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閱讀理解是高考英語試卷中的重中之重,分值最高(占40分,某些省市占45分),它要求考生在35分鐘左右的時間內,要完成對多種體裁的數(shù)篇短文的理解,并解答所設題目。為了增加閱讀理解題的難度,提高區(qū)分度,命題人常常會利用各種手段,設置一些陷阱。本文旨在指導考生如何識別陷阱并善于運用對策排除陷阱,做一些歸納總結。
【關鍵詞】閱讀理解 陷阱 對策
一、審題不清
命題者利用考生不認真審題,匆忙做題的習慣設陷阱,題干問的是哪個選項是錯誤的,考生誤以為問的是哪個是正確的,反之亦然;conclude/infer/imply類試題要求依據(jù)原文相關內容進行推理,考生卻選擇了文中的原句。
【對策】遇到true/1/conclude/
.Iinfer/imply類的問題時要特別注意,要多讀兩遍題,做題時保持頭腦的清醒,不看清題干不做題。
二、魚目混珠
在細節(jié)判斷題中,有的備選項表達的意思有正確的成分,只是局部有誤。當看到選項中的某些信息和文章中相關信息相符的時候,考生會很興奮,以至于只注意到了一部分內容,或只看到一部分內容是正確的,而粗心地忽略了后半部分內容,而這被忽略的往往是錯誤的。
【對策】考生一定要把選項中的所有信息都看清楚,把所有信息和原文相關信息比較清楚后再下最后結論。
三、以偏概全
有的選項會改動文中結論,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體,以一種情形代替所有情形,以階段代表全過程,以片面或次要的觀點代替全面或主要的觀點,以至于對人、物以及事件的評價十分片面,考生在做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及給文章加標題類的題目時常常會出現(xiàn)以偏概全的問題。
【對策】考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結構,不要只注意局部信息,要學會準確辨別這些信息是主要信息還是次要信息,是主要內容還是部分內容等,否則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很容易誤入該類陷阱。
四、張冠李戴
張冠李戴就是混淆兩種不同的事物。考生在理解概念或閱讀轉述文意的選項時,會誤入陷阱。主要表現(xiàn)在考生將文中的一個事物的特征誤認為是另一個事物的特征,把他人的觀點誤認為是作者的觀點,把作者觀點的反面當作作者的觀點,把一類現(xiàn)象的原因認為是另外一類現(xiàn)象的原因,把因誤認成果或把果誤認成因。
【對策】考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文章敘述的對象,在做題時,應該看是否存在信息錯誤對接的現(xiàn)象,尤其要看題干的主語、謂語與原文的主語、謂語是否一致,切忌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
五、擴縮范圍
英語文章為了使表達準確、嚴密,非常注意對范圍的限定,有時通過加上almost, all, nearly, more than, normally, usually, completely, entirely, absolutely等詞對文章加以限制。利用擴縮范圍來設置陷阱就是通過改變或去掉限制性詞語,將信息中的范圍、程度等改變,以達到迷惑考生的目的。而考生也很容易“上當受騙”。
【對策】考生做閱讀理解題時,若遇到涉及數(shù)字、范圍或概率的試題,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其限定詞。在此特別提醒考生注意:否定詞not與both, every, all等連用時,不管not的位置如何都屬于部分否定,如:“All students don’t like the film.”與“Not all students like the film.”的意思是相同的,都表示“并非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那部電影”。
六、偷換概念
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必須保持統(tǒng)一,原來在什么意義上使用某概念,就應該一直按這個意義使用這一概念,不能任意變換。所謂偷換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用內涵、外延不同的另一概念去代替內涵和外延已經確定的概念。命題者經常采用原文中的句子結構和詞匯,但不經意間換掉幾個單詞,而新的句子的意義可能已不符合原文,而另一方面,考生因解題時間緊、心焦氣躁而沒有仔細閱讀全部選項而掉進這些陷阱。由于所設置的陷阱選項與原文極為相似,有時甚至只差一個詞,考生讀題不認真,就無法排除這些干擾性極強的選項的影響。
【對策】回到原文查看相關信息時一定要仔細,不僅要看大意,更要看細節(jié),要看清楚選項與原文中相關信息的每一個單詞的區(qū)別,千萬不要憑印象答題。
七、無中生有
命題者在命題時根據(jù)原文內容有意捏造、編造信息組成干擾項,并且這一干擾項并不能從原文中任何一處找到相關依據(jù),而考生往往由于主觀臆測而跳進陷阱。這類選項之所以常常被同學們誤選是因為它們常常也是符合生活中的基本常識或是被普遍接受的觀點,其本身往往是正確的,但是與問題毫不相關,或者在文中根本沒有提及。
【對策之一】克服不良答題習慣。有的考生習慣快速瀏覽試題的題干,甚至不讀題干,然后或者按照自己頭腦中的題目的印象來答題,或者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主觀判斷來答題。這是英語考試中考生常犯的致命錯誤。平時做閱讀理解應該遵循這么一個答題習慣: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也就是說分析詞匯不要離開句子,分析句子不要離開段落,分析段落不要離開整篇文章。要在文中找到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去分析。考生一定要仔細檢查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可以根據(jù)原文內容合理地推斷出來。千萬不要不顧文章的內容而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常識或個人經驗去猜測作者的想法,也不要根據(jù)模糊的印象隨意作出選擇。
【對策之二】答題時,考生一定要注意問題中有沒有類似“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的限定詞。
八、望文生義
在做閱讀理解中的涉及詞匯、短語或句子的理解的題目時,考生很容易將某個詞、短語或句子的字面含義理解為其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
【對策】考生在理解詞匯、短語或句子時,一定不能只從詞匯、短語或句子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而要在語境中深層理解這些詞匯、短語或句子。如果忽略了文章中的語境,考生就很容易掉入命題者設置的陷阱當中去。在做詞匯、短語或句子理解題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碰到熟詞生義的現(xiàn)象,只有結合語境去理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誤入此類陷阱。
縱觀近五年的高考試題,閱讀理解要求考生讀懂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那么考生除了有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和語感外,還要善于識別命題人設置的陷阱并運用對策排除陷阱,多做練習,熟能生巧,才能拿到高分。閱讀理解能力畢竟是衡量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自然成為高考英語的一個重頭戲,難怪考生們說:“得閱讀者得天下”。
(作者單位:貴州省鎮(zhèn)遠縣鎮(zhèn)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