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說:“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謀一篇,其實就是綜合的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也就是說豐富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內在基礎,而農村兒童因條件所限,接觸新鮮事物,接觸社會的機會少,語言不夠規(guī)范,閱讀量也有限,但農村兒童也有其獨特的生活感受。這就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去搜集積累習作素材,豐富他們的語言、情感體驗等,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引導學生收集積累作文素材。
一、生活積累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涓涓清流離不開源頭活水,好的習作離不開生活的積累。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將給予學生酸甜苦辣的體驗。這樣,不但可為習作積累大量的素材,還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積極性。教師要從農村兒童實際出發(f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在引導學生積極感知生活的同時,教師要善于設計一些有趣的情境,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以便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比如春天到了,組織學生到野外去尋找春天;夏天,孩子們喜歡玩水,就組織他們去游泳;秋天帶著他們到果園、田野參加勞動,體驗豐收的樂趣;冬天下雪后,讓他們到操場上玩雪。另外組織他們去參觀,去訪問……生活內容豐富了,孩子們還會發(fā)愁沒有內容可寫嗎?
二、閱讀積累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多讀對寫作的重要性,而這一點對農村孩子可能更為重要。閱讀是感悟的基礎,感悟是閱讀的提高和升華。書讀多了,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寫作。他人的文章爛熟于心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就是積累。
首先,閱讀教學中詞語的積累,優(yōu)美語句的積累,乃至段篇的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去摘抄,去背誦。特別是課文內容要求復述的,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泛泛的要求,不予重視,或者就是幾個優(yōu)生包辦,應要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用自己的口氣說書上的話,以達到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來規(guī)范學生不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用豐富的書面語言來豐富學生不豐富的口頭語言。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貧乏生硬的語言就會被豐富優(yōu)美的語言所代替。
其次,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條件。《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喜歡閱讀,自主閱讀。在閱讀內容上,除每生配一本《親近母語》(揚州親近母語研究中心編寫)讀本外,還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采取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學、文史地理,這方面的書籍可以拓寬知識面。閱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詞,還有名言警句、小說散文,既可學到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還可陶冶情操,促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報刊上的大量知識和信息,也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閱讀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讀,長篇文章精讀和略讀相結合。古詩詞、名篇要朗誦,知識性作品可默讀、重點研讀和全面瀏覽相結合,讀和思相結合。讀書要求學生要做好閱讀筆記,逐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摘錄妙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的記在筆記本上。同時,鼓勵學生朗讀背誦一些名段名篇也是非常必要的,并定期舉行班級讀書會,予以交流。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強調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其目的不僅在于為學生提供成千上萬的寫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認識事物,表達情感的能力。
總之,我們教師善于抓住積累素材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恰當地引導,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特別是農村“弱勢”學生的水平,更好地完成新課標規(guī)定的目標,有效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瓜洲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