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給予彼此寬容和諒解,不僅僅是相互的,而且包括對自己的
我最喜歡的這個電影中的角色是Max幻想出來的那個家伙,獨自坐在墻角看書,我覺得那不算是孤獨,倒有一種讓人安心的靜好。
有一連串的數字說明澳洲動畫片《Mary and Max》是怎么拍出來的:整部動畫片“由大約132480張獨立的畫面制作而成,用了6臺佳能數碼相機拍攝靜止的畫面”,“影片使用了886只含有電線制作的骨骼的由塑料做成的手”,“劇組一共有2位服裝設計師和147位裁縫,他們包辦了影片中所有服裝的設計和制作”……這些數字都在講這部動畫片制作過程是如何繁復,而這個繁復的過程透露出來的訊息是,它是“全手工”制作。這個導演叫亞當#12539;艾略特(Adam Elliot),他用黏土形式、定格拍攝的古老方式制作了這部影片。在這個數碼技術已經膨脹到讓邁克爾#12539;貝在《變形金剛續集》里面無所不能的年代,《Mary and Max》卻還能堅持在畫面里面留下人工的痕跡。所以,與生俱來的,這個動畫片帶著很濃的人情味。
和制作方式一樣,《Mary and Max》講的故事也很古老,是講兩個素未謀面的筆友在灰暗、單調的人生里面,靠往來信件得以相互取暖。這兩個人相隔萬里,一個在澳大利亞的小鎮,一個在美國的都市紐約;這兩個人的年齡也是相去甚遠,一個是八歲的女孩,一個是幾十歲的老人。導演艾略特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古怪的世界。這種古怪既有視覺上的,又有心理上的;視覺上是因為黏土的關系,每個人都怪模怪樣;心理上是因為每個人都與世隔絕。二者相得益彰。在這個動畫世界里,不僅女孩瑪麗和老人馬克思兩個主角,而且他們的鄰居、瑪麗的父母(一個躲在小倉庫里做死鳥的標本,一個整天酗酒偷竊),所有的配角都是孤獨的人。也正因如此,它談論的孤獨并不尖銳,并不刺痛,它回避了孤獨的本質。孤獨的本質是必須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下才可能產生。當你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當你無法融入到他人的生活時,這時孤獨才會真正顯現。抽離現實之后的孤獨,其實是一種抽象的、浪漫的孤獨。那種孤獨還有點暖暖的,有動畫片看,有寵物雞陪,有巧克力吃,還有金魚養。此時的憂傷和困惑都無傷大雅。
《Mary and Max》的精彩是在于它的旁白以及細節,特有一種冷幽默的腔調,不乏匪夷所思又讓人莞爾的詞句。Mary 和Max往來信件的問答妙語連珠。Mary 問Max,如果出租車司機倒著開,他是不是要倒找錢給乘客呢?這個問題讓我好一陣笑。當然更重要的問題是,Mary 問Max,人是從哪里來的。她的外公說人是從爸爸的啤酒杯里冒出來的,她就想美國人是不是從可樂瓶里冒出來的。這個問題也是關于孤獨的最根源的問題,如果我們不知道從何處來,那么人生的意義將多么可疑。按照電影里的Max這個無神論者的角度去看,Mary爛醉的母親說的也許沒有錯,人生下來“是一次事故 (Accident)”。正因為人生是一次事故,所以我們才會如此孤獨。我聽說:有信仰的人們有神陪伴,他們不會感到孤獨;極權時代的人們屬于國家集體,他們不允許有孤獨。我也聽說:只有孤獨能讓人體會到個體的存在,人生的飽滿。《Mary and Max》也許談論的不是這些,但它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的信心;電影從Mary人生破敗、準備自殺那一刻起,變得尤其動人。
看《Mary and Max》的幸福就在于,讓我們稍稍了解孤獨的人不是可恥的,而是那么可愛。它特別動人的地方是,人們可以給予彼此寬容和諒解,不僅僅是相互的,而且包括對自己的。就在影片結束前,當筆友Mary 遠赴紐約去看伴隨她成長的Max第一面時,Max已經溘然長逝;患有自閉和焦慮癥的Max死前胸口掛著用來學習辨識表情的小冊子,想努力成為一個會對他人微笑的人。每個看到這部電影的人都會相信Max是帶著平靜的喜悅離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