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員工懷孕期間的工資計算,一直是很多企業倍感頭痛的事情,特別是那些以製造業為主、用工人數龐大的企業,每年支付給懷孕女性員工的薪資不在少數。可是,由於企業對這方面規定不勝了了,長期以來處理的并不理想。其實,各地政府對此都有明確規定。
蕭新永
作者為遠通國際經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臺商》月刊企管顧問團首席顧問、
海基會臺商財經法律顧問
我去東莞輔導某家臺商企業時,被問到一個關於女性員工產假工資的問題。該公司今年過完春節后有兩位員工請產假,兩位都符合計畫生育規定,亦即除了給於產假90天外,還可申請晚育假15天。另外如果於產假期間領取「獨生子女光榮證」證明的,還可享受產假35天,男性護理假10天。人資管理部門主管諮詢,員工在詢問有關「生育津貼」之事,詢問他過去的員工申請產假如何支付產假工資,他回答公司很照顧員工,該給的工資都給了。
這家臺商企業有員工400多人,女性員工占大多數,女性懷孕與申請產假情形不在少數。事實上,過去的處理方式是懷孕后被要求自動離職或產假時支付基本工資等方式,曾經發生過此類的勞動爭議,讓人資管理部門頭痛不已。
自從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由於勞動者維權意識抬頭,再加上當地政府的宣傳,要求企業依法保障員工的權益。在女性員工的特殊保護政策下,關於配合一胎化政策員工的懷孕產假權益,是人資管理部門的核心作業之一。
關於女性員工產假待遇的規定,全國性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地方性的法規有各地的《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辦法》等。
至於女性員工懷孕期間的工資如何支付?由於法律強制性規定,企業必須為在職員工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女性員工生育期間按照《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規定享受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的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同法第5條規定:「女職工生育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享受產假。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按照本企業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換句話說,產假期間的工資就是生育津貼,企業不必支付產假期間的工資,改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
絕大部分的城市規定產假期間支領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的生育津貼,企業不必支付產假期間的工資,但陜西省西安市例外。依據《西安市職工生育保險暫行辦法 》第15條規定:「女職工按規定享受產假及職工施行計畫生育手術按規定享受休假期間,工資由用人單位正常發放。」
大陸各地生育津貼計算方式的規定有差異,一般而言,是以「生育當月繳費基數」為基礎,按照產假日數計算生育津貼,而繳費基數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也有地方是以「生育時本人上年月均工資」、「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均工資」、「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本人產前或計畫生育手術前12個月平均繳費工資」等方式計算生育津貼(請參考附表:「各地區生育津貼計算方式規定表」)。
各地生育保險基金支付給員工的生育津貼如果低於本人工資標準的,一般都規定要補足差額,但也有地方并無此項的規定,細節請參考附表:「各地區生育津貼的計算方式規定表」。
案例中這家臺商企業的員工,產假期間的工資待遇,按照《廣東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第15條第2項規定:「女職工產假期間享受生育津貼。生育津貼以所屬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規定的產假期計發。生育津貼低於本人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該規定清楚的指出,員工產假期間享受生育津貼,生育津貼低於本人工資標準的,由企業補足。生育津貼的計算基數為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