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歷史從根本上說是思想的歷史,這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建設歷程而言亦不例外
5月8日,陽光晴好,悄然入夏的北京迎來全國各地近百家上市公司的高層精英。在人們的期待中,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高峰論壇暨金圓桌獎頒獎盛典在北京嘉里中心酒店盛大舉行。在調結構、轉方式,步入新均衡時代的關鍵歷史節點,此次盛典如何凝聚各方智慧,開拓多元視角,提升治理理念,備受各界關注。
碰撞
偌大的會議廳莊重簡潔、座無虛席。與會者懷著濃厚的興趣,希冀從以“走向新均衡時代的先鋒——結構調整中的中國上市公司新使命”為主題的論壇中汲取思想的養分。
為何要確立這樣的主題?《董事會》雜志的上級主管單位、中國出版傳媒業巨擘——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譚躍在致辭中指出。“就是想通過此次論壇活動,廣泛地交流與探討,通過優秀董事會的示范作用,積極地推動中國上市公司履行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抓住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的關鍵時期,推進公司治理和董事會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全球經濟不平衡發展的格局,因為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后危機時代,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從宏觀的經濟增長到微觀的公司治理都面臨著一次從舊的不均衡到新的均衡大變革和大挑戰。尤其是對長期以要素為驅動、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中國經濟而言,這樣的轉變已經迫在眉睫。”
正如譚躍先生語重心長地說的那樣,“從失衡到新的平衡也許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面對,但是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中國企業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應對這個大變革時代的挑戰和機遇。這次論壇參會規模和社會反響達到了歷屆之最就是一個最好的印證,充分證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公司治理和董事會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董事會運作效率,才能引領商業社會重塑市場信心,實現企業的長期價值”。
5月初的北京已顯炎熱,不過歐洲仍處在主權債務危機的陰霾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歐元之父羅伯特#12539;蒙代爾的到來顯然引起了現場的騷動,人們迫切地想從這位智者的口中獲悉全球經濟波動的趨向,從另一個視角洞察中國經濟的未來。
蒙代爾教授在主題演講中一針見血地告誡現場聽眾,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是基于美元的不穩定造成的。他還首次提出人民幣與美元、歐元之間形成一種穩固的關系,從而使國際貨幣體系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以減少匯率不穩定給各經濟體帶來的巨大風險。只有在一個穩定的匯率下去運行公司,才能夠談到結構調整中的中國上市公司的新使命。
這位78歲的老者剛步出會場,旋即被媒體和追隨者圍堵。“教授先生,您覺得歐債危機會導致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嗎?”一位高個子年輕人忍不住提問。“NO.”站在《董事會》雜志巨幅背景墻前的蒙代爾教授干脆地回應。
而此刻的演講臺上,剛剛履新數日的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張德霖,則生動地將上市公司比作人類世界的美麗童話。作為資深的宏觀經濟和國企改革專家,他認為,公司治理有共同的原理,沒有共同的模式,在公司治理中,制度的創新尤為重要。股權多元化比單一的股權更加科學,要更加關注財產權的約束,關注結構調整中的均衡發展,發展方式的轉變如今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最終落在生產財富的企業,而上市公司無疑又是走向新均衡時代的先鋒。
新均衡時代如何定位國有企業,是否比舊均衡時代更重要?演講完后,論壇執行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張俊喜拋出這么一個鋒芒暗藏的問題。張德霖稍加思索后表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資源,在結構轉換的過程中通過國有制的方式配置會更加均衡。
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的到來讓場內出現了高潮。這位46歲轉行的著名經濟學家,在演講中殷切地期望政策調整圍繞消費帶動下的增長模式、間接的政策調控工具運用模式、以直接融資為主的企業融資模式、合理的資源分配模式進行。他還給出年內CPI可能保持在5%、股票市場正經歷小熊市的個人判斷。
“尊敬的成老,考慮到房地產正受到調控,當前環境下,我們的經濟增長點在哪里?”《董事會》雜志的記者有幸提問。“經濟增長點我的看法是有四個,其中房地產始終是一個。”他說,“其他三個分別是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
言簡意賅的回答中,成思危信手拈來不少專業數據,讓人嘆服。這引來與會者的隨心一問:“您作為國家領導人,日理萬機,您這樣的高齡,為什么還有這么活躍的思維,這么清晰的邏輯,為什么還有對問題深入的看法?”
“我想是這樣的,最根本就是不斷地學習。我學習的動力有三個:一個是上進心,就是想不斷地提高自己,希望明天的我超過今天的我;第二個是責任感,盡管我退下來了,但是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我覺得還是有責任說自己的觀點,當然我在位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責任感驅動我去學習更多的東西;第三就是求知欲,總是想不斷吸收新的東西。當然,學習是一個苦差事,如果你養成習慣,我覺得你會樂此不疲,其樂無窮,自得其樂,我希望大家把時間花到更多的學習上,少一點卡拉OK,少一些宴會,當然更少做一點別的事。”成思危坦言。
此番表白說得在場的上市公司高管們敬意頓生,人們用語言甚至眼神頻頻交流,掌聲雷動。
許多偉大的思想雖然不能帶來面包,但卻能給人帶來高貴的尊嚴、深沉的力量和前行的勇氣,能穿透那些頑固的世俗之墻。論壇結束后,不只一位企業高管表示,能聆聽權威專家指點迷津,收獲很大,確實啟發了思路,對轉型期的公司治理有了新的理解,更從成思危等專家嚴謹的治學上感悟到企業家應承載的責任感、使命感。“感謝你們,使我們享受了一次思想的盛宴。”
盛典
從失衡到再平衡,從舊均衡到新均衡,伴隨著制度的轉型變遷,企業治理也面對著一個又一個難題與考驗,調適與試錯必不可少,進步和成果也顯而得見。那么,行業公司的最佳治理實踐究竟怎樣,如何對標優秀上市公司董事會?換言之,什么才是科學、客觀、權威的董事會治理績效評價?
一位金融業上市公司高管坦言,《董事會》雜志每年一屆的金圓桌獎評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倒逼機制,它是對上市企業公司治理的一次檢閱和促進。這并非虛言,事實上,上市公司金圓桌獎已經成功評選了五屆,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董事會制度的健康前行。一個佐證是,每年的獎項一出,不少公司會將其作為當年董事會工作的突出成績,置于年度報告的醒目位置重點披露,以此作為促進公司治理的外部推動力。
今年更不例外,第六屆“金圓桌獎”評選在前期的科學研究和翔實調查基礎上,按照董事會的結構、行為、績效、對股東利益盡責、外部機構評價等六大指標,進行客觀打分,遴選出前100名公司,并最終評選出各大獎項。而此間上市公司空前的踴躍參與、網絡投票出乎意料的激烈競逐,都讓本屆金圓桌獎有了那么點兒火藥味。
“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20周年。中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在展現中國的大國形象的同時,也對企業的公司治理和董事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始終認為,一個偉大的公司需要一個強大的董事會,越來越強大的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也必將促使中國出現更多、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公司。”本屆金圓桌獎評選活動組委會主任、《董事會》雜志總編輯佴永松在頒獎盛典上首先致辭。
在10余位頒獎嘉賓、20余位董事長、40余家知名媒體、80余位其他高管、逾200位與會者的期待和矚目下,各大獎項隨即正式揭曉。
伴著激昂向上的樂曲,海亮股份、福田汽車、冀中能源等43家優秀董事會獲獎公司的代表率先登臺領獎。天地源董事長俞向前發表感言時,深有體會地道出了他理解的治理理念——勤勉、規范、民主、價值。“我覺得應該讓每一位董事自由、真實地表達他個人的意見和想法。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就能夠做到科學決策。”
而作為中材國際、東軟集團、招商銀行、中聯重科、中國平安、萬科、美的電器、興業銀行、中國中鐵和贛粵高速等最佳董事會的代表,中材國際董事長王偉的一句“我相信,一個偉大的董事會不一定就會產生一個偉大的公司,但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定需要和必然會產生一個偉大的董事會,”讓人印象深刻。
隨著“最具影響力獨立董事”、“最具創新力董秘”、“董事會建設特別貢獻獎”的一一揭曉,頒獎現場也一次次掀起高潮。
從社會學來講,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而中國的企業家在承載這一重任的同時,越來越自覺地履行著社會責任。面對閃爍的熒光燈,榮膺“最具社會責任董事長”稱號的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鄭重承諾,民營企業的銀行就是要支持中國一批民營企業做強、做大、做出品牌,讓它們成為世界500強,亞洲500強,中國500強。同時力爭用3到4年的時間,支持30萬到40萬小型微型企業,讓它們健康發展。同樣獲此殊榮的天壇生物董事長封多佳則感觸頗深地指出,作為生物技術企業,天壇生物無疑就是一個社會的細胞,社會責任是她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理念基礎。公司要做的,就是如何向社會公眾負責、向中華民族的下一代負責,如何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當壓軸獎項——“最具戰略眼光董事長”揭曉后,人們在祝賀東軟集團劉積仁、贛粵高速黃錚、天威保變丁強等董事長之余,更想了解,為了成功應對未來的挑戰,企業家應該具有怎樣的戰略思維和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天威保變董事長丁強覺得應該從為中國經濟社會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出發,贛粵高速董事長黃錚則謙遜地表示“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輪到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他說,“我認為要在全球視野上看到一個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從現在開始深刻打造一些最基本的競爭能力。”
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金圓桌獎終于全部揭曉,《董事會》雜志總編輯佴永松舉起酒杯。“公司董事會是公司股東價值增長的源泉,讓我們共同舉杯為中國出現更多、更規范、更高效、更強大的董事會來干杯!”
是的,干杯!讓歷史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