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專業化不僅與王石的個人判斷有關,更來自不可復制的經驗積累。萬科的“減法”已做了17年,王石說還要精簡。
會議時間:1993年1月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內容:從多元化收縮到專業住宅地產
雖然萬科在2009年遭遇了嚴峻考驗,很難保持此前的增長勢頭,但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民營老大,經歷過多次經濟周期的萬科擁有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經驗教訓。董事長王石儼然已是閑云野鶴,但對公司發展方向的掌控始終保持著清醒。
早在1991年初,萬科務虛會正式提出“綜合商社”的概念后,涉足了進出口、零售、投資、影視、廣告、飲料、印刷、機械加工、電氣工程等10多個行業。一年以后,王石在飛機上讀到《日本的綜合商社》一書,得知在日本能稱得上綜合商社的企業也只有g家。他從此不再提“綜合商社”,但依然做著貿易王國的夢。
當時的市場機會太多,萬科的多元化顯得頗為成功:做零售的萬佳超市帶旺了深圳的一條街;投資的電影《找樂》、《過年》都獲過大獎;做飲用水的怡寶也在業內有一定地位……1984年~1992年的8年時間,是萬科做“加法”的火紅時期,但實際上業務并不穩定,至少沒有形成規模效益。1992年,王石對萬科的貿易業務算了一筆賬,賠的錢比賺的錢還多,嚇了他一跳。
直到1993年1月的上海務虛會,萬科決定放棄“綜合商社”模式,提出加速資本積累、迅速形成經營規模,確立城市居民住宅為主導業務。萬科管理層聚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不談利潤、不談指標,只談國家大事、公司的未來、個人的未來,這也是公司管理層對1988年底公司上市以來進行的總結和反思。
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萬科旗下的各類公司仍舊存在,唯一的不同就是都開始運作房地產項目。1993年萬科計劃發行B股,王石以為境外機構投資者會看好多行業投資策略,而機構投資者用“主業不清”四個字把他噎了回來,他意識到公司并沒有在任何一個產業里真正領先。經過1994年的“君安事件”后,王石最終堅定了通過專業化形成競爭力的決心。
從1994年起,王石真正開始做“減法”,郁亮是堅定的執行人之一。基于當時迅速降溫的證券市場,郁亮首先停掉了他主持的財務公司。1996年4月,萬科轉讓了怡寶;1997年10月,轉讓揚聲器業務;直至2002年,萬佳超市全部轉手華潤,標志著萬科徹底結束轉型調整,進入專業化的新一輪發展。
僅就房地產行業而言。萬科的產品線也從寫字樓、酒店、商場、保稅倉等全面收縮到住宅。在1995年第一次房地產宏觀調控之后,王石頂住質疑,將遍地開花的萬科收縮至深、滬、京、津四大城市,重點放在深圳。1993年萬科房地產業務中寫字樓和住宅的比例是75%;25%,到1997年這個比例就反過來了。
聚焦住宅地產之后,萬科的精力放在了精細化、標準化、產業化這三個方面。2005年,在諸多房地產企業通過多產品類型擴張的方式規避風險時,萬科又果斷分離了自己的銷售公司,與專業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合作。當萬科成為專業化地產企業老大時,許多人已經淡忘,萬科曾經是一家以電器貿易起家的多元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