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工作當成讀書一樣,細細嚼,慢慢消化,讓美酒文化的清儒之氣先是一點一點地蘊藏起來的,慢慢把它養成一種境界
市場的哲學
回顧金種子發展之路,寧中偉最大的心得是“不急功、不近利、不浮躁”。
“這兩年種子酒廠的高檔酒供不應求,一些經銷商天天都在車間外面等著裝貨。”寧中偉認為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甚至只是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例,她要求員工不能因為產品供不應求而粗制濫造,相反“把工作當成讀書一樣,細細嚼,慢慢消化,讓美酒文化的清儒之氣先是一點一點地蘊藏起來的,慢慢把它養成一種境界”。寧中偉不是英雄也不愿做“戲臺式”的英雄,主張畫自己匹配的‘臉譜’唱戲。2009年,白酒市場競爭異常慘烈的當口,金種子風格各異的適度白酒,一經投放市場便贏得消費者青睞,并在短短時間內引領風潮,“在喧囂的市場氛圍中,如何保持一份澄明的知性,如何讓內心除了白酒之外留存一片凈土,讓思想安放在這里,甚至智慧也經過了純凈、澄明的過濾,直至成為一汪汩汩的清流”,當時一家媒體在新聞報道中這樣描述寧中偉。事實上,舉止儒雅,笑容斯文的寧中偉靠著“耕讀詩書”的態度來鍛造企業的。
寧中偉知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道理?!皬膸讉€億到十幾個億,只能說明產品和市場的疊加,既然是‘種子’,把它放在適合開花的地方,適合結果的地方,它就能成長,當然我們的辛勤努力也同樣不可或缺。”寧中偉認為,“做市場就像織毛衣,一針一線都必須到位,平時感覺不到,關鍵時刻補救都來不及?!?/p>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酒廠飛躍到上市公司,身為女性的寧中偉其間要付出的艱辛無從可知。寧中偉把自己定位“職業經理人”——“一種嚴密的機器標準件”。
“其實,我除了工作就是看書,很少出去應酬,除非不得已。”寧中偉說自己的工作甚至單調。白酒企業一般地處較為偏僻,大部分員工的知識水平也多顯“不平”,“企業萬把人,每個人的客觀情況不同,對事情的判斷也不相同,嚴格是好,但嚴格有時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向書上尋找新的方法”。寧中偉所說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把人和事置身在逆時空下,感同身受才能觸及靈魂?!?/p>
實踐證明,金種子最近幾年的發軔舉著事實上觸及“市場靈魂”,“市場的革命需要心靈的選擇,放和收看似矛盾,實為一體”。
“低調市場 ,就是要求開拓市場時沉靜得就像種子一樣;高調擴張,市場一旦做起來了,就需要一鼓作氣的勇氣和力量支撐。低調和高調在金種子的發展中相伴相生,有人說我們在表演,我們就在表演這種跌宕的美感,這樣會讓市場除了競爭還有藝術?!?/p>
經過幾番拼殺,一些白酒企業相繼倒下,這其中包括不少名酒企業,千軍萬馬齊上陣形成的一片哄鬧轉向花開一枝。“你說金種子有什么?幾年前我就說要穿越藩籬必須要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和沉下來、靜下心、扎到底的心態。創立到現在,我們一直恪守‘潤物細無聲’的風格;在最窄處切入,在最喧騰處寧靜,就像讀書一樣安心做好功課?!?/p>
“動中尋優求發展,凝心聚力做市場,是金種子的準則,也是我個人的準則?!?/p>
傳承的哲學
無節制的擴張、無序經營是白酒業曾經的顯著表征。作為民族工業與傳統工業的代表之一,現在中國白酒業處于最復雜的時期,“這種背景下能否濃墨重彩,關鍵是我們如何求變”。
寧中偉說,看似無序的行業其實蘊含了很多規律,在紛紜復雜中理清思路才是企業基業常青的解耦之路;而有關白酒業的一些“另類”說法,“讓有責任的企業家憂心忡忡”。
富有文化內涵的白酒業果真是夕陽產業?喝了幾千年的白酒怎么會在一夜之間變得陌生了?寧中偉并不相信時下關于白酒業的種種“說辭”,白酒是傳統手工產業,講究的是工藝配制、原料產地,甚至與當地的氣候、水文特征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俺墒斓氖袌鲂枰墒斓漠a品甚至是高于國標的質量”,確實給白酒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說整個行業就是夕陽產業很難服眾。“每天下班的路上,想的都是企業的前途,有時感覺撲朔迷離的明天會到底怎樣。”寧中偉袒露內心。
但是明天已然來臨,沒有人可以回避。 “每一個戰略決策都經過無數的煎熬。”她變得愈加謹慎,還學會了更好地運用謹慎這一成功的系數,而且發現,“謹慎也是勇敢和成功的組成部分”。
“酒精勾兌也是一種進步,是白酒工業發展的趨勢?!睂幹袀@種說法覺得無聊,傳統的東西并非一成不變,也并非都是精華,客觀看待,冷靜面對事實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動輒以“雷語”制造某種效應值得警惕。
“既然有這種說法,市場上也許會有這種做法。”寧中偉堅持自己的觀點,白酒說到底是富含文化基因的飲料,消費者買酒其實是買濃郁的文化色彩和神秘的傳統工藝。在紛紜復雜中求一制勝,除了企業固有的先進基因,把“應變轉化為求變”意味著經營者思維結構性蛻變。“沒有任何一種法則適合市場,也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驗應市場,我們能夠做好的就是小心謹慎,沉潛創新,就是這樣也未必獲得系統成功?!?/p>
白酒企業的創新絕不是 “模糊折騰”:過分強調歷史,強調正宗,而忽略了產品是需要新內涵。市場會不斷變化,人們的消費觀念、生活習慣隨著更新了。寧中偉說,“走了多遠的路,就會看見多遠的前程——這是一個決策者永遠都為之殫精竭慮的問題——問題是,有多少真正看見多遠的前程?真不好回答”。
改革開放成就了白酒業的今天,但沒有人注意到,在建國前的“醬、清、鳳、濃”四大基準香型,到了現在依然沒有什么變化。經過市場淘洗,成功白酒品牌主要依賴于酒廠特有的文化積淀,市場策略和品質推廣。
低調地張揚,謹慎地擴張并沒有讓寧中偉高枕無憂,在創新成果放量式地占領市場的同時,她開始考量新的機會。“繼承中有所摒棄,發揚中適度創新,是不是有些中庸?”寧中偉反問。
人品的哲學
“我其實并不輕松,有一階段累得老是想好好休息一下,還沒休息一個時辰,電話就打來了,這個請示,那個匯報,都得回答;一方面說明員工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她的辦公室,間隔十分鐘都有一位員工進去。“酒廠領導者大多是男同志,但是灌裝車間、包裝車間女同志居多,如何做好對卡管理確不容易,我經常去車間看現場管理?!鼻迦逯畾獾膶幹袀フf,“在安徽數百家白酒廠,領導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無一不是強勢且“霸道”,這也往往被視為魄力;難道謙恭、自抑、沉靜卻與管理撇開?”她所說的謙恭是修心的境界,而自抑則是內心能量的積蓄,“沉著者沉靜”。
“企業家的血液里流淌著市場的因子才能產生使命感,流淌著愛的因子對員工才能盡心盡責”,“‘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怎么不知道?”在回答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時,寧中偉澄明、智性地分析。
“酒的品質在于醇厚、清澈,人的品質在于無私、大愛;美好的生活其實和釀酒一樣,從源頭流淌出來的思想才深刻,從糧食里發酵出來的氣息方才醉人?!边@是寧中偉詮釋酒品和人品的觀點。
寧中偉的生活很平靜,“從單位到家,再從家到單位成為十多年不變的軌跡,偶爾苦惱時很想和自己的‘姐妹’好好敘敘,怕‘鄉愿’左右自己,還是不說的好;更多的時候來不及歡樂和苦惱,一堆堆的文件等著批閱,一個接一個的會議需要參加,哪能帶著個人的情緒呢”。而寧中偉感到欣慰是很多員工私下覺得她“忙碌得像姐姐”,“這個稱謂帶著真情,但我還得遵循原則”,笑吟吟的她攤開雙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