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對國內成品油市場進行深入改革,完善油價監督機制,使得成品油價格維持在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圍內,國內經濟的全面復蘇才能真正實現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復蘇,世界各國對石油的需求消費量也屢創新高。國際能源署(IEA)在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中預計,全球石油需求消費量在2010年將達到8660萬桶/日,毫無懸念地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最高消費水平——8650萬桶/日。
受此影響,國際石油價格呈現出了不斷走高的趨勢。目前,國際油價正穩定地維持在8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運行。根據美國能源署(EIA)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2010)》報告,國際石油均價在2010年和2011年將分別達到80美元/桶和84美元/桶,遠遠高于2009年每桶62美元的水平。不僅如此,國際油價在未來的10年內上漲空間較大,總體上升趨勢已經普遍成為行業人士的共識。
而另一方面,在當今世界油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在不斷地沖擊著世界最高的油價水平。自從2009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就曾出現了8次大幅調整,而且最近的3次調整皆為上調,這一信號也強烈地表明了一個全新的“高油價”時代已然來臨。
事實上,在近5個月內,國際油價每桶已經上漲超過了10美元。受外部國際油價的沖擊影響,國內兩大石油巨頭都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但最終結果卻截然不同。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計算,中石油2009年盈利不佳,全年凈利潤為1031.7億元,同比下降9.4%。同期,中石化在2009年卻賺得盆滿缽滿,全年凈利潤為612.6億元,同比利潤翻了一倍多,比上年增長109%。顯然,來自外部市場的油價沖擊并沒有真正影響到中石化的正常經營,相反,飆升的國際油價卻為其帶來了更為豐厚的利潤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國內兩大石油巨頭卻同時以“虧損”為由不斷呼吁政府實施漲價。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不斷上漲的國內油價必然對國內的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扼殺漸進明朗的復蘇跡象,從而出現經濟危機之后的二次探底。而且,中國也尚未完全從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出口形勢嚴峻、國內消費不足、通脹壓力較大等問題也始終困擾著中國政府。但是,為了不影響到國家的政局穩定,發改委終于還是略帶遲緩地實施了油價上漲。
縱觀2009年的經濟發展可以發現,國內汽車行業的異?;鸨瑢鴥冉洕鲩L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而此次成品油價格的上調又必將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造成不小的沖擊。
不僅如此,頻繁的油價調整和持續走高的國內油價都將不可避免地降低國內宏觀經濟增長潛力以及眾多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高油價這個不速之客不僅會引發國內宏觀經濟中的新一輪通脹危機,而且高油價所帶來的高成本必然會扼殺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和創新空間。更為嚴峻的是,如果高油價態勢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下游企業的成本將大幅增加,進而引發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并最終導致CPI的大幅上升。而且,始終處于高位運行的國內油價對即將來臨的石油消費旺季無疑又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尤其是經濟危機以后,對于在國家實施“四萬億”投資中沒有得到有效照顧的民營企業而言,油價的上漲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空間的進一步縮小,毫無疑問,民營企業對石油的有效需求將大幅下降,而這恰恰也預示著企業復蘇的機會將更加渺茫。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在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壟斷格局得不到有效逆轉,那么,國際油價和國內成品油價格“倒掛”的舊疾將可能再度出現。到那時,國內的消費者仍舊無法真正享受到與國際油價接軌的好處(相對國內高油價),恐怕這也會與當初實施成品油價格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
總而言之,國內的高油價時代到來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對國內成品油市場進行深入改革,完善油價監督機制,使得成品油價格維持在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圍內,國內經濟的全面復蘇才能真正實現,否則,經濟復蘇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
作者單位分別為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