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能電力雖然人員不獨立,卻并沒有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但問題的本質并不在此,而是上市公司是否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問題
吳優福請辭皖能電力的總經理,本來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因為他同時擔任上市公司總經理和控股股東安徽省能源集團的副總經理,是違反上市公司治理的有關規定的。主動請辭,畢竟是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對自身錯誤的一個改正,但該公司有關人員的言論,卻令人不能接受。據報載,當記者就吳總既擔任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同時又擔任控股股東的副總經理是否是“明知故犯”詢問上市公司的有關人士時,該人士不以為然:“吳總是2006年開始任職上市公司總經理一職的,但是2007年才有證監會出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通知要求,所以有個過渡期嘛?!?/p>
其實,《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并不是“2007年才出的”,而是在2002年1月7日,就由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頒布實施。該準則的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人員應獨立于控股股東。上市公司的經理人員、財務負責人、營銷負責人和董事會秘書在控股股東單位不得擔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職務。控股股東高級管理人員兼任上市公司董事的,應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承擔上市公司的工作”。監管當局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目的就是要保證上市公司的獨立性,防止控股股東將上市公司當作他的下屬單位,不正當地干預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防止控股股東將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損害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這一準則是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準則,對于上市公司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上市公司應當不折不扣地執行。
遍查皖能電力2002年以后的歷年年度報告,均提到嚴格按照《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以及證監會的規范文件的要求不斷完善公司治理。但是根據報告中所披露的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情況,上市公司的人員缺乏獨立性這一問題卻依然如故。其實,吳優福在2006年擔任上市公司總經理之前,該上市公司的總經理也是由控股股東的總經理擔任的。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公司根據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全面修改了公司章程,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一百二十六條中,就上市公司人員的獨立性問題也做出了與準則相同的規定,想必公司也把這條寫進了公司章程。但是就在此年,吳優福作為控股股東的副總經理走馬上任,就任上市公司的總經理。
也許,皖能電力雖然人員不獨立,卻并沒有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但問題的本質并不在此,而是上市公司是否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問題。其嚴重性還在于皖能電力的違規,并不像某些違法者偷偷摸摸的處于地下狀態,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違規。因為其在年報中,一面向公眾表示其嚴格遵守準則,一面又在其高管的任職情況中反映出其人員的不獨立,毫無顧忌,這種行為既是在褻瀆法律,也是在侮辱公眾。因此,這件事實在是關涉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否令行禁止,也關乎資本市場法律的嚴肅性。同時該事件也暴露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狀況。“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把有關規定落到實處,需要監管部門嚴格執法,切實履行監管職責,指望當事人自覺守法是不現實的。根據皖能電力公開披露的信息,其人員不獨立的問題一目了然,但監管部門卻熟視無睹,讓這一違規問題“一過渡”就是七年,未免也有點太長了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