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搜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式活動,獲取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體驗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呢?
一、探究應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
筆者認為,探究式學習不必拘泥于某些內容或知識,探究并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如果學生自身缺乏探索精神,再新的教材放在他面前,也難以激起他的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呢?教師要研究如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就是說要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所學內容是他們生活中所遇到的,是與自己很近的東西,從而產生認同感,要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揭示和解決學習興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使他們在“迷惑”、“疑問”、“好奇”的感覺中,在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下,激起思維運動,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懸念,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增強記憶、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嘗試著精心設置一些“懸念”,以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好奇欲望,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探究的好習慣。
二、教師本身要真正做好角色的轉換,從講述者成為傾聽者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這種關系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的相互交往、相互認識、相互信息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師生都是課程資源,也是課程的構建者,因此,要求學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優秀的教師無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對一個問題,不管學生的回答是什么,對學生而言都有其意義。因此,學生的答案對教師而言不論有多離譜,多奇怪或多錯誤,教師都應認真解讀和應對。教師若只簡單說它錯了,對學生是莫大的氣餒和壓抑。此外,讓學生多一些時間解釋自己的問題和答案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以積極的欣賞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激發學生去積極探究的有效方法。教師只有全身心地聽學生說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學生自己探究的成果,讓學生的探究熱情在動態生成中挺進,使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著挑戰與創新,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開展分層遞進式探究式學習,不必一次探究完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科學教學課堂中的弊端,探究式學習不是通過簡單記憶獲取知識,而是通過學生的參與、感悟、交往、實踐、猜想、探索、歸納等活動探究事物,從這一點上來看,它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革命,它更重視的是獲取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體驗,形成的價值觀等是最可貴的知識。學生對任何知識的認識,都是階段性的。所以在開展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不必過于強調每一次探究的結果是什么,“成果”不一定是具體的、看得見的。它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要重視的是探究過程中收獲了什么。
如果教師過于強調每個研究的結果,給每個探究劃上完美的句號,反而抹殺了學生的進一步探究和創新的熱情,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在人的不同成長階段是可以有很大的區別的,但并不是對錯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政治課中的很多知識是有關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東西,是要學生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的,精神方面的升華是無止境的,不要輕易地把任何一道研究的大門關上。
四、探究式學習與互聯網有效結合
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選擇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原因是覺得這種教學方式要花很多的時間,而在教學時間比較緊迫的情況下,難以開展。而現代的互聯網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緩解這個問題,互聯網為自主探究式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探究環境,使自主探究式學習更加廣泛、深入、富有成效。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效的利用互聯網為學習服務:一方面,學生可以考慮從互聯網上尋找信息和資料,為自己的探究服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某些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在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誤區:任何問題都有前人走過的腳印,不要坐享其成,保持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熱情;善于辨別各種信息,趨利避害;不要把互聯網當成是唯一的探究渠道,重視實踐、回歸生活才會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