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令人生氣,當了12年的老師從來沒這么氣過!我感到我在你們面前像個小丑,沒人理睬的小丑!那不是尊重。而是一種侮辱!行了,既然沒人理我,那你們自己看書吧!”說完我一屁股坐在了講臺邊的椅子上,也沒顧及凳子上的粉筆灰。臺下一片寂靜,出奇的寂靜,我頭也沒抬一下,不自然地翻著自己的課本或經過精心準備的資料,拿起翻開又放下,又拿起翻開放下,突然我覺得臺下大多數學生的眼睛并沒有看書,而是凝視著我,本來不平靜的心緒突然平靜了,腦袋在沸騰手也沒停,表現出的依然還是一副“氣得手足無措”樣,我想:何不借此發揮,治治他們的壞毛病呢?
這是11月20日上午最后一節在初二(1)班的政治課前5分鐘的實錄。
打上課鈴時我準時到達(1)班門口,沒人擦黑板,教室里亂糟糟的,但我一在窗口露臉他們就迅速“安靜”下來,這種“唯上”的習慣讓人隱隱感到些什么不對!
開始上課后我飽含感情地朗讀了一篇散文《讓地球充滿生機》,然后問:“這篇散文想告訴我們什么?”
一個男生說:“大概是要我們注意保護環境吧!”
我想最好再能深挖一下,又問:“其他同學還有什么看法嗎?”……
連問二次,學生們出奇的安靜,一雙雙眼睛瞪著我,讓我納悶,第三次換個問題又問,還是鴉雀無聲,我有一種“無人理睬”的羞辱感,走到講臺旁把書往講臺上一撂,就有了上面的故事。
快下課了,課堂還是出奇的安靜,但學生們都在看書劃書,沒有開小差說小話,我理了一下思緒,準備借題發揮。我說道:“一個學期你們表現都很好,別的老師說你們(1)班很‘悶’,‘他們不理你的’我還不相信,但是你們今天怎么了?我就是不明白!是不是你們對我有意見?”
連問3次后,大家都看著我,但還是沒人吱聲。我說:“人交往有三種形式是要不得的,第一面談時眼睛不注視對方,不在意別人的說話;第二種雙臂環抱胸前,拒絕別人的觀點;第三種不理不睬,羞辱對方。你們想一想。”學生依然沒反應,我繼續說道:“沒人說,下節課還是自己看書,反正中國字大家都看得懂,或是你們不滿意就申請換老師!”
沉默片刻,女班長和同座嘀咕了幾句怯生生地站起來,說:“老師,對不起,我們不發言是個習慣,我們會改的。”我說:“謝謝你!不過不用道歉,這不是誰對不起誰的問題!”
上課中唯一站起來回答問題的男生舉手說:“他們可能怕答錯被人笑話!”我反問:“誰笑話?回答問題沒有對錯的態度,回答就是好事!我給你們上了一個學期的課了,把誰‘吃’了?送你們一句魯迅說的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鈴聲響了,為了不耽誤學生就餐,我拋下一句話:“沒有解決問題,下節課自己看書!”說完我就走了。
由于心緒不好,飯也沒吃,一直待在辦公室做事。地理老師有事來,我順便說了此事,她說:“每個老師都是這么說的,他們班就是如此!在我的課,他們對我的問題也沒有反應,我好傷心!”我想他們真的原來如此。剛才我還在想我的這種“表現”是否過分了,現在更不能“原諒”他們一直以來對課堂的不重視了!
此后3天我都在外面開會,但整整3天我都在想,這件事該怎么收場?
星期日晚上回校,我要去(1)班看晚習課。怎么面對他們呢?
打開辦公室門,我發現離門老遠的地上有一封很漂亮的信,難道是(1)班學生的?看來他們還是“有救”的。打開一看,果不其然,信后還有全班學生的簽名。學生是可愛的,我的“生氣”和“故意”總算有了一個臺階下,現在關鍵是我跟他們說些什么才能觸動他們!
我走進教室,他們很安靜,詫異地看著我,由于天氣漸冷教室門窗都關得嚴嚴實實的,這讓我的臉一下子就漲紅了,只好頭也不抬地說道:“你們班主任出差,我來頂他的班!”然后就坐下看著他們,很多學生在寫作業,還不時用眼角膘著我,看我的反應,我心里一直在想,我該說些什么?用什么方式?怎么說?
差不多下第一節課時,我說:“請大家停下來,聽我說lO分鐘的話!”
學生們一下子就放下了手中的筆。
我說:“我剛來的時候還在想,還來不來(1)班呢?如果你們根本不喜歡政治課不接受政治老師,我怎么面對你們呢?在辦公室我發現了你們的一封信,我很感動,有必要和大家一道把上周四的問題解決好!”
“你們的信是這樣寫的:
敬愛的石老師:
您好!請允許我們在這里懷著內疚與不安的心情對您說一聲:對不起!其實我們班一直很沉默,課堂很少有人舉手回答問題,這也是眾多科任老師對我們的評價。當然我們對您沒有一絲一毫的偏見,更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滿。政治課是我們很喜歡的科目之一,這次全班的‘冷場’,確實是我們自己的原因。您說的話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們會誠心地改正,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讓每一位科任老師開開心心地上課,讓每一位科任老師看到嶄新的(1)班!
我們由衷地希望您能回到(1)班,我們由衷地希望能在政治課上聽到你爽朗的笑聲。請給我們一個機會,哪怕只有一次!
此致敬禮
初二(1)班全體同學(全體學生的簽名)”
我努力心平氣和地敘述著,還不時地抬起眼睛觀察一下他們的反應。看著學生們期待的目光,我想該收場了。于是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這封信!不過,不僅僅針對你們這一節課的表現,我還想說說你們習慣于沉默或是不語于己于人的損失。”
“首先,沉默或是不語,就沒法交流。課堂本是師生共同交流的空間、不交流那自己看看書就能完成任務了。知識能通過看書、聽講獲得,而能力則不能,必須動手動腦才能獲得,創新思維則更需在交流、質疑甚至碰撞中才能產生,我們需要的正是這個。怎么做到這一點呢?那就是要積極思維、積極發言、積極反問,有一句話再送你們——‘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就是,不要僅僅以老師家長說的是唯一正確的答案,不要僅僅以書本甚至課本上寫的為唯一答案,凡事要問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樣在需求答案的過程中以事實為依據,才是正理。”
“其次,課堂教學時需要紀律,但不等于要安靜;要沉默不語,不等于要凝視不答,這不是思考,這是一種不健康的上課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你們的沉默不語,是因為你們害怕老師、害怕答錯、害怕同學嘲笑?我這個老師可怕嗎?那天在學生宿舍,5班一個女孩與我擦肩而過但又轉身對我耳語說:‘石老師,你該刮胡子了!’我聽之愣了半晌,摸摸下巴,果真如此,我想這種形象太不禮貌了,她說得很是,我趕緊說:‘哈哈,謝謝你提醒,我馬上處理干凈!’我們彼此相視而笑,輕松愉快。這種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它利于老師的教學和管理,也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老師沒有諷刺訓斥過你們吧?更不會吃了你們吧?”
此時,本很安靜聽說的課堂發出了一陣會心的笑聲,我感到,我成功了一半!
接著,我又說:“再次,沉默往往是怯懦、進而是麻木的表現,對自己沒好處,對班級甚至對國家也沒好處。我們的歷史傳統就是等級森嚴的家長制作風,它早已該被時代所淘汰。但我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都還或多或少地保留著遵守聽從的處理方式,只聽不說不問,只遵守不反思,長此以往我們青少年就沒有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對于國家的發展來說也是不利的。”
說這些時我感到這對于初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太深了,他們理解會比較困難,但我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因為他們早晚要面對這些,沒人說他們可能就永遠也沒機會一起聽到這些。
(1)班的語文老師在我外出開會時私下找了幾個學生詢問,學生們告訴她,初一剛進校時幾個男生在班上故意嘲笑譏諷那些回答問題的學生,特別是回答錯誤的學生,說他們這也不懂那也不懂還回答,真丟人!久而久之就沒人回答問題了,更養成了沉默不語、思維不集中的習慣。我聽后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周過去了,我碰到(1)班的數學老師,她說上周雖然(1)班班主任出差還未回來,但數學課發言的人多了也熱鬧了許多,讓人驚詫。我想這個表現是否和我的那次“教育”有些關系?但愿如此,但一次談話,一次“刺激”不足以改變一年多來養成的習慣,(1)班學生肯定還有反復。
經過我的“刺激”之后,課好上多了,學生開始大膽有意識地站起來回答問題,并有了一些爭論,但我總感到這種“改變”是為了上次的“教育”,并沒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動,但我沒有著急,我在等待他們的成長。他們反應熱烈的時候,我只是稍加贊許并不大力表揚,因為這是恢復正常的開始。
兩周過后,一天中午又與數學老師相遇,無意中又說到了(1)班,她告訴我上周她再次“發氣”,甚至停了2節課!我擔心的事終于出現了,因為(1)班的改變還沒有形成正常秩序,還有反復。政治課沒有數學課有。原來數學老師去上課,打正式上課鈴了學生還不擦黑板,也不坐在座位上。這次不知為何老師來了反應也很遲鈍。以前經常這樣,老師都是說說就算了,這次數學老師沒有進門,而是在教室門口站了整整一節課,班干著急了出來央求,老師還是沒進去。第二節課又是如此,這回這幫孩子真的感到了危機,真的開始反思他們的行為了。
和我上次的處理相似,數學老師也給了他們一次很好的“教育”。現在(1)班的上課就很正常了,課前秩序井然、課中師生交流也積極熱烈多了,主要是男生開始勇于發言,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了,看來兩次“不上課”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為解決特定的教育教學問題是很有實效的,但這種工作方法可一不可再,還要求實施者要有較高的教育智慧和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通過班主任、數學老師和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這個班的一些不正常的教學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我越來越喜歡走進他們的教室,也能聽到他們越來越多的笑聲甚至爭吵聲。看來那一兩節課的損失是很值得的。
在年級組織的一次關于《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辯論會上,(1)班學生能很快選出辯手并積極準備,雖然最后輸給了對方,但表現出了一種少有的積極參與的態勢,會后我本來擔心他們受到失敗的打擊,會更加內斂更加松散,但近幾節課都沒看到他們有“退步”現象,看來我們幾個老師合力有效適度的“刺激”是良性的,是持續而有效的。
教育的效果往往蘊含于教育教學“事故”中,只要你有心發現有心改變就可達到我們的教育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