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宗禮主編的初中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主題“學會讀書”。主要篇目是《鼎湖山聽泉》、《林中小溪》、《飛紅滴翠記黃山》、《畫山繡水》。這幾篇寫景文章都是以“自然山川”為中心內容,熱情謳歌了祖國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材編排中,洪宗禮主編著重從“吟哦諷誦”的角度出發(fā),教給學生要學會讀書,掌握學會讀書的方法。
教材第一單元主題詞:“吟哦諷誦而后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吟哦諷誦”就是要放聲讀,讀得正確,流暢,沉浸其中,讀出文章的味道來。“得”是說“讀”了以后,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品味出作品的妙處。要達到有所得的目的,就要求能讀中悟,悟后讀,讀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賞統(tǒng)一起來。
這段話明確地告訴我們:這一單元就是要求學生能通過吟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所表現(xiàn)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據(jù)本單元的中心內容和學習要求,就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這四篇課文,反復吟誦中,了解作品所寫的各個自然風景的個性特點,這些風景給予人們的種種啟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蘊的人文內涵。并且能從吟誦中品味文章的神氣,寫作上的妙處,領會到寫景文章的一些寫作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的一欄中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提高閱讀,寫作和交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在“閱讀”一欄中又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yǎng)成熟讀的習慣,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讀和略讀的方法。
《大綱》明確地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達到正確、流暢、有感情。可初三階段是中考的關鍵時期,很多的老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朗讀的教學,更不能從教材的編寫目的入手,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下冊教科書,針對這一現(xiàn)象,從更高的層次上體現(xiàn)《大綱》的要求,每個單元前,都編寫一則點撥性的介紹某種讀書方法與習慣的短文。兩冊九個現(xiàn)代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構成“學會讀書”系列,引導學生學會,并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第一單元是“學會讀書”。重點從吟哦諷誦中指導學生,有利于全面而扎實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吟哦諷誦,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tài),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識經(jīng)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
在教學中,教者加強學生的朗讀教學,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傳授知識,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教者加強誦讀的目的教育。誦讀課文,是為了感受祖國的語言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更深地體悟作者寫作意圖。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欣賞電視片《黃山》朗讀片斷,感悟朗讀效果,明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題。
二、教者加強誦讀要求的指導。《鼎湖山聽泉》是一篇描寫鼎湖山的山泉的寫景散文,把山泉當作山的靈魂來表現(xiàn),采用“聽”的方式極力描摹山泉的魅力。語言優(yōu)美,生動。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聽錄音,使學生明白:第一,誦讀不同于演員表演中的朗誦。演員的朗讀是一種表演,是藝術家對誦讀的文章有了感悟以后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我們的誦讀是立足于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是為了悟,把感悟、理解、欣賞統(tǒng)一起來。第二,吟哦諷誦,就是讀的時候要思索、品味,可以讀讀停停,讀得入神,也不妨搖頭晃腦,語調抑揚頓挫,總的要求是進入課文,像作者一樣親身游覽鼎湖山、黃山、桂林山水。第三,誦讀還要用普通話語言來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教者多指導朗讀的方法。誦讀的方式很多,如教師范讀,分組讀,自由讀,精讀,默讀等。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讀書,都要注意把誦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讀前想,想之不得,就再讀,讀后講感悟到的,用筆在文中記下感悟到的東西。達到單元主題詞中提出的“要達到所得的目的,就要求能讀中悟,悟后讀,讀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賞統(tǒng)一起來”。《畫山繡水》是一篇從桂林山水的自然風景出發(fā),去發(fā)掘由于奮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內涵,表現(xiàn)出珍惜現(xiàn)在,感受未來的人生理想。教學中,針對初三學生特點,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結合課文特點,采用多種方法朗讀課文。如自由讀,讀懂課文內容;精讀,讀出句子的感情;品讀,讀出語言的韻律美。
四、教者加強朗讀訓練。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從應試教學轉變過來,把教學立足點轉移以讀為主的教學實踐上來。將朗讀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落實到每個環(huán)節(jié),(一)讀準,結合查字典,清掃閱讀障礙,(二)讀得通順,做到“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多一字,少一字,誤一字”,(三)讀得流利,做到瑯瑯上口,了然于心,(四)讀出語氣,朗讀從語調上講的升調,降調,平調和曲調,從語氣上講的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從重音上講有邏輯重音,語法重音,語氣重音,情感重音等等。做到情感地真情流露。
《飛紅滴翠記黃山》這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黃山獨特的美,如何感受黃山松的姿態(tài)各異,生命力頑強,黃山煙云的輕盈飄忽,黃山日出的瑰麗,壯觀,輝煌,首先用話說長江——黃山的專題片展現(xiàn)了黃山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了學生對黃山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黃山奇峰,怪石,煙云,日出特色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某一景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諷誦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跳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愛國愛自然之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者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字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誦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美的撫慰,情的熏陶。
總之在本單元教學中,著重圍繞“吟哦諷誦”這一學習要求,力求做到三少一多,即空洞繁瑣的分析減少,問答式提問減少,結構段落剖析減少,多的是對課文的朗讀教學。通過四篇課文的訓練,緊扣語文教學大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做到讀中悟出真情,悟中讀出感情,把感悟、理解,欣賞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魯垛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