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商業地產不易做訣竅在哪裡?
陳紀豪做的是商業地產中最難的商場開發與運營,如何將這塊市場做成功,他的切入點是以餐飲為主的休閒娛樂商場。
「大陸是一個年輕的市場,充滿了創業的機會。只要你發現市場的空缺點,做好充足準備,等時間點一到再進入,一般就會做得起來。」
看似年紀輕輕的陳紀豪,卻在兩岸房地產業有著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熟悉商業地產領域的他,將目光瞄準大陸一、二線城市日益提升的餐飲、娛樂消費能力,與合作伙伴致力於「為商業不動產創造最高的價值」,切入商業地產裡最難做的商場開發與運營。
「大部分開發商都會做住宅專案,但只有少部分人懂得做商業地產,這是整塊『肉』裡比較硬的骨頭。」
敢「啃」下這塊「比較硬的骨頭」,他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深入接觸市場成商業地產「達人」
2003年,幾乎在臺灣叁寶建設所有部門都任職過的陳紀豪踏上大陸時,對於老闆期望他開拓大陸商業地產,多少帶點「我做這個干嘛」的茫然。
但從在上海買下第一塊地,蓋起「華山國際」寫字樓、促成叁寶建設、Merrill Lynch及頂新集團共同收購南京西路1788專案開始,一直到后來加入馬來西亞PAVILION INTERNATIONAL(柏威年集團),參與收購澳門賭王何鴻燊旗下市值約80億元人民幣的地產資產包等項目后,「慢慢的理解到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區別只是這些經歷在什麼時候發酵,產生效應」,對大陸的商業地產逐漸有了新的看法,亦是在這些經歷中累積起的市場經驗開始「發酵」,令他發現了一絲商機。
房地產基本可分為住宅、商業、工業叁部分,大陸的房地產開發商一般善於開發住宅,不管是別墅、公寓小是小高層樓盤,都做得有聲有色;而在商業地產中除了酒店式公寓與辦公樓外,在開發酒店與商場上,做得好的卻乏善可陳。
「大陸開發商一般用住宅的方式賣商業地產,將商場切割成小單位租售出去,招商的時候『紅紅火火』的,租售完后商場也就跨了,因為沒有做統一的經營規劃,缺乏主題性,最后容易導致所有權與經營權的不統一,吸引不來人潮。」
在上海6年,看了不少商業地產失敗的案例后,在復旦大學念MBA時陳紀豪根據自己的體會與市場研究,寫出了一篇關於「商業不動產的規劃和評估」的論文。
他分析說,做商業地產有不少困擾之處。一是總體規劃與所有權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二是住宅到結構體的叁分之二時就可以開始銷售,但商業地產只能等蓋完、裝修好后才能招商;第叁則是資金問題,商場招商開始前叁年基本難以賺錢。大陸企業無法像港商、新加坡商那樣外資有境外資金可以支撐,除非背景足夠雄厚,否則資金盤活十分困難。
此外,他曾參與過在吉隆玻的PAVILION KL Shopping Mall 開發專案,原本想將模式復製到大陸,一線城市卻已經很難找到能夠支撐起一般商場需要4萬平方米以上面積的要求,只能作罷。
「歸結到最后,就是商業地產有先天門檻,挑地點,又不能散售,資金周轉難,所以要想做的好,很難。」
經過一番研究,陳紀豪開始思考,如何去做好這塊市場大「餅」。但既然做商業地產存在諸多困擾,為何他還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敢拼敢闖切入休閒娛樂商場開發
「其他部分別人已經做出規模效益了,但在商業地產方面成功經驗不是很多,所以就從他們比較弱的地方切入。」
他很明白,選擇最難做的商業地產中商場的開發與運營,當然存在不少風險,且至少4萬平方米以上面積的要求亦凸現出商業地產的窘境:又不是到處都有這麼大的地方,怎麼辦?
「但我敢進來,是相信切入這塊的時間點到了,所以敢於去嘗試。」他認真的思考過,目前正是大陸一、二線城市擁有較高消費力的時間,特別是在餐飲娛樂休閒方面,民以食為天,消費水平更是不斷提高。
要想做好,解決的方法就是把商業地產做細,以餐飲為主的休閒娛樂為主題,切入別人不愿意做的小面積商場開發。「一般消費者都很有目的性,不太喜歡去不流行或規模太小的商場百貨,所以產品規劃得更精準,以飲食為主,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敏銳的捕捉到市場條件已經日趨成熟后,陳紀豪加入蓮集團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蓮集團」),與合作伙伴張廣生、鄧俊寬一起積極拓展市場。
張廣生,在大陸曾開發過浦東美食城、食博匯等超過20個美食廣場項目;鄧俊寬,曾任職太平洋SOGO百貨,有著豐富的百貨商場之經營管理經驗。
「合作伙伴在商業地產上都很有經驗,大家也都比較懂得欣賞對方,每一個項目都是我們一起開會討論好。」陳紀豪亦坦露,以往自己是職業經理人,只要完成老闆交代的目標就可以,現在自己創業則比較辛苦,需要到處尋找合適的人建立團隊。
未來著眼深耕商場與酒店項目
他主要負責尋找資本,提供一些產品、建筑設計規劃等意見,其他伙伴則負責具體的商場開發與運營等事務,大家分工協力,結合彼此的經驗,期望能產生最大的效益。
除了發現市場機會外,蓮集團的設計、施工、招商等團隊亦基本來自臺灣,在大陸扎根多年。「臺灣在設計、服務、經營管理方面有很多不錯的經驗,我們也把這些比較成熟的經驗適度引入大陸,當然還要當地語系化,這樣比較會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了這些核心優勢后,陳紀豪他們對市場有更充足的信心。
「要有清晰的商業邏輯,把市場聚焦在以飲食為主的休閒娛樂上,我們可以去接那些不被看好的只有一、兩萬平方米的商場,有了核心競爭力,定位又對,在業態上進行目的性比較高的配置,就能夠吸引到人潮來光顧。」
陳紀豪介紹說,蓮集團此前已完成18個商場項目,正在進行中的有寧波FMALL食尚中心、南京地鐵商城領行21臺灣廣場等四個項目。目前的市場策略是先鎖定包括上海、寧波、溫州等經濟發達的長叁角地區,2009年開始積極開拓環渤海灣區域。
除了看好餐飲娛樂地產市場外,他亦透露,在未來將繼續開展風格式酒店(臺式汽車旅館)、新形態的IT數碼商場、以及以女性為主題的百貨商場等業務。
已有一家臺資百貨業者洽談合作事宜,亦有兩家在大陸排名前十的房地產開發商看好商場開發成功后,能為住宅帶來的外部性效益,尋求合作機會。
「目前蓮集團在商業地產上只做兩件事,就是商場跟酒店,這是一般房地產開發商最不會做的,但我們有經驗。」
在事業規模初具雛形后,陳紀豪更加忙碌。
除了要尋找一些風投基金合作外,亦經常在天上到處「飛」,考察新的地點,有一次甚至飛了五個地方,每天醒來都要想想自己現在哪一個城市。「希望能鞏固蓮集團的Know-how,在大陸一、二線城市多找到幾個點,將商業地產繼續做得更精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