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互動方式是一種有效教育中最典型、最基本的課型方式,它能使學生的多種才能和個性品質在常規教學活動中得到張揚,使知識性、個性、創造性得到有機整合,人力資源能得到充分發揮和優化,師生、生生交流踴躍,興趣濃厚,這種課型比較適用于知識性強、容量大、難度高、速度快的課。
平臺互動方式的操作流程:尋找、捕捉關鍵要素(目標)一建立多向度作業平臺一小組、團隊作業一矯正、補救、精講、點評一能動化的后續作業。
關鍵要素指在教學活動中最有利人發展的關鍵知識點、能力點、信息點、創造點、品格點、疑難點、擴張點等方面的基本點。要求教師很熟悉教材內容,根據所教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抓住教材關鍵要素來訓練,突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建立作業平臺就是構建多向度平臺。向度是一種視角,是一種判斷,是評價和確定一個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多方法、多類型、多方面的概念。構建多向度平臺,向度可以是由老師課前設置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探究情況形成。
小組和團隊作業。主要是在組長的主持下,組員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傾聽,吸收別人的長處,同時組員間進行思維碰撞,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看法,并用本團隊喜歡的表達方式通過板、卡等工具呈現出來。團隊活動性質是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它的顯著特征有三個“共同”,共同的目標,共同任務,共同分享成果。交互是這種課型的顯著特征,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是生生互動,互動內容有互相交流看法,共同探討問題,合作完成方案,角色轉換訓練、相互評價等,形式有同桌交流、檢測,小組活動,全班交流、呈現等。二是師生互動。
矯正、補救、精講。主要由老師針對學生在平臺作業時出現的不正確理解,進行矯正、補救,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學生在平臺中學習不透的內容或需要特別強化的內容(如重難點)進行精講。
能動化的后續作業,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設置有研究性、挑戰性的后續作業,能促進關鍵知識點、能力點向結構性、系統性方向發展,能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科興趣,持續關注學習的內容,產生能動效應。
總體來說,平臺互動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抓住關鍵要素,建立多向度作業平臺,用互動方式完成對關鍵目標的學習強化。
二、教學反思
“一次函數”的內容在歷年中考中是一個熱點。如果按傳統方式來復習,學生不但會失去學習興趣,而且對知識的整合、再遷移達不到要求。筆者采用了平臺互動方式,它有知識面廣、容量大、效率高、速度快等特點。
(一)設計理念
為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與概括的能力,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復習完知識要點,提高學習效率,筆者設計了平臺一:整理一次函數的知識。把全班同學分成八組,分工整理知識點,各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教師進行點評、補充,這樣整章書的知識網絡就清晰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為了有效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筆者設計了平臺二: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教師準備好學習卡,課堂中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再互相交流,最后教師針對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矯正,對重點內容進行強化、精講,以便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知識要點。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設計了平臺三:強化考點訓練。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環節,通過讓學生編題、解題、合作、交流,多角度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有些地方做得較好:(1)能抓住關鍵要素建立平臺。平臺體現多功能、多向度,有梯度。(2)能把學習主動權徹底交給學生,由學生在平臺上操作,體會學習過程,享受學習的快樂,學會合作、交流思想,取長補短。(3)學習卡內容的設計能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設計,有梯度、廣度,能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使學優生得到提高,學困生得到進步。(4)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矯正,并對重點知識進行多次有效強化。(5)布置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后續作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產生能動效應。
(三)不足之處
時間調控還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在平臺三由于時間安排不夠充足,以致有少數學生未能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