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中國將能夠存活下來的大型家電企業只有5—6家,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哪怕倒下去,都要最后一個倒下去。”
2009年銷售額才300億元的一家企業,卻喊出了未來3年內要沖擊1000億元的目標。這多少有點天方夜譚。不過,格蘭仕這回很當真。
豪賭擴張
千億的豪言,很快讓格蘭仕招致了一些觀察人士的質疑。不過,格蘭仕集團執行總裁梁昭賢似乎并不太在意。公司內部人士透露,這是格蘭仕第一次提出千億計劃。此前,就連中層員工都不知道這一說法。
面對外界質疑,梁昭賢一再強調,無論是大目標,還是小目標,在格蘭仕都起碼應該是有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標。此前千億目標的出臺也不例外,“是根據格蘭仕自身的基礎條件,也是根據整個大環境,根據整個行業產業的發展作出這樣一個判斷。”格蘭仕助理總裁陸驥烈則透露,為了配合千億目標的完成,在鞏固微波爐、空調以及小家電三大業務的基礎上,格蘭仕今年還將大舉進入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等新領域。由此,格蘭仕將實現向綜合白電品牌的轉變。在梁昭賢心中,格蘭仕的目標是微波爐、電烤箱等現有優勢項目要確保冠軍,空調等成熟項目則必須進入行業前三,新進入的冰洗廚電等種子項目則需列行業前五。
這一輪的擴張中,格蘭仕要投入的資金將達25億元,并將在今年年底完成。其中包括冰洗基地的二期投資、原有產線的擴產以及低碳項目的投入等。按照公司的說法,這25億元是格蘭仕過去10年積累出來的真金白銀。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格蘭仕在2000年花費10億元高調進入空調行業時,梁昭賢那句頗為悲壯的名言:“別人在賭錢,我們是在賭命。”
與外界的猜測不同,格蘭仕的千億目標并非全部由家電項目來完成,家電只占80%。因為梁昭賢解釋說,“按照規劃,未來3年內,除了全面進軍白電,格蘭仕還可能會進入一些投資領域,并很有可能獲得大約200億元的收入。”
陸驥烈承認,千億目標的實現,確實需要大家電項目擔負更大的責任,這其中,空調項目的責任尤其重大。“我個人估計,空調的銷售額至少應該占到集團銷售額的40%左右才行。” 這意味著空調項目至少將在未來3年要達到320億元的銷售規模。大家電領域市場地位的缺失,恰恰是格蘭仕的痛處。雖然進入空調市場已近10年,不過格蘭仕似乎并沒有多大起色。很難相信,長期徘徊于前四名開外的格蘭仕,目前銷量只維持在200萬臺左右,銷售額不到百億元。有意思的是,2009年美的空調的銷售額恰恰是320億元,不過這卻是以高達1481萬臺的銷量換來的。
格蘭仕空調總經理韓偉也承認,與格力、美的相比,格蘭仕空調才剛剛上路,首先要做的是不掉隊,因此格蘭仕空調的短期目標可能僅限于沖三甲。
押寶城鎮化
梁昭賢并不贊同業內的簡單類比。在他看來,今年開始,中國的家電市場格局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家電下鄉等一系列國家促進內需政策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認為,只要格蘭仕能夠抓住這個機遇,未來三年內實現千億并非遙不可及。
從已有的數據來看確實如此。在過去的2009年,凡是跟家電下鄉政策有關系的領域,比如洗衣機、冰箱、空調、微波爐等,產銷量都是急劇發展;而暫未被家電下鄉所涉及的領域,如彩電行業,過去幾年的產銷量基本上處于一個平臺期。從目前來看,國家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內需的政策很有可能在未來仍然得到延續。這對于格蘭仕而言,無疑是利好。
事實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只是中國城鎮家電市場繁榮的推手之一,真正的原動力還在于中國家電市場的主體將從大城市向中小城鎮城市的滲透轉移。
數據顯示,中國農民現在擁有的財富相當于城市的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這個時期財富擁有的狀態基本上是家電普及期的開始。與此同時,大量的農民工不僅給農村帶去了資金,更帶去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這將大大推進城鎮家電市場的繁榮。由此可以判斷,如果說目前中國家電市場的主體還在大城市,2010年后,城鎮化市場將逆轉成為主體市場。在家電迅速得到普及的同時,更新換代市場也將在城鎮市場出現。
在即將到來的城鎮市場巨大的商機面前,格蘭仕大幅度調整了原有的經營思路,開始在內部實施以家電品類為基礎的事業部制,大幅度向一線項目團隊放權。條件成熟,格蘭仕下一步還會推進二級集團的經營。
為了取悅于經銷商,在3月28日舉行的格蘭仕中國市場年會上,梁昭賢甚至向在場的各大渠道商許諾,無論格蘭仕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模式怎么變化,“格蘭仕都將只會做制造和品牌,不會涉足流通”,“因為,市場永遠是屬于商家的”。
不是勝利者,就是失敗者
盡管從目前來看,城鎮化給中國家電市場帶來的商機確實存在,但其中變數也不少。很大程度上,家電下鄉是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種臨時性的措施。一旦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市場,作為典型的“政策市”,農村家電市場是否還會保持現有繁榮,現在還未可知。而且,城鎮化的推進與房地產市場息息相關。如今,在一系列宏觀政策調控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由過去的一路高漲轉向了低迷,對農村家電市場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另一個疑問在于,格蘭仕是除海爾和美的之外,第三個喊出沖擊千億的家電企業。以格蘭仕目前的實力,何以如此匆忙?
梁昭賢解釋說,多年家電市場的浸淫,他發現,任何一個企業和任何一個品牌,只要在一個領域內取得突破性的優勢,市場會在別的領域推動和延伸這種優勢。而且,從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兩方面考慮,綜合性品牌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且由于議價能力更強,交易成本也更低。
事實上,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家電市場正在由過去大魚吃小魚的時代,逐步過渡到大魚吃大魚的時代。強者遭遇強者,讓大投入大產出的集團化競爭、多元化競爭、成品類競爭正在成為主流。很大程度上,這意味著中國家電業春秋時期已經結束,戰國時期揭幕。今后都將是巨人與巨人之間的對話,因此競爭將會越來越殘酷和血腥。如果說過去是殺敵千人,頂多自損一百;現在跟巨人作戰時,殺敵一千,往往自損九百九。
梁昭賢判斷,未來中國將能夠存活下來的大型家電企業只有5—6家,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而這個時候,“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不為勝利者就為失敗者;不做洗牌者就成為被洗牌的對象。”梁昭賢顯然希望格蘭仕成為洗牌者,并且“一定要成為勝利者”。如此,未雨綢繆甚為關鍵。
“哪怕倒下去,都要最后一個倒下去。”這一回,梁昭賢又一次拿出了賭命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