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化流程在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與泡沫中顯然已經破產。“貸款并證券化”的模式已經失效。按照這種模式,貸款機構將其發放的貸款迅速出售給投資者。即使貸款出現問題,參與流程的各方也不會面臨太大風險,因此不良貸款大量出現。
所有類型的抵押貸款證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種問題,無論是最佳住房抵押貸款、商業用房抵押貸款,還是汽車貸款、助學貸款。
但這并不是說要拋棄證券化,證券化流程背后的基本邏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細化了貸款風險,并將這些風險與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掛鉤,讓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參與進來,從而使更多貸款流向全球經濟領域中的消費者和企業。因此,我們所要做的是對證券化流程進行改良。
美聯儲的“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計劃旨在重新激活證券化流程。投資者從美聯儲那里獲得低息貸款,然后用這種貸款購買各種證券,他們的虧損額被設立了上限。參與該計劃的貸款機構持有的是證券中的高風險部分,如果它們發放大量不良貸款,將因此蒙受損失。這是一個足以讓貸款機構保證貸款質量的充分理由。不過,在“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計劃結束之后,這些證券是否能繼續存在還是個問題,除非證券化流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一種得到普遍認可的辦法是發行資產擔保債權。雖然它仍屬于證券化貸款,但為證券提供擔保的貸款保留在貸款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中,如果貸款出現問題,貸款機構必須用良好貸款替換不良貸款。如果為證券提供擔保的大量貸款出現違約,以及證券投資者無法獲得收益,它們可以索取貸款機構的其他資產。這會使貸款機構產生確保貸款獲得適當的風險承保的強烈動機。要想讓發行資產擔保債券的想法得到真正實施,必須得到監管部門和納稅人兩方面的支持。
完全拋棄證券化,回到銀行過去所遵循的簡單的“貸款并持有”模式將是錯誤的選擇。貸款將會變得更加稀少,也更加昂貴,即使對那些具有良好信譽的借款人來說也不例外。而且,沒有人能保證這一可以預防機制本身的金融問題。要知道,20世紀90年代初的儲貸危機就是由那些最普通不過的貸款機構所引發的。
(本文摘自《影響美國經濟政策的思考》)
《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
作者:【丹麥】哥斯塔#12539;埃斯平shy;shy;shy;–安德森
譯者:苗正民滕玉英
商務印書館2010年3月
薦讀理由: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資本主義積累創造了促進社會改革的矛盾。但今天無論在社會福利長期發展的歐洲,還是在廣泛利用商業保險的美國,社會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該書把福利國家分成不同的類別,介紹了各類福利國家的特征和福利制度的發展前景,提出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如后工業化社會不是由市場力量所促成,而是由各國的特點和差異性所決定的,西方社會福利國家的概念也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
《公司策略與公司治理: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作者:【奧地利】弗雷德蒙德#12539;馬利克
譯者:朱健敏解軍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3月
薦讀理由:我們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我們是新型社會的時代見證人。在這個超級復雜的環境中我們該如何管理復雜的企業組織?就像每一臺計算機都需要一個操作系統一樣,公司策略和公司治理就是企業管理的操作系統。每一個軟件都必須在操作系統上才能正常運轉,公司策略和公司治理一旦出了問題,其他系統都會癱瘓,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轉。本書是一幅掌握公司策略的路線圖,也是一份公司治理工具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