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員工因工作受傷,是很多企業都碰到的問題,如何對工傷員工進行賠償,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做法,不同老闆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管怎樣,結果都是「以錢了結」,至於企業「要花多少錢」、「應該花多少錢」才能擺平,就要看具體情況了。
在許多臺商企業的諮詢案中,筆者發現相關的工傷案件不在少數,這些案件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賠償金多寡的問題,所有案例幾乎都是:員工要求的賠償金額,企業的算盤一撥,無法接受。企業是站在合理費用的立場,認為員工怎麼會需索無度?由於一些員工在當地黑律師的協助之下向當地的仲裁或訴訟機關投狀控告企業,賠償價碼高的離譜。
然而在仔細研究案例內容,卻又發現企業往往忽視法律的規定,讓員工和黑律師有鉆縫隙的機會,尤其是沒有為員工辦理工傷保險的問題最為突出。
工傷保險的勞動爭議最為復雜,花樣繁多,這牽涉到企業經營的人事成本與管理風險,因此企業對工傷事件處理,宜做好事前的預防管理與事后的處理程序,事前預防尤為重要。
以下帶給臺商讀者有關工傷事件案例的分析,同時也提出評析與對策。特別注重在事前的預防管理,這與企業的操作規程、標準作業程序、規章制度、崗位職責等制度息息相關,此乃企業的硬實力,然而要完滿執行硬實力則必須建立共識、專業的軟實力,諸如企業文化建設、領導統御、溝通談判技巧;至於工傷發生以后的處理,除了遵守法律程序(硬實力)以外,注意勞資雙方在協商、等待期間的溝通與情緒管理(軟實力),往往一件管理事件會「功虧一簣」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問題就出現在溝通過程。
廣東省廣州市的案例
「工傷職工辭職及其請求補償金」
廣州市一家臺商企業,2008年有個員工因作業疏忽,被機器銑到手指,經評定為十級工傷,保險部分目前已給付了,公司跟員工約定公司協助處理各項保險工傷費用,并給慰問金(伙食費),每月基本薪資給付等,并簽訂書面協議書,不再追究公司之費用及責任,簽訂后各留一份存檔,現該員工已正常上班四個月卻自行提出要辭職,并向公司要求補償金,該公司諮詢,要再給付此筆費用嗎?如必要,那要給付多少呢?怎麼給付?
專家評析
這是有關工傷保險待遇的問題,從這個案例來看,公司未為該員工辦理工傷保險,這個風險很大。就本案例(十級傷殘,且正常工作)來講,企業要負擔支付下列費用:
一、停工留薪期間的工傷醫療待遇(住院醫療、醫藥費用),若是有參加社會保險,則轉由工傷保險負擔。
二、停工留薪期間(工傷醫療期間)的工資100%支付以及住院期間的伙食費補助費(按企業因公出差伙食費的70%給付)
叁、鑑定傷殘等級后,企業還要支付下列傷殘待遇:
(一)10級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若是有參加社會保險,則轉由工傷保險負擔。
(二)一次性工傷醫療與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規定,7至10級工傷職工,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員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企業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這家公司位於廣州,適用《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以本人工資為基數,發給:1.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該員工為10級計發4個月;2.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該員工為10級計發1個月,合計5個月。
另外該案例中也提到,企業與員工簽定有關工傷賠償的協議書,還是有風險的,不論企業跟員工簽定什麼協議,但是來自企業與工傷保險基金的法定的賠償標準還是要支付。若是有一天員工不承認,或是提出勞動爭議仲裁,還是要按照法定的標準給付,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協議只是一種默契,但是不代表他有天不會翻臉不認人。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工傷職工在經過工傷認定與勞動能力鑑定確定等級后,再簽定有關工傷賠償的協議書,對企業而言,比較有保障。企業要特別注意,未經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鑑定,企業與員工之間所簽的補償協議書是無效的。
這是有關工傷保險待遇的問題,從
杭州的臺商
「工傷補償問題」
某員工發生工傷,經判定是九級傷殘,該工傷人員的工資條如下:
每月基本薪資1000元
每月工作責任獎金250元
生活困難補助600元
當月應發工資合計 1850元
由於該員工治療后回到公司,工作一直不穩定,還會鬧事。該工司老闆想要以一筆錢打發,負責管理的臺籍干部對《工傷保險條例》的工傷待遇內容感到模糊有些不明瞭。
一、工傷的員工要不要支付傷殘津貼?
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貼是如何發給,哪種情況下發給?是就醫期間?還是要辭退時?這2種補助金可否2選1發給?
叁、若要私下和解,應該比較劃算吧?
專家評析
這個案例顯示出臺商及負責人資的臺籍干部對工傷保險極其相關的法律規定都不是很清楚,這事正常的現象,然而在大陸,勞動關係管理卻是很重要的人資作業,其中的關鍵在於企業如何將勞動法律的條款規定轉換法制管理,再融入為人資管理作業。所以對勞動法律的掌握與理解程度卻是臺商需要的知識,否則就會有風險。就本案例而言,上述問題對負責人資的干部來講是基本的法律知識。我們從這家臺商位於杭州,適用〈浙江省貫徹執行《工傷保險條例》有關事項〉
一、傷殘津貼
一般而言,企業要支付傷殘津貼只限在5至6級傷殘,而且是難以安排工作的情況下,才由企業支付傷殘津貼,其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所謂本人工資是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案例員工是九級,仍然以正常工資支付即可。
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與傷殘就業補貼金
該員工是九級傷殘,可以領到4個月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貼金和4個月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金。這兩筆費用的計算方式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假設工傷事件在今2008年發生,認定與鑑殘程序也2008年完成,那麼按照杭州市2007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548元,該員工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與傷殘就業補貼金為20384元。
什麼時候發給呢?當然是員工離職之時支付。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必須是員工主動申請離職。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規定,屬於7至10級工傷職工,當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員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時,由企業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換句話說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時不論那一方主動終止勞動關係或者員工本人主動提出解除勞動關係時,企業要支付上述的補貼金為20384元。
惟比較弔詭的是,勞動合同期滿終止,當企業主動終止勞動關係時,除了要支付員工補償金外,還要按照《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3條規定另外給付經濟補償金。而當員工主動終止或解除時,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是不必另外支付經濟補償金的。
叁、切忌與員工私下和解
企業會提出私下和解的方式,大部分都是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因素比較多,以為只要私下和解,簽訂協議書,支付給一筆賠償金后就沒事了,這是不了解法律規定才會有的想法,風險很大。由於支付傷殘待遇是法定的行為,即使是簽了協議書,不能保證員工后悔,提起仲裁或訴訟,因為協議書是無效的文件,判決下來仍然要按照事實時狀況與法律規定的金額支付給員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