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檔案文化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
檔案是社會團體和個人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歷史的真實記錄和反映。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檔案是歷史的記憶。檔案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是利用大量浩繁的歷史檔案編纂而成。檔案中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是人類必需的文化營養和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同時,檔案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與圖書、文檔一樣,其自身也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檔案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石。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檔案文化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真實性,它反映歷史的真實面目;二是廣泛性,它縱貫古今,橫聯百業;三是基礎性,各種文化活動、文化現象均是檔案文化的延伸;四是厚重性,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日積月累,博大精深、厚重樸實。檔案文化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它的傳播和交流,極大地增進了人們的智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弘揚檔案文化是當今先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2 檔案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目標的提出,是我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是在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檔案和檔案工作的特性,決定了檔案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檔案及檔案工作大有可為。檔案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求實創新,把檔案工作的立足點和著眼點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利益上,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檔案文化的需求,發揮檔案文化的社會效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檔案文化服務。也吸引更多的人愛檔案、關心檔案事業,使檔案事業在為和諧社會服務的同時得到發展、壯大。
3 發揮檔案文化優勢,主動參與諧社會的建設
大力加強檔案資源建設,為促進和諧社會提供信息支持。檔案有資政鑒史的作用,是人類文化領域的寶貴財富,檔案事業是傳承歷史、記載文明的一項重要事業。中華文明歷史久遠,檔案資源蒼茫浩瀚。千百年來,經過廣大檔案工作者及史學家的共同努力,將歷史記載下來、將文明傳承下來,使檔案自身承載著豐富的人類文明成果,是維護歷史真實面貌、服務現實發展的重要信息資源。檔案部門對先進文化的建設有著神圣的使命,在這一陣地上發揮其獨特的功能。目前,全國許多檔案館被當地黨委、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這些“基地”在充分挖掘館藏的基礎上,采用多種靈活的形式和豐富的宣傳內容,不斷改進宣傳手段,使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的輻射面逐漸擴大,宣傳效果明顯增強,檔案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 加強隊伍建設,重視人才培養
當今信息時代,檔案工作的管理理念、工作內容和服務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面對新時代的新技術、新要求,如何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水平,使蘊藏著大量信息的檔案文化資源能更有效地為和諧社會服務,唯有重視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檔案管理人員的現狀是文化層次偏低、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不能勝任新技術應用和檔案文化的挖掘。而大專院校所設的檔案專業極少,也造成了具有專業水平的檔案人才奇缺,影響了檔案文化的深層次開發。同時,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偏見,人們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認識,許多地方的企業檔案部門與企業其他部門相比較,在工作條件、生活福利、獎金待遇等方面有差距,人心不穩、人員流動頻繁。這些都影響了檔案文化整體水平的提高,要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就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實現檔案事業健康穩步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檔案部門既是檔案管理的職能部門,又是科學文化的信息基地,同時也應是培養檔案管理人才的陣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只有把新理論、新技術及時地運用在檔案工作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檔案工作隊伍,不斷挖掘、開發檔案文化,才能使檔案文化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