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利用引文分析法對學術期刊進行測定和評價,其目的是從文獻引證的角度透視期刊的學術水平和總體質量。《檔案管理》(以下簡稱《管理》)作為檔案學的核心期刊,多年來在我國檔案學研究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據《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的檔案學、檔案事業庫作為文獻數據統計源,對《管理》創刊以來載文被引的年代、高頻被引論文、高頻被引作者和基金論文四個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試圖從文獻引證的角度透視《管理》的學術水平和期刊質量,為了解評價該刊的學術水平和質量提供一些量化數據參考。
2 統計分析
2.1 被引年份分析
《管理》從創刊以來共載文5591篇,其中792篇論文被引用過,總被引頻次1913次,被引論文占總論文的14.2%,被引論文篇均被引2.4次。792篇被引論文年份分布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1983~1990年《管理》的被引篇數較少,僅10篇,占發文篇數930篇的1.1%。這個時期論文的規范性很差,多數論文未標注參考文獻,使得被引論文數量較少。1991~1998年《管理》的被引論文與前期相比有明顯增加,被引比例從1.1%提高到16.4%。1999年以來被引論文逐漸增加,1999~2006年被引比例提高到24.5%,表明《管理》的質量在不斷提高,學術研究逐步走向規范。而2007~2009年被引論文則有所減少,究其原因,是因為論文的被引和被引率均有較大的滯后性,即論文成果從發表到被他人引用再到CNKI網站收錄,一般要比成果初發時間滯后兩年。
2.2 高頻被引論文分析
論文的被引頻次是衡量論文質量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被引頻次越多,其學術影響力越大。高被引論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在闡述同一主題的論文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理論突破,創新性強;②抓住本學科研究中近期和中期的關鍵性課題、本領域人們普遍關心或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③在理論上具有相對的超前性。統計《管理》被引10次以上高被引論文得表2。
從表2可見,《管理》高被引論文有如下特點:①被引頻次最高的是:劉永發表在2001年第3期上的論文《數字檔案館若干問題》,該文體現了檔案學研究的熱點。②從年份看,《管理》高被引論文基本集中在2001~2007年。說明《管理》經過多年的發展,辦刊水平不斷提高,發表了一批對學界有較大影響的高質量論文。③從論文影響力看,劉東斌、劉永、顏海、劉家真、張照余、張曉、李新惠、麻新純、羅茂斌、何嘉蓀、管先海、陳兆祦、謝春枝等檔案工作者的論文影響力較大。劉東斌更有四篇論文被引頻次在10次以上,說明其在檔案界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④高被引論文深受讀者的喜愛,因其反映了當前檔案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管理》作為檔案學核心期刊,有著自身獨特的風格和穩定的研究體系,對檔案學的理論和實際工作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2.3 高頻被引作者分析
將累汁被引12次以上的論文作者列入高頻被引論文作者(僅計第一作者),共有22人入選,具體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①從作者來源機構類型看,《管理》高被引作者基本來自高等院校和國家各級、各地檔案機關、事業單位兩種類型機構,22名高被引作者中,高等院校共18人(占81.8%),各地檔案事業單位4人(占18.2%),說明兩種類型機構在檔案學研究領域中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高校,已經成為我國檔案學研究的主力軍,是我國檔案學人才的搖籃。②從地域分布看,22名高頻被引作者中,河南最多,有8名,占高頻被引作者的36.4%;其次是湖北,有7名(占31.8%);浙江、江蘇、廣東、云南、北京、廣西、天津各1名(占4.5%)。從地區分布看,高被引作者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表明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檔案學研究較為活躍,水平較高。③從作者個人影響看,高被引作者第一名是來自河南省濮陽市檔案局的劉東斌先生,被引頻次高達134篇次。其次是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的劉永教授,被引頻次67篇次。第3名是河南省濮陽市檔案局的程訓方先生,被引頻次56篇次。22名高頻被引作者總被引頻次為678次,占總被引頻次的35.4%,是《管理》的被引核心作者。而有些作者發文量不多,但被引頻次卻較高,如李新惠作者僅發文1篇,被引頻次卻達15次,說明其論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他們為擴大《管理》的影響作出了貢獻。
2.4 基金論文被引分析
《管理》共刊載13篇基金論文,其中被引用的有9篇,占基金發文的69.2%,基金論文被引比例明顯高于一般學術研究論文(14.2%),具體被引情況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①《管理》共發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論文7篇,其中被引4篇,被引頻次12次;發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論文4篇,全部被引,被引16次,說明《管理》能吸引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論文。②各省、市基金論文2篇,其中被引1篇,被引頻次3次。由此看出《管理》吸引了眾多的基金項目,社會效益較好。③從另一角度看,與檔案學高質量學術期刊《檔案學通訊》相比,《管理》發表基金論文數仍然偏少,今后還需注重吸引更多的國家基金項目論文,以進一步擴大《管理》在學界的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