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民調直線滑落絲毫未見回升跡象,這個結果不但引發國民黨高層的焦慮,也影響美國華府對馬執政能力的疑慮。尤其在二月底民代改選國民黨慘遭七連敗后,國民黨的焦慮與美國的疑慮,似乎印証馬執政能力不佳,乃是國民黨敗戰主因。
當馬光環不再,接續而來的今年年底五都市長選戰,及2011年民代選舉和2012年大選,馬能否擁有強渡關山的實力?美國的評估、國民黨的良策,都共同指向一個趨勢,即:馬執政優勢不再,民進黨有可能起死回生。
馬英九只能採守勢
以今年底的五都市長選戰佈局而言,民進黨擺出「保二搶叁望四」的戰略態勢,將主力放在臺北市與新北市,目的在於搶攻2012年的大位。相對於國民黨「保叁搶四」的決戰態勢,完全是採守勢,既不敢攻南、高兩都,只敢守北北雙城,連美國智庫學者奉命來臺觀看兩黨佈局后,都不禁搖頭而嘆!暗示美國對馬的觀感已有顯著改變,認為「今非昔比」的馬英九,已無復當年的英氣勃發,取而代之僅有為選舉而選舉的謀略算計。
回顧2005年的馬英九針對臺灣縣市長選戰,與美國學者或官員交談時,異常強調「改變」的重要,馬手指選戰地圖可以詳列「光復」縣市的票數,令美國學者、官員震驚不已。當馬與名嘴交換選戰心得時,曾意氣風發的說:「若縣市長選舉席次不過半,我就辭國民黨黨主席」,顯示在逆境中作戰的馬英九,認定「改變」就是他指揮攻戰的動力。詎料僅不過是短短的五年,強調「改變」的馬英九,反而成為臺灣選民「改革」的對象。
馬英九之所以改變不了自己與臺灣社會,根本原因如同美國智庫學者所說:「馬太喜歡自己」。為了解馬民調直線滑落的成因,美國許多智庫學者或退休官員來臺除拜會相關官員與不同黨派代表外,還打破慣例要求會晤臺灣的名筆、名嘴,意圖從中觀察臺灣政情發展趨勢。只要談到馬的施政風格,不論是名筆、名嘴共同的答案,均是「馬太自利、太喜歡自己」,導致在馬的身上看不到「改變」的希望。對名筆、名嘴不約而同的評價,美國學者和官員都大惑已解的表示,「我們找到真正原因了!」
馬英九因太愛自己而害自己
一位不想改變自己思維的領導人物,兼又自我感覺良好,自然聽不出選民對他的期許。過去擅於改變的陳水扁執政,將社會搞得千瘡百孔。而不變的馬英九面對千瘡百孔的臺灣社會,又不想大破大立,臺灣選民遭逢這兩位施政風格不同的領導人物,是福?是禍?在名嘴口中自可做不同的解讀。然而身為領導人物如馬英九,卻不能聽憑解讀執政。畢竟馬也曾經是辯才無礙的名嘴,而馬所選任的吳敦義、金溥聰過去更是名嘴中的佼佼者,他們既有名嘴經驗,又有名嘴解讀功力,他們理應能掌握民意期許「改變」的脈動,卻什麼都不做。
既不能與名筆、名嘴交心,也不敢針對專業議題與名嘴、名筆叫陣,只敢將名筆、名嘴比喻為「孤兒與狗」。長此以往,「孤兒與狗」只會罵他們,而他們也不想改變類似的叫陣行為,於此馬英九民調直直落,也算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