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是不是臺灣特務機構調查局長期培植的「線民」?隨前調查局副局長高銘輝、副組長謝育男在臺北地檢署出庭作証時的歷歷指證,謝長廷非但是調查局「線民」,也曾領取高額獎金。基於此,臺北地檢署裁決謝長廷告名嘴邱毅毀謗名譽案時,才予以「不起訴」處分。詎料該不起訴處分書還未經裁定送出前,竟於臺北政壇掀起劇烈震盪,先是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痛責謝是「臺奸」,接著TVBS2100針對「臺奸」問題評論謝的政治人格,在大軍壓境的狀況下,謝也不甘示弱的反擊,策動不同陣營的名嘴進行反制。最終謝不採法律行動為其名譽而戰,反而採取行政訴愿策略,要求NCC行文TVBS必須以60小時播出時間還其個人公道。
藍綠名嘴都不看好謝長廷
對於謝的策略,不同陣營的名嘴都認為這是「圖窮匕首現」的作為,緩不濟急。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過去以抓「線民」著稱的綠營名嘴,一度對馬英九可能是「職業學生」的背景猛批不放;對謝的真實的「職業干部」身份,卻持同情保留立場。相對照下,藍營名嘴則持完全反轉的態度,「批謝放馬」。兩相對照下,藍、綠之間的對立,在藍、綠名嘴圈再一次得到體現。
除謝長廷「線民」事件外,馬英九與蔡英文針對ECFA簽署與否問題進行「雙英辯論」,原先藍營名嘴對此辯論前景并不看好,而綠營名嘴則認為蔡英文不必透過辯論為馬英九背書。然而經金溥聰邀集部分策士型名嘴會商,於辯論前突提叁道防線論,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策略,運用大步向前戰術,來破解民進黨的「ECFA公投論」。由此顯示名嘴獻策果然厲害,民進黨接不接招都是難題。
所謂叁道防線論,一是「雙英論戰」前,國民黨接受民進黨「ECFA公投」主張,讓蔡英文無題攻擊馬執政團隊的軟弱。待辯論結束,兩岸順利簽約后必交立法機關審議,以國民黨占多數的立法機關來講,無論通過與否,發動公投主動權均操之在國民黨之手,讓馬英九立於不敗之地。縱然ECFA要公投,需與五都選舉或2012大選綁在一起。
類似思維與作為,過去不論是馬英九,還是吳敦義、或是金溥聰,都反對ECFA公投,更強烈質疑公投綁大選。於今馬、金、吳竟以「無懼」姿態接受公投綁大選,正面迎戰民進黨,無疑暗示策士名嘴的建言,非但為馬團隊重視,甚而迫擊民進黨要害,說明馬與名嘴之間緊張有所緩解。當然此間關係的緩解,究竟是道義相挺?或利益結合?還是與選舉有關?馬應深思其中的相處之道,否則彼此爭議再起,馬的失分,可能會為馬帶來難以彌縫的傷害。
馬與名嘴關係開始改善
面對馬與名嘴關係的改善,綠營名嘴針對蔡英文帶職參選新北市的議題,不斷勸進中央,要求蔡必須出馬競逐,結果惹得蔡動怒,一度表態棄選黨主席,放空新北市,讓蔡與綠營名嘴關係進入新的磨合期,以蔡的處境與馬相比,突顯名嘴介入政治,乃是臺灣特有的政治現象,看來「名嘴執政」極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若真如此,屆時的臺灣政局會更清明?還是更混亂?有待群眾檢視「名嘴執政」的得失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