最好的東西,相對也是最容易的寫作。
周清瑞:搞編研的人員,縣里沒有,即使有,行不行也是個問題。現在職稱不評了,大都參照公務員管理了。原來應付職稱還寫,現在更不寫了。
趙天依:武陟縣有的是參照公務員,有的沒有,作為話題,應該呼吁一下。
一塵:寫作需要有悟性,更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沒有別的捷徑,只有老老實實寫你熟悉的工作,寫你思考過的問題,寫同行沒有發現沒有說過的問題,才有價值,也才會被雜志刊登。希望局長們回去后,多發動本局人員多到《檔案界》論壇發帖,練習寫作,時間長了自會大有長進。座談會到此結束。歡迎大家到《檔案界》論壇繼續發帖討論。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