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臺灣政治稍微注意的人都會發現,自從馬英九2008年5月20日上臺以來,親民黨與宋楚瑜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2008年馬勝選后,國、親兩黨整合一度炒得沸沸揚揚,藍營曾熱烈討論如何讓宋楚瑜有尊嚴的回到國民黨。當時的國民黨主席正是與宋楚瑜交情不錯的吳伯雄,但是自從馬英九決定要兼任黨主席后,國親合併的議題從此無人再提,整合方案也被束之高閣。更令親民黨和宋楚瑜傷心的是,本以為可以借助國親整合協助馬英九貢獻一己所能,沒想到馬英九不但不做此想,反而對宋楚瑜和親民黨不斷進行封殺。
自馬英九上臺后,親民黨的生存空間在眾目睽睽之下遭到壓縮,宋楚瑜從政數十年豐富經驗,過去連民進黨籍縣市長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的「宋省長」,如今卻空有一身好武藝,找不到一個可以發揮的舞臺,與其說這是宋的不幸,不如說是臺灣2300萬人的損失。就連李登輝都公開承認,宋處瑜是他所共事過的人當中,最有行政能力的一個。
提起馬英九和宋楚瑜,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是兩個「湖南騾子」都曾經是蔣經國身邊的大紅人,都是當年的臺灣「政壇新星」。32歲的宋楚瑜1974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回到臺灣后就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翻譯,出任簡任秘書,一路被蔣經國提拔重用,乃至后來成為472萬張票選出的首任民選臺灣省長……
師出同門,又同是「湖南騾子」,為何馬英九容不下宋楚瑜?
1981年,馬英九也是從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翻譯開始,3年后成為國民黨歷來最年輕的副秘書長……一路走來備受蔣經國提攜。
蔣經國的這兩個紅人,并沒有攜手并進、共創社會福祉。直至2009年12月陳云林訪臺,外界才忽然發現,自馬英九上臺以來,一直把宋楚瑜作為重點封殺對象。
大陸海協會長陳云林2009年12月22日至25日赴臺灣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第四次陳江會期間,發生了幾件非常蹊蹺的事情:
(1)馬英九透過海基會要求宋楚瑜及連戰、吳伯雄不要出面請陳云林吃飯;
(2)12月24日下午陳云林取消欣賞日月潭風光,臨時更改行程,和從臺北趕來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一個多小時;
(3)在「江陳會」會談剛結束就傳出江丙坤再次要「倦勤」消息;
(4)宋楚瑜公開嗆馬,要馬英九像蔣經國那樣有包容精神。
幾件事同時發生在短短的陳江會結束前夕,表面上看是一種「巧合」,而實際上是暗藏很多政治玄機,是馬英九上臺以來不斷封殺宋楚瑜的再次反映。
對泛藍內部的人來說,馬英九封殺宋楚瑜并不是什麼秘密,只是這次封殺用連戰、吳伯雄作陪襯。
馬要對過去進行切割
先說(1)馬英九下令不準宋楚瑜和國民黨大老連戰、吳伯雄等請陳云林吃飯事。
馬政府的解釋是不想增加客人負擔,或許是為了維安,或許為了避免外界聯想,或許是為了讓江陳會更加單純化。如此等等,都可以成為理由。也有支持馬英九的臺灣論者表示,對馬英九來說,不希望藍營大老和陳云林杯觥交錯的畫面,被綠營擴大為共謀賣臺,身為馬英九老師和政壇前輩的連、宋兩人,應從馬英九的角度予以體諒,不應遷怒馬英九。
馬英九的發言人王鬱琦也對此解釋說,政府是希望連、宋能顧及維安與社會觀感,不要以主人身份宴客。馬英九自己也在12月27日強調,江陳會最主要的焦點是兩岸談判,因為這攸關到臺灣人民的利益,以及臺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所以海基會、陸委會在規劃上以協商兩岸事務為主,不希望其他與公務無關的事務模糊會談焦點。
但是,不認同馬英九做法的泛藍人士并不這樣認為。用國民黨中常委紀國棟的話說:不必太過緊張,此次江陳會一切公開透明。更何況是馬英九就怕被綠營抓到什麼把柄,專門下令要求陸委會公開全部行程和內容。連整個會談過程和內容都公開了,連、宋、吳宴請陳云林有何好顧慮的?有何見不得人的「觀感」?更有泛藍人士認為,民進黨興師動眾那麼多人抗議,又是游行,又是推傷員警,又是搞各種示威活動,都沒有模糊會談焦點,怎麼連、宋、吳請吃餐飯就會模糊焦點?
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馬英九若是顧及綠營人士態度則是大錯特錯,因為綠營一直反對兩岸交流,更是反對2005年連、宋訪問大陸,甚至一度上演暴力衝擊連戰訪問大陸的事件,結果證明怎樣?還不是連、宋的大陸破冰之旅為馬英九上臺奠定了基礎,還不是連、宋大陸行,為馬英九今天的兩岸交流做了堅實的鋪墊!再者,如果馬英九過於考慮綠營反彈,剛於12月5日結束的叁合一選舉結果:藍、綠得票接近五五波,不是給了馬英九明確答案?2010年1月9日3席民代補選全軍覆沒,不是給馬英九很好的教訓?不同意見者認為,馬英九的上述舉動,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封殺宋楚瑜,而國民黨大老連戰和吳伯雄只是陪襯。因為有連、吳墊背,宋楚瑜縱有意見也不便多談。更主要的是,在兩岸關係日趨緩和的今天,站在馬英九的角度,一方面想與過去連、吳主導的兩岸關係進行切割,包括國共平臺的功能和作用改變等;另一方面,若能對過去進行切割,就可以阻斷大佬們(連、宋、吳)對現在兩岸關係的染指和指手畫腳,從根本上切除大佬們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馬要塑造的是:兩岸關係是他話事,不是大佬們在下指導棋。
陳云林希望見連、宋、吳
再說(2)陳云林取消欣賞日月潭風光行程改和宋楚瑜見面事。
本來江陳會只有半天時間,也就是以走過場形式簽簽字而已,更多的時間是幕僚作業和陳云林期盼的一些參訪活動,包括見見老朋友、拜訪一些政商名流等。江丙坤也證實了陳云林有要求與叁位主席(連、宋、吳)見面。馬政府本應對此儘量給予方便,無非是維安問題,如果連維安問題都做不好,只能說馬政府無能——既然要公開全部行程,就要有掌控全程維安的能力。按此邏輯,陳云林在臺短暫時間,拜會一些老朋友,包括一些老朋友盡地主之宜答謝一下遠道而來的陳云林也是應該的,畢竟陳云林去臺灣不能像連、宋、吳來大陸那麼方便。可是,馬政府連他們這點「自由待客」的權力都給剝奪了,更何況國親目前并沒有合併,親民黨并沒有消失,宋楚瑜仍然是一黨之黨魁,馬英九「撈過界」的舉動自然有另外盤算。
宋楚瑜在請客不成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前去看望」、「拜會」陳云林。而對陳云林來說,做客之道是不能在主人面前提過多要求,一切聽從海基會安排。但是,當宋楚瑜決定12月24日下午要來看望他時,他只能捨棄「觀光、游玩」行程,見見宋楚瑜這位老朋友。畢竟宋楚瑜每次到大陸,陳云林都盡了地主之誼,并且自始至終對宋楚瑜待若上賓,絕不會因為親民黨的實力銳減、宋楚瑜的政治影響力衰退而有所不同。陳云林留下來見宋楚瑜的另外一層用意,就是顯示共產黨人對有功於兩岸交流的人是有情有義的。
宋楚瑜說清楚講明白
最后還是宋楚瑜明白無誤地點中了馬英九不讓他宴請陳云林的要害。宋楚瑜12月25日下午在陳云林離開臺灣之后表示,政黨不應該繼續惡斗,「應該要學習經國先生的包容精神」。言下之意是,馬英九仍在打壓親民黨,不給親民黨留下任何生路。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泛藍合併方案在吳伯雄任黨主席內談成后,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讓宋楚瑜體面重回國民黨,可是在馬英九主導國民黨后,從不做此想,更沒有讓宋楚瑜體面回國民黨的意思,而是把宋楚瑜長期涼在一邊,宋楚瑜人馬重披國民黨外衣后,并沒有獲得馬英九一視同仁,馬英九對親民黨人一直大小眼。這些都讓宋系人馬心存不悅。再者,就是2009年12月5日的花蓮縣長選舉,馬英九就是不讓宋楚瑜的子弟兵傅昆萁代表泛藍參選,傅昆萁最后不得不脫黨參選,最后仍以最高票當選。馬英九不讓傅昆萁代表泛藍參選的表面原因是傅昆萁有兩個「股票內線交易」案子在身。而真正的原因,是傅昆萁不是馬家軍,是宋楚瑜的子弟兵。
按照臺灣法律,就算傅昆萁因股票案被叁審定讞有罪,也可以易科罰金,但若傅昆萁能提出新證據,案子還有得拖。宋楚瑜認為,馬英九是在進行政黨惡斗。他甚至建議馬英九學學蔣經國的包容。
宋楚瑜2009年12月23日表示,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在1977年脫離國民黨參選桃園縣長當選后,蔣經國完全尊重民意,選后多次造訪桃園,并且帶著許信良視察許多地方建設,這就是拋開政黨成見的最佳表現。
至於為何此時此刻再傳江丙坤「倦勤」,就連江丙坤自己都在問「是誰放的消息?」
由此人們想起,2009年4月正當江丙坤意氣風發欲在兩岸關係上著墨更多時,突然傳出他兒子公司與大陸有利益關係等消息,江丙坤知道,是有人想讓他離開了,於是向馬英九提出辭呈,令馬英九沒想到的是,大陸一百多個臺商協會會長聯名在臺灣兩家大報刊登大幅廣告,要求馬英九留住江丙坤。在大陸臺商會長們的巨大壓力下,馬英九一方面透過發言人否認逼退江丙坤之事(誰能掌握江丙坤兒子在大陸做生意的資料),一方面帶領多位高官破例到海基會當面慰留江丙坤,可謂是給足了江丙坤和大陸臺商會長們的面子。事隔八個月后,特別是在江丙坤與陳云林已經完成第四次會談的情況下,再次有人放話他「倦勤」并不意外,畢竟海基會董事長一職當初只是給長期以來奔走於兩岸的江丙坤特別「酬傭」,擇機把此職拿過來 「馬家軍」才是馬的「正確思維」。
這些或許都是馬英九欲肅清大佬們對兩岸關係影響計畫中的一個環節。
至於馬英九為何要加快斬斷泛藍大佬們與大陸的密切關係,筆者將再另文分析。
宋因遭封殺而嗆馬
宋楚瑜這次公開嗆馬,絕對不是馬英九今次不讓連、宋、吳請陳云林吃頓飯這麼簡單,主要的是因為馬英九上臺以來對宋楚瑜和親民黨接連採取的封殺手段。
2008年520前夕,外界一直認為老宋在馬英九執政后仍有機會為2300萬人繼續服務一段時間,老宋身邊的人當時也認為馬英九會有此雅量。但是,最后跌破所有人的眼睛。
首先是馬英九執政初期,無論國民黨,還是整個泛藍,都希望馬英九能借助宋楚瑜的能力和經驗,以及宋與大陸的密切關係,儘快把自己的政治地位樹立起來。但是,馬英九確請來了形象有餘、能力不足的劉兆玄。結果怎樣?一場不大不小的88水災,搞到馬英九執政團隊「人仰馬翻」,民調立刻下降。
馬英九之所以不愿重用宋楚瑜,有人解釋是馬英九的潔癖決定的。馬英九是以清廉形象獲得臺灣民眾高度支持而當選的,執政以來,也非常注重自己以及團隊的清廉形象,但是,站在老百姓角度,清廉如果不能帶來牛肉,就不會讓民眾滿意。正如臺灣很多民眾所說,馬英九是一個不具備領導才能的人,他的領導能力幾乎比不上一個地方上的裡長或廟祝,這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很難用其他的方式來彌補。
也有人對馬英九不愿重用宋楚瑜的解釋是:馬英九是武大郎開店——不愿意用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在明知宋楚瑜能力強過他的情況下,理所當然的「不予錄用」,更何況,馬英九最擔心的,是怕宋楚瑜有了舞臺后,自己掌控不了,讓宋功高蓋主——因為他不是唐僧,沒有本事念緊箍咒。
2009年的「88水災」后,社會上呼吁宋楚瑜出山的聲音再次出現,并且是從多方面發出的。泛藍多位民代公開要求馬英九撤換劉兆玄,換上宋楚瑜。《新新聞》週刊甚至連續幾期長篇累牘分析宋楚瑜接掌劉兆玄之后對臺灣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馬英九仍然不做此想,而是任命了有名嘴之稱、一直有政壇孤鳥之稱的馬英九的知己的吳敦義。此舉不僅再次集結「馬團隊」勢力,而且進一步封殺了宋楚瑜的政治生存空間。
從冷處理國親共識——迎接宋楚瑜有尊嚴的回到國民黨,到「馬不停蹄」的封殺宋楚瑜和親民黨的生存空間,讓外界再次看到了馬英九的政治心胸和權力傲慢。
鏈接:
傅昆萁,1997、1998年涉及凱聚、昱成、長億等股票,一審判刑6年,褫奪公權4年。他不服上訴,二審改判4年,并科罰金2000萬元,2009年6月間更一審維持二審判決。
傅昆萁另外涉入上市的合機股票,2008年一審判刑4年半,并科罰金5000萬元,目前由臺中高分院審理中。
聯合報報導,法界人士指出,若傅昆萁提出新證據,案子還有得拖,否則就有可能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