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簽定雙向投資利好樓市
市場人士認為,臺北市區9年漲七成,上海市區4年漲九成,上海房價上漲領先於臺北已成定局。
從2009年上半年臺灣公佈大陸在臺投資行業目錄,到11月正式簽定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雙向投資管道逐漸暢通成為鼓舞兩岸的利好訊息。對於兩岸房產業而言,亦蘊藏著無限機會。而受到經貿開放預期心理影響,兩岸豪宅市場升溫程度令人關注。
持續走高 上海價格高過臺北
「2009年兩岸豪宅均價都在持續走高,但兩相對比,上海豪宅價格更高於臺北。」上海永慶房屋副總經理陳史翎表示。
根據永慶房屋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臺北豪宅(6000萬臺幣以上,人民幣1200萬以上)均價為4.19萬元(人民幣,下同)/平方米,第二季度升至4.57萬元,第叁季度為5.09萬元,節節攀升,第四季度(截止到10月)則升至5.35萬元。相比第一季度,四季度臺北豪宅均價上揚了27.7%。
對比臺北豪宅市況,上海第一季度一手豪宅(1200萬以上)均價為4.77萬元,第二季度升至5.44萬元,第叁季度達5.51萬元,第四季度(10月份)為6.24萬元。相比第一季度,四季度上海豪宅均價上揚了30.8%。
從2009年10月份的成交資料來看,上海一手豪宅均價高出臺北豪宅16.6%。而事實上,自2006年起,上海一手豪宅均價就已超越臺北豪宅。
目前,上海最貴的豪宅首推位於浦東陸家嘴金融區的湯臣一品,在11月最高成交單價高達每平方米16萬元人民幣,臺北最貴的則為文華苑,最高成交價為每平方米12萬元人民幣。不僅是毫宅市場漲幅超過臺北,上海市區(外環以內)商品房價格亦有望超過臺北市區。
2001年臺北市區房屋均價為每平方米1.48萬人民幣,經過逐年上揚,2009年(截止到10月)臺北市區住宅均價為2.52萬元人民幣,漲幅達70.3%。近9年的時間,臺北市區房價漲了七成,平均每年漲幅不到一成。
2006年,上海市區一手房成交均價為1.22萬,2007年升至1.4萬,2008年達1.99萬,2009年(截止到10月)均價攀升至2.3萬,一手住宅均價漲幅達88.5%,逼近臺北市區房價。
從臺北市區9年漲七成,上海市區4年漲近九成的房市走勢來看,展望兩岸樓市未來,永慶房屋大膽預計:2010年上海市區房價有望趕上臺北市區,后來居上。「上海的房價領先于臺北已成定局。」
開放預期 兩岸豪宅投資升溫
與臺北相比,上海房價如何能夠更迅猛發展?
陳史翎分析說,一是上海自海內外吸金的能力優於臺北,資金的不斷匯集是推動房地產業飛速發展的原因之一;二是上海的城市品牌力優於臺北。上海作為大陸首屈一指的國際化大都市,其國際上的品牌吸引力優於臺北;叁是經濟成長速度優於臺北。因此,儘管上海的GDP總量尚低於臺北,但其迅猛的增長速度卻令臺北望塵莫及。
上海與臺北只是兩岸房市未來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
綜觀近半年的臺灣市場,因開放雙向投資、陸資入臺,陸企對寫字樓等需求將帶動臺灣房市的新一輪熱潮;而大陸房地產領軍企業近半年來亦忙於奔波考察臺灣房地產市場,謀求機會。有消息稱,臺灣投審部門業已審批了4~5家陸資房地產相關案例,將涉及資金數千萬元人民幣。
MOU的正式簽訂,亦是利多消息。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開放大陸金融機構來臺設點,在短期內馬上可以感受到的是辦公室的需求增加,而「臺北市的寫字樓與豪宅肯定將是受惠最大的贏家。」再加上臺商資金回流的因素,不少臺商回臺購買豪宅,臺灣樓市景象十分熱絡。
比如豪宅市場上,受到兩岸經貿開放預期心理影響,臺灣豪宅產品受到市場相當高的矚目。由於頂級豪宅產品量少質精,對於高資產人士更是身分地位的表徵,因此在2009年裡市場詢問度相當高,交易升溫。并且隨著交易量的增加,交易價格也擺脫盤整開始走強。
永慶房屋分析,因受惠于陸資及縣市升格效益,近期臺灣的北中南叁大豪宅區域市場熱度呈現高溫態勢,「以北市來說,北市豪宅每坪單價破百萬早已司空見慣,市場普遍預期陸資開放后,北市中心指標性豪宅產品將優先受惠。」
未來兩岸一旦簽定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后,臺灣不動產前景亦是非常值得期待。
「以前臺灣資金可以去大陸,但大陸資金不能過來,現在是雙向道,這必然會令兩岸的房地產出現一些新的景象。」永慶房屋集團董事長孫慶余提醒說,投資房地產主要看升值空間,投資者未來要注重考慮兩邊的性價比,投資性需求更要權衡獲利或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