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的作者是否是個電影和文學愛好者,有趣的是,一本嚴肅枯燥的財務專業書籍卻被他娓娓道來,有了幾分令人感嘆,還有幾許悲天憫人的味道。他笑言,財務里的門道和熱鬧,上可讓企業扭虧為盈、利潤倍增,下可讓企業傾覆倒閉,投資者血本無歸。但對很多外行來說,看這本書絕對不是簡單知道幾個財務專業術語,而是重新思考很多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種契機。
在撰寫本書之前,鐘文慶早就是多家跨國企業的財務總監,他深知很多人被財務問題困擾,很多企業出現財務困境,往往都是對財務復雜的制度和專業術語的理解有誤所致。而真正懂的專業人士,常常不屑于去解答這些看似基本卻十分重要的問題,最終只能以訛傳訛,造成更多的誤解和混亂。
因此,在自己撰寫此書的時候,他力求簡單明了地闡述財務工作的很多深埋著的“真相”,如:“利潤永遠看不見摸不著,世界上沒有一樣具體的東西叫利潤,甚至公司保險柜里也沒有任何一筆具體叫做利潤的錢,從某種程度上說利潤毫無用處。利潤通過做賬得出,它牽扯了很多利益,它被各個級別的財務人員所塑造,然后接受審計機構的檢驗,最后卻在實際市場上得到印證,或者被拆穿。”這樣大膽而透徹的描述,在本書中隨處可見。比如在描寫負債的一章中,他指出:“就像光譜分析一樣,兩端是資產和負債,中間是些混合物,由于所含的成分比例不同,所反映的傾向也不同。有些東西資產的特征占得多一些,有些東西負債的特征占得多一點。這些特征同時又是不斷變化的,有時昨天還是資產,今天就變成負債。分辨清楚是資產或是負債是培養財務意識的第一步。”
作者認為,由于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許多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特殊的資產處理問題,造成了中國企業長久在財務領域無法和國際同行準則并軌,給了一些所謂的經營者五花八門的財務造假方式,而美國的金融危機也讓人們看到華爾街的貪婪給企業家們造成的負面影響,導致很多企業在七個壇八個蓋的運作中有了失手的時候,這些現象的背后正是人們偏離企業真正價值的一種荒謬的舉動,事實證明說謊者的結局總不是太美好,皇帝的新衣畢竟難耐寒冬。而實際上,少負債、多周轉、合理庫存、理性投資、完善信貸,永遠都是好企業經營的法寶。
《美國對外貿易體制研究》
作者:馬丹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0年1月
翻閱它的理由:歷經200多年的發展,美國國家管理集團逐漸構建完成了以美國國會、美國總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美國商務部、美國財政部等機構為核心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實現了從“防御型”和“合作型”對外貿易體制向“攻守兼備型”對外貿易體制的過渡。此種體制明確的機構設置、清晰的職權界定以及各機構之間的相互協作,使美國對外貿易體制表現出明顯的“剛柔相濟、攻守兼備”的運行特征,為美國對外貿易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什么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
作者:陸銘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月
翻閱它的理由: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人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的一大奇跡:我們融入了世界經濟的大環境,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然而,無論是中國經濟的大環境還是中國人的生活、教育、就業環境依舊面臨著眾多挑戰。我們更應該時刻關注前面的路,因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攸關未來走向的十字路口。本書專注于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民生經濟,字里行間體現著中國新一代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深入思考。作者以獨到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在潮起潮落的世界經濟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