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藥師琉璃光本愿經》
這一世,遺憾於自己不能心如琉璃,真實,樸素,晶瑩剔透。只愿來生得菩提時,心似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任世事變幻,任人生缺憾,只是不要,讓我少了琉璃般艷麗的光澤,透明的心境,神秘的氣質,單純的秉性,堅硬的性格,寧靜而理性的生命力量。
琉璃高貴、美麗、典雅,幾乎每一個光顧琉璃飾品店的旅客都會久久徘徊,細細觀瞻不愿離去;可是多數旅客最終還是選擇了空手離開,因為他們無一離外的知道,高貴、美麗、典雅的背后掩藏不住的是敏感、脆弱和易碎。
但凡美好而易逝的事物,文人們都愛用琉璃去形容。比如愛情,人們總是用「琉璃易碎」來形容愛情的易逝。而永晉燈飾有限公司、京功琉璃的董事長林世銘卻認為,正是因為琉璃易碎才更加凸顯其藝術價值的珍貴。
不能流失的瑰寶
說到琉璃,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熟悉,知道有這樣一種東西。對琉璃的認識,大概只是停留「琉璃易碎」這個概念上。而對水晶、珍珠等飾品卻是耳熟能詳,趨之若鶩。林世銘做了很多年琉璃工藝,他說:「琉璃藝術是瑰寶,不能因為易碎而不去發揚光大,最后導致這門藝術失傳。」他表示,其實,人的生命也是何其脆弱,卻沒有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了,也正是脆弱的生命里,發生了很多奇跡。他認為,易碎反而更能凸顯其藝術價值的珍貴。
林世銘表示,琉璃是由四十幾道繁雜的工藝、高端的技術、無可替代的人工組成,而且成品率很低。他說:「水晶可以機器切割,珍珠易成型,兩者都可以大批量生產,琉璃卻很難,所以,琉璃一直不能廣為流傳,而不太被大眾所重視。」
不被重視并不代表就是無價值。琉璃,一直不是很張揚的東西,琉璃文化,想要傳遞的就是一種透徹與寧靜,與世無爭。
琉璃特色
很多人對琉璃總是一知半解,更有人認為琉璃就是一些彩色的玻璃,價格卻是如此昂貴。林世銘表示,這是因為人們不了解琉璃的特別及生產工藝。他說:「從化學成份上來講,琉璃確實是玻璃的一種,但兩者絕對不能同日而語。」琉璃產品晶瑩剔透,聲音清脆悅耳,色彩斑斕,歷久不衰。從產品色澤的體現,細膩的造型,活靈活現的表述,其每一件產品都孕育著不同的含義,非傳統的玻璃可以達到。
而從工藝上講,人們日常生活里常說的玻璃是器皿、器具,顏色單一,造型簡單,可機械化生產,加工成本也比較低,對異形或形狀繁雜的產品生產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琉璃產品造型千奇百怪,千姿百態,每一件產品都是由四十幾道工序而形成,人工造價很高,要求每道工序都對產品十分嚴謹,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產品報廢。林世銘說,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琉璃的價格才會比較昂貴。
琉璃是水晶原料二次熔解而形成的產品,它熔合了水晶單一顏色的表像,使其產品色彩豐富,再加上由繁雜的工藝,人工的高端技術給產品賦予了生命,把人的思想、社會文化在產品上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林世銘說:「就像從歌曲里可以聽出人的喜怒衰樂,從琉璃產品上可以讀出它所要反映的意念。這正是我愛它的原因,不張揚,卻自有其表現手法,讓人無法怱視。」
最后的淡定
琉璃又名「流離」,所謂的流云漓彩。聯合到生命的某中狀態來說,流離便有那種色澤,像水晶一樣透明。所謂琉璃,精雕細琢的,磨掉尖刻不羈,磨掉雜念,最終留下的就是本質。琉璃總是要經過很多工序才能使其成為一個成品,釋放出其光彩動人的一面,而這種經歷過磨練的動人,散發出不可抗拒的獨特魅力。人亦要經歷從平和到躁動再到平和的狀態。「我一直認為,琉璃之所如此特別,正是因為它經歷過這麼多,卻依然保持不驕不燥,不氣不妥,永遠不卑不亢。」
琉璃,色彩艷麗而不浮華,透明亦不透明,神秘而單純,堅硬卻脆弱,冰冷又充滿熱情,折射光同時也改變光,寧靜但蘊涵著生命與力量,變幻莫測卻飽含理性。琉璃的純凈是一種淡定,一種避離喧囂塵世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