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定位是當前政府、高校與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名高等教育學者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認為:“大學不是風向標,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學應不斷滿足社會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大學要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條件,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準自己的方向,明確自己的職責。給大學定位是為了制定科學、有效、可行的發展規劃,更好地實現大學的職能。因此,科學定位、各安其位對解決當前困擾大學發展的問題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第一,科學的大學定位有助于破解高等教育系統的分層、分類難題。建立健康、和諧、多樣化的高等教育系統是實現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由于資源配置的行政化,我國高等教育系統長期以來呈現出強烈的趨同化趨勢。科學的大學定位有利于大學重新審視自身的學科格局和專業優勢,更加明確自己的使命和任務,實事求是,揚長避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科學發展,從而形成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生動活潑的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局面。
第二,科學的大學定位有助于破解大學戰略發展目標確定的難題。大學定位是大學制定發展戰略目標的基本依據。科學定位有助于大學界定自身的使命究竟是什么、自身應該做什么以及為何這樣做;科學定位有助于大學確認自身面臨的問題,對問題的優先次序進行排列,并勾畫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科學定位有助于大學找準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明確學科發展的重點與方向,確定大學組織發展的方向;科學定位有助于大學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發展思路,規劃好學校在一定時期的目標定位、類型定位、規模定位、層次定位、學科定位和服務面向定位。
第三,科學的大學定位有助于破解大學缺乏個性和沒有辦學特色的難題。辦學特色是大學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應成為大學的一種價值追求。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質量。當前,我國大學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學校沒有對自身進行科學定位,不顧社會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盲目追求“大而全”和“高層次”,相互模仿,缺乏個性;隨大溜和盲目攀比使得大學缺乏特色,千校一面。趨同化戰略決不是學校發展的長遠之計。事實上,每所大學都有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特定生態位,大學只有找準最適合自己的生態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因此,大學越是趨同,就越要同中求異,就越要從戰略的高度來給大學科學定位,就越要彰顯個性,體現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性和創新性。
第四,科學的大學定位可以破解大學發展資源依賴的難題。大學是資源依賴型組織,組織體的生存需要從周圍環境中汲取資源。辦學資源的不足是世界大學發展中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大學辦學資源更為匱乏。通過科學定位,大學可以調整自身對掌握關鍵資源的環境的依賴程度。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堅持科學定位,把更多的資源投放到最有實力、最有希望、最能體現學校優勢的方面,實現學校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層次;其二,堅守其位,瞄準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使學科發展與社會發展目標相協調,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發展。只有科學定位,才能突破辦學資源的瓶頸,實現大學的可持續發展。
那么,大學應如何實現科學定位,各安其位呢?一是結合大學的辦學實踐,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當前,我國大學正處在發展方式的轉變期、發展思路的調整期、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提高質量的機遇期,因此大學應抓住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契機,突出“科學定位促發展”的主題,開展全校性的調查研究,確定大學的發展方向,達成共識,凝聚人心。二是以特色為前提,以需求為導向,打造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從大學的學術傳統、大學文化和已有的學科實力出發,對大學在國家和地方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充分評估。同時,必須了解社會發展的需求,以“需要”為前提,打造特色學科,發展品牌專業。三是同中求異,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大學應由過去的盲目趨同轉變為理性分工,找準自己的生態位,盡量避免同類型大學生態位的重疊以及生態位的錯位現象,形成彼此錯落有致、差異性、多樣化的辦學格局,促進高等教育系統的健康、持續發展。四是建立高等教育分類系統,制定高等教育公共財政制度。科學的高等教育分類系統是高等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基礎。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科學的高等教育分類系統,這嚴重影響了國家財政撥款對高等學校的導向作用。當前財政部僅根據“985工程”和“211工程”等粗略分類對部分高校進行撥款,大部分高校沒有進入撥款的范圍,這不但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公平和效率,而且直接刺激了大學的趨同升格之風。只有建立科學的高等教育分類系統,并以此作為資源分配的依據,才能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財政制度,推動大學的科學定位。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