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方式”是有效教育(MS-EEPO)十大主流課型之一,主要是在青少年中進行哲學意義上的思維品質、個性品質和方法論的訓練,在有效教育課型方式中處于核心地位。關鍵調控藝術是“少就是多”,任意素材都可以上課,主要對學生進行大量思維能力的擴張訓練。下面是具體的課型特點及操作要點:
(1)閱讀、觀察、思考材料。教師要選擇富有哲理或趣味性的材料,可以由教師準備或是現場采集,也可以是學科教學相關的教學環節或某個關鍵要素。
(2)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創設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初次思維擴張,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訓練,先從“多”的角度把學生的思維打開,想到什么都可以說,重在訓練學生聯想、聽說基本表現力,提示學生設計的問題要個性化、多向度、有價值,一般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要根據萬事萬物都有聯系去進行充分的聯想、擴張,使問題的探討有一定的價值,最后選擇1~2個問題寫在學習卡上,這就使問題從“多”到“少”。
(3)問題匯集。把學生的1~2個問題在全班匯集,通過人力的梯度把問題又從“少”變成了“多”,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針對全班匯集的問題分小組篩選,并寫在學習卡上呈現,全班匯集篩選出一個最有研討價值的問題,這又從“多”變成了“少”。
(4)群體探究、主體擴張、立論與辯論、與專家對話、目標演化。群體探究可以用辯論式、主題演化式、敵對式、沙龍式、探討式等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通過梯度調控、人力資源調控手段,促進群體探究的深層發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人數達80%以上的為優良,達到60%~80%為良好,少于60%為一般。
(5)群體目標演化、個性目標演化。通過前面幾個步驟的訓練,學生觀察、尋找、提出問題的能力、聽說基本表現力、敏捷性、頓悟力、批判與被批判、交往說服力、邏輯推理、抽象力、發散思維能力、砥礪意志、自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多”與“少”的操作技巧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辯論中,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方法論得到一定的升華認識,還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有效強化、延伸、演化、遷移,個人能力螺旋式提升,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鮮明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哲學方式的實施要領是以相應的教學素材為載體,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小組、團隊……),進行梯度形態下的思維擴張,以“少就是多”作為調控課堂教學的重要理念,在課堂中滲透哲學的一些觀點: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是對立統一的(矛盾的),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是相統一的等哲學原理。用哲學方式可單獨上思維訓練課,也可滲透到學科教學的某一環節,其倡導的理念是不依附任何學科,不解決學科問題,不下結論,只注重思維開發的訓練,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種課型一般的潛伏期需要3~5次課才開始見效,當學生訓練到一定的階段,思維打開之后,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及各種能力就會充分得到體現,掌握了技巧之后,很多難度大的教學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解決。
二、教學反思
這節課用人們熟知的成語故事作為素材,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整個教學環節“創設問題、匯集問題、民主篩選、主題探究、學科滲透”等教學過程都把握得很好。整節課學生始終都處于思維擴張之中,由龜兔賽跑的故事迅速發散出上百個問題,經過民主篩選,學生們確定了“是勤奮堅持重要還是實力重要?”這個感興趣的話題。在群體探究中,學生的思維再度擴張,不斷向廣度和深度延伸,學生能從身邊的人和事說到古今中外的人和事,從科學家說到運動員,從普通百姓說到總統等等。學生在辯論中,唇槍舌劍,不甘示弱。演講能力,批判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時間梯度也調控得較好,民主篩選,確定問題環節僅用了11分鐘。為后面的辯論贏得了時間,因而學生辯論得比較充分。進行角色互換環節更讓學生體驗了一把批判和被批判的滋味,培養了學生的頓悟力與交往說服力。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辯論中提高了分析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并能用哲學的觀點看待世界、看待問題,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了充分張揚。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主題再不斷演化,學生的思維再繼續擴張,會辯論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