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跡象顯示,朝鮮正在釋放風聲,希望重新返回六方會談,這個可以看作是「金正日週期」。從過去15年的狀況來看,這個週期通常在兩年到叁年就迴轉一次。
首先把基調放得很低,向美國跟中國表示他愿意和平談判,也希望朝鮮無核化。而當美國跟中國無法滿足他要求時,就會開啟核實驗或者是導彈實驗等擺出強硬態度。他的目的是一貫的,希望通過朝核問題,提升自己的國家形象,最終能夠實現朝美之間的單獨對話,這就意味著美國要承認他為一個主權國家。而中國方面,朝鮮則希望通過不斷的升高、降低姿態,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及援助。現在,朝鮮降低姿態,是希望緩和同中國、美國的關係,進而在新的一年里,得到中國更多的物質支持。
中韓堅持和平會談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朝鮮把主要的核設施修筑在了中朝邊境大約不到100~150公里的城市,包括核發電站,核燃料的處理中心以及戰略轟炸機基地。
朝鮮這樣做,將迫使中國在朝核問題上堅決反對用武力來解決朝核問題。採用任何軍事打擊手段,縱深地區不足100公里的朝鮮核輻射及其擴散對中國跟韓國,都是絕對不能接受。北朝鮮看準了中國跟韓國心態和顧忌,也看準了中國跟韓國在這個問題上與美國的分歧,迫使中國降低對朝姿態,同時也要脅中國——獲得經濟援助的同時也不得不採用唯一的解決方案——和平談判解決朝核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基於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軍事的關係,中國和韓國也不希望美國或者任何一方面單方面採取軍事打擊的方式來解決朝鮮核問題。
美國不急不緩不放棄
和平會談是目前解決朝鮮核武問題的一個手段,現在各方都有這個認識,包括美國。美國在朝鮮核武問題上採取不急、不燥、不放棄的態度。不急不燥地打了15年交道,美國很清楚金正日的意圖,即迫使美國最終承認北朝鮮。但是也不能不管,因為奧巴馬畢竟提出了無核世界。無核世界談判過程中,連北朝鮮的核武問題都無法管束,對於其他第叁國家,他們則會失去威懾力。而核擴散的風險目前已經存在。不急不燥并不意味著不管,在不急不燥的同時,還是要過問,這是美國的基本態度。和平會談只是一個手段,至於結局,誰也無法預料。冷戰時代,凡是中小國家發展核武器,最終都不了了之,維持現狀。談判的手段在金正日這個時代能否徹底解決問題,暫時還看不出來有這樣的可能。
日本無實質性舉措
日本的整個對外政策,包括對朝鮮的政策,是非常短視的。他們始終把對朝的問題放在必須優先解決「人質事件」上。因為發生了北朝鮮冷戰時候綁架日本人質事件,這個問題不得到徹底解決,日本在支援朝鮮和督促朝鮮防止核武器這個問題上都不想邁出實際性步伐。當然,做為民主國家,民意是很重要的,在人質問題得到解決之前,日本的民意可能要促使日本的外交從根本上從全域考慮北朝鮮的核武問題。但是,從一個國家更大的利益點上來看,日本的對外政策,尤其是朝鮮政策可能有他自己的考量。
(文為平可夫口述,本刊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