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勢篇
2010,
不可預知的通膨風險
除了工資增加致使成本上升之外,因通貨膨脹造成各類原材料價格高高低低,沒有一致性的軌跡可以遵循,也是2010年臺商最擔心的問題。這種成本或採購價格的不確定性,將導致臺資企業採購原材料上的風險,也使臺資企業的利潤無法鎖定在合理的區間范圍內,最終會讓企業暴露在不可預知的通貨膨脹風險裡卻不知如何是好。
「2010年大陸臺商要生存,就要準備好承受12%以上的工資調漲,承受人民幣5%以上的升值,增加10%的租稅負擔,減少10%的退稅變動,銀行升息0.5%的負擔。還有,承受原物料漲價10%的負擔,油與電漲價10%的負擔,貸款10%收不回的風險,訂單減少10%的風險,10%以上的意外負擔!」
這是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說的一番使很多人充滿疑慮的話。
通膨風險臺商獲利受衝擊
「無庸置疑,大陸今年將首先面臨相當程度的通貨膨脹壓力。」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在通貨膨脹影響下,設廠於大陸的臺資企業無一倖免於通貨膨脹的直接衝擊。
任何國家在面臨通貨膨脹挑戰時,第一個動作都是加息,也就是透過貨幣政策引導市場利率上升,以打擊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市場投機或其他不利影響,大陸也不例外。至今,人民銀行已經3次調高銀行存款準備利率,而大陸2010年2月CPI同比上漲2.7%,增幅接近政府全年3%的通脹目標,已高於目前2.25%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真實利率水平為負值,更提高了央行加息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大陸已實質進入通貨膨脹階段,2010年大陸銀行勢必將不斷調高利率,緊縮貸款資金,進一步導致臺資企業財務費用支出增加。」
除了資金,通貨膨脹,對臺資企業的另一個衝擊將反映在原材料成本與人力成本上,大陸為協助一般老百姓應對通貨膨脹,從年初開始便有多個地方政府宣佈調高當地基本工資。2010年3月17日,廣東省宣佈從5月1日起調高該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其中廣州市增幅19.8%。
除了工資增加致使成本上升之外,因通貨膨脹造成各類原材料價格高高低低,沒有一致性的軌跡可以遵循,也是2010年臺商最擔心的問題。
物價上漲 重點監控通膨率
「現在通貨膨脹率已攀升,但水平依然相對較低,我們需要密切觀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2010年2月通膨資料比央行預估資料稍高,但高得不多。通常,加息與否要看央行對通貨膨脹資料如何預估以及最終的實際資料。
而在萬眾矚目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叁次會議的中外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直言「非常擔心」通脹問題。「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穩定。」可見,通貨膨脹再也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隨著大陸經濟復甦進程的加快和監管高層的重視,它的臉孔已經浮出水面,日漸清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證券研究室主任范建軍認為,2010年各類物價指數必將有一個明顯的上漲過程,理由有叁:首先,產能利用率穩步上升;其次,資產市場對貨幣供應的吸納能力明顯減緩;第叁,世界經濟復甦加快,對大陸市場通脹的 「吸納」作用已經不如2009年明顯。
通膨壓力加大,引發人民幣升值議題再度浮上檯面。「人民幣匯率由市場決定走勢,總體上大陸會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過程中要保持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高調發聲。他指出,大陸一直在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
瑞士銀行臺灣區財富管理研究部主管蕭正義認為,儘管人民幣升值預期會使熱錢不斷涌入,但隨著經濟勢力擴增,大陸已經認識到人民幣升值對發展內需的重要性;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及未來要減少基礎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但要增加消費的貢獻來看,人民幣升值對增加消費貢獻有誘因,因為人民幣升值將使進口物價下跌,讓人民愿意消費。投信業者指出,若人民幣出現適度升值,應該也有機會平緩大陸通膨壓力,如此一來將可使大陸經濟維持在低通膨、高成長的表現。
人民幣升值 小步慢跑
人民幣從2006年匯率改革后,兌美元匯價持續上升到2008年7月。期間經歷兩階段的大幅升值,其中一次是8元升值到7元區間,另外一次是7元升值到現階段的6元區間。從2008年年中迄今,匯率基本維持風平浪靜,目前人民幣兌美元約在6.8250至6.8350元區間浮動。只有2010年的2月23日一度達到6.875兌一美元,創下2009年3月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值,不過漲幅也只有0.08%而已。
在升值走勢上,多數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一致認為,人民幣只會逐步緩升,升值時間最快應在2010年第 2季底,全年升值幅度可能在3%~5%之間。因為緩升對大陸出口經濟影響不會太大,而且大陸經濟實力已經有辦法承受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
現狀篇
苦樂參半積極因應
「眼前這一幕似曾相識!」廣州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感嘆道,二叁十年前,臺灣年輕一代因生活改善開始不愿意到工廠打工,缺工引發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其他一些成本也在攀升,同時,貨幣升值的壓力也來了。當時,高成本運作令企業幾乎無法承受,吳振昌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將工廠從臺灣轉移到廣州。
2010,這一幕在廣州再次上演。
普遍缺工,成本高企,加薪搶工……
當下,出口訂單回暖、內地吸引力上升導致民工回流以及民工結構變化,讓廣東再次上演「民工荒」。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近日的摸底調查,人力資源市場技工的求人倍率(需求數/求職數)達1.54。其中,普工和技工的缺口相對較大,分別約占缺工總量的68%和32%;缺工企業主要集中在製衣、製鞋、玩具、紡織、建筑等勞動密集型領域。
「治本」規劃 留住員工
事實上,不僅在傳統行業為主的珠叁角,就連電子業和服務業發達的長叁角,缺工也有如魔咒纏身,揮之不去。
「現在幾乎上海、蘇州、昆山臺資大型電子廠商都面臨嚴重缺工情形。雖然這是普遍情形,但因為許多廠商都已經接到訂單,如果缺工被媒體曝光,客戶可能會擔心無法如期交貨,反而會產生一些棘手問題,影響訂單及股價,所以大家都不敢講真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某電子科技公司的老總說道。
儘管有苦說不出,但是面對缺工窘境,更多的企業還是千方百計,積極因應。
「我們剛剛將蘇州工廠的基本工資由850元(人民幣,下同)每月上調到了1200元。」臺灣勝華科技代理新聞發言人黃忠杰說,在江蘇省上調后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從原來的850元每月上調到960元之后,一股加薪浪潮正在席捲整個蘇州IT代工界,包括仁寶、華碩、達豐、富士康、志合在內的IT加工廠近期均出現了幅度不小的加薪,這使缺工境況在小范圍內得到了初步緩解。
加薪只是「治標」的第一步,更多的企業,把功夫下在了長遠規劃的「治本」上。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透露,將投資大陸中西部專科職業學校,穩定人力;另一方面,持續培養集團接班的干訓班30位精英。面對沿海地區的缺工狀況,他稱暫無移居內陸的打算,并指出,與其「逐水草 (員工) 而居」,卻要面臨零元件供應鏈不夠完善的問題,不如自己塑造環境、培養人才。
而上海美聲服飾輔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崇章,則要用「安居」規劃留住員工:「我們按照招拍掛去批地、蓋房子,再用成本價賣給員工。希望政府能在土地釋出和銀行信貸方面予以支持。要給員工一個家,讓他們有戶口,孩子能讀書。」
多管齊下 消化成本
近年來,成本不斷上漲、勞動力短缺,以及匯率波動、宏觀政策調整等多重因素疊加,企業受到的衝擊以沿海地區最為明顯。
「沿海企業要麼轉型升級,通過科技、設計、行銷等途徑弱化勞動力成本在企業經營成本中所占的分量;要麼將生產轉移到勞動力便宜的地區。」
為了應對經營環境變化,一些沿海臺商也頻頻調整生產佈局。全球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商寶成除了東莞裕元廠外,陸續在江西、安徽等地新設工廠,降低其製造成本的同時也在加速其1萬多個內銷零售點的貨品配送。然而,從企業類別上看,做內銷市場的沿海企業,將生產線往中西部轉移成功幾率高一些;而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往內陸轉移則比較困難,運輸成本很難消化。
對那些選擇留守沿海地區的企業來講,為了消化掉成本,就必須提高生產效率、勞動力素質、自動化程度、生產技術以及產品附加值。
杭州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向榮說,臺商應重視轉型升級,企業內部以各種獎勵辦法強化執行力,強調工廠標準化,大量集中採購,降低成本,儘量朝向零庫存。同時,與日本、歐洲廠商合資、合併,學習外國廠商的優點,推動企業國際化。另外,臺商也應善用當地政府的資源,包括關稅減免、申請馳名商標,從當地的開發區申請獎勵補助項目等。
儘管這一兩年人民幣匯率比較平穩,但近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愈發強烈,這讓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政宏不由得回憶起幾年前人民幣匯率波動時的情形:「我們不得不常常跟客戶變更報價,真的很痛苦。沒辦法,后來我們都會在報價表上寫上『有效期一個月』。」
人民幣升值苦樂參半雙刃劍
儘管有上述種種挑戰,但縱觀兩岸不同行業的臺商,人民幣升值同樣也預示著機會。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就表示,人民幣升值對臺灣的半導體、平面顯示器等出口有利,業界應把握此機會。
另外,人民幣升值將提升大陸消費力,配合大陸官方持續擴大內需、在大陸深耕內需市場的臺灣企業,因為賺的是人民幣,將因匯兌效益及資產增值而受惠。如頂新集團除了享受人民購買力增強的利益外,還看準人民幣升值趨勢,2年前便從食品業跨足房地產事業,在大陸多個省份都興建了自有廠房,隨著大陸經濟的成長,成功坐擁資產增值帶來的巨大收益。
因應篇
資本時代 如何找錢?
資本時代來臨,臺商不能再埋頭苦干。面對挑戰,應對關鍵在於一個「錢」字,臺商要如何找錢,怎麼省錢?
當初臺商來大陸投資,不外乎看中的是大陸土地、原材料及人力,與臺灣相比都相當便宜的條件。但目前大陸的投資環境已經發生變化,資本時代來臨,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逃不過其影響。
時代變了,臺商更不能像以前那樣傻傻的埋頭苦干,資本時代的贏家并不是玩金錢游戲,而是看其資本利潤的多寡,臺商須改變之前的經營策略,找出更多的錢,或省下被浪費的成本,畢竟有更多的資金,才能做更多的投資。
找錢策略:上市
不少臺商在大陸投資時間都超過10年以上,在辛苦打拼站穩腳步后,要想繼續擴張或穩固版圖,都需要持續投資。「老闆的命就是:不投資沒有競爭力,一旦投資,就得把之前賺的錢全部投下去。」
投資需要資金,但「怎麼找錢」這個問題頗令臺商苦惱。是向大陸銀行借錢,還是向臺灣的銀行借錢?臺商一般難以在大陸銀行獲得貸款,且大陸銀行貸款利率高於臺灣。但臺灣雖然貸款利率低,無根臺商想要借到錢也很難。
「資本時代。要比誰的資金成本最低,比誰的口袋深。利潤夠上市條件的企業自己上市,已經賺錢但利潤還不夠上市條件的臺商,可以將企業賣給上市公司,自己拿股票,或者做大了再自己上市。」
因此,臺商最佳的找錢途徑就是「上市」。
省錢:「成本管控」觀念要正確
當生產利潤越來越低,資金壓力越來越高時,臺商不僅要會找錢,更要懂得如何省錢,賺來資本利潤。但省錢不等於少花錢或不花錢,關鍵之一在於需要有正確的成本控管觀念。
「只有透過採購、生產、管理等環節才能降低成本」是不少老闆的省錢誤區,但在材料、製程、能源等環節上所浪費的、看不見的成本比如時間、物流、效率、管理等才更可怕。
因此,研發才是降低成本的終極殺手鐧。「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某個產品在研發設計之初就已決定了基本的成本架構。」
企業採取適用的貿易方式亦十分重要,基於不同的貿易方式適用不同的出口退稅政策,公司應視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採購貿易方式,亦能為企業節省不少成本。
應對人資危機可嘗試外包
不僅如此,為達到最好的成本管控效果,企業應更新之前的預算觀念,改年度預算為季度預算,縮短週期。「存貨=現金」,因此存貨盤點週期也應相應改變,企業應實行每月盤點,掌握存貨報表情況,以對資金周轉做出及時調整。
在漲聲一片中,不僅原材料價格飛漲,勞動力成本也將大幅上升。與大陸早期勞動力成本十分低廉相比,資本時代來臨后企業不僅人才緊缺,亦將會面臨人力越來越貴的環境。
除了資金決定誰是「老大」之外,面對大陸人力資源競爭,也有不少聲音認為,「誰有人才,誰才是老大」!
有不少臺商朋友常常抱怨:「某某員工在公司裡跟我一起共事了這麼多年,怎麼說辭職就辭職?」在未來,老闆的傳統觀念難以繼續留住人才,「感情」已經難以適用新的人才競爭環境,而大陸人才比其他地區人才都更稀有,待遇、福利、股票……都可以成為員工跳槽的誘因。
對於一些需要遷廠的製造業臺商來說,更將面臨交通、當地人力供應情況、能源等因素。臺商更要改變之前以「感情」或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的觀念,應開始有計畫的投資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化生產線,并以5年或10年為一個時間段作為人力成本的比較基礎,調整策略。
另外,成本飛漲下,建立新的外包模式比如鼓勵企業員工內部創業等,克服品質、成本等問題,進行經營模式上的改變,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用人數目,提升員工之工作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緩解臺商的資金壓力。
企業老闆要明白,雖然外包模式可以降低企業成本,但外包廠商的未來,往往也就是自己企業的未來,不可以隨便輕視。一般情況下,企業可以提供一些員工內部創業、參股配套廠商、推動股票上市,亦可為外包企業移植管理或技術,提供縮短帳期、銀行擔保融資等資金支持,來達成共贏,降低自身的成本,因應資本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