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每天都接觸的課本,里面的課文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教師如果利用得好,就能使學生透過課文學到更廣、更深、更實的知識。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外的知識融會貫通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適當進行拓展延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向情感方面拓展延伸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教科書里有很多課文都與情感相關,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教材適當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朱自清的《背影》記述了八年前兒子和父親在浦口車站相別的情景,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至愛,尤其是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那個情節更是感人。在一般情況下,父母愛子女是很平常的,但“處于奔喪,失業,典賣,借錢”這樣的禍不單行的境況下,這種愛就非同尋常了。上這篇課文時,我與學生分析完這些后。我接著向學生提了幾個問題:你的父母愛你嗎,具體表現在哪里?你愛你的父母嗎,具體又表現在哪里?你覺得父母愛你多還是你愛父母多呢?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自己的父母呢?這些拓展性的問題,不斷地促使學生反思,使學生更懂得怎樣去敬愛父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實踐證明,在有效的情感拓展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的心靈都受到了震撼,情感甚至人格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二、向寫作技能方面拓展延伸
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很好的范文,教師如果在教學中適當地通過例子往寫作方面拓展延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文時,總覺得沒什么東西可寫,這是學生覺得作文難的一個原因。在上課文《醉翁亭》時,我著重和學生分析了亭的位置,早晚變化之美,四季變幻之美,游人之樂。接著給學生兩個任務:一是回顧這篇游記在寫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二是列提綱—模仿此文列《美麗的大容山》一文的提綱。學生通過模仿,在后來寫《美麗的大容山》這篇作文時,都寫得相當有序,內容也很豐富,效果甚佳。
寫作中結構的合理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常用范文指引學生學習如何妥善處理各類文章的結構布局。如《永久的悔》一文,開頭點題,指出“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家鄉,離開母親。中間部分詳略分明地敘述了“我”及母親的事,結尾扣題,是典型的“鳳頭”“豬肚”“豹尾”結構。我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討論,再反思平時的作文,開頭是否引人注目,中心是否突出,收尾是否合理。學生通過不斷地比較、揣摩,對作文的結構有了一定的把握。在課文教學中適當往寫作方面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掌握寫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向個人修養方面延伸
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相應的語文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課文《蔡勉旃堅還亡友財》說的是一個叫蔡磷的人幫他的朋友存了一千兩白銀,并且他的朋友沒有立任何的票據,也沒有跟他的家人說這件事。不久那個朋友就死了,蔡磷就叫朋友的兒子來,打算把錢還給他。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但蔡磷最終還是用車子運載還錢的故事。故事講完,我問學生:“從這個故事看,你覺得蔡磷最可貴的是什么?假如你也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么做?利益之心誰都有,當利益和做人原則發生沖突的時候你將如何取舍呢?”這些問題既加深了課文的理解,同時又把學生的思維從課本引向現實生活,引到自己身邊,促使學生不斷反省,在反省中不知不覺陶冶了情操,學生的思想修養進一步得到加強。
四、向口才方面拓展延伸
新課程標準強調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指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我常會通過課文的例子鍛煉學生的口才,使學生敢于說話,善于說話。
課文《公輸》中,墨子先生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輸理屈詞窮,同意將其引見楚王。再循循善誘,用類比的方法說服楚王,使他初步同意不攻打宋國。我問學生,假如墨子先生不善口才,莽撞行事,會是什么后果?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答案差不多,就是:墨子先生非但不能阻止楚國攻打宋國,很有可能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接著我問大家。假如你想做一件事(并且不是壞事),但是,父母擔心這件事對你的學習有影響,不同意,你怎么說服你的父母呢?這樣一問。一下子把學生引向了現實生活中。學生們紛紛暢說,有的說得合情合理,有的說得不著邊際。經過此活動后,學生明白了說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還需講究方法。
好口才要講究說話的策略。《孫權勸學》一文中,權先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需學。”向呂蒙指出他必須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短短的幾句話,孫權高明之處就體現出來了。孫權是吳主,而呂蒙只不過是他手下的一員大將,如果孫權以強迫的方式逼他學,相信他也是不敢違背的。只是,如果那樣做,很有可能影響主和將之間的關系,被迫學習的效果很有可能好不到哪里去。孫權的話,不僅達到了讓呂蒙學習的目的,還把自己良好的修養也表現出來了。在討論《孫權勸學》中,學生表示對孫權的口才非常佩服,我接著交給學生一個任務,假如讓你勸一個想輟學的同學繼續學習,該怎么做呢?很多同學參考孫權勸學的策略,說得比較好。
事實上,在課堂中進行口才方面的拓展延伸,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也提高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