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橋:中國新經濟的領先機會
陳鴻橋
新經濟應該是中國最有可能領先世界的領域,與其他發達國家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線。
在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版圖中,新經濟是重要的一塊。我所說的新經濟,是指以互聯網、移動增值服務與電子信息化為基礎的經濟形態,隨著網絡通訊速度、容量、清晰度、互動功能、交易、支付結算等六大技術瓶頸的解決,以互聯網為核心,結合手機、電腦、電視等大眾化消費品,衍生出無限的商業開發價值,將會形成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商業、消費與服務平臺(稱之為“1+3”平臺,即由互聯網+手機、電腦、電視)。
新經濟應該是中國最有可能領先世界的領域。新經濟所要求的計算機、數字、通訊技術總體來說還比較容易,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線。更重要的是,新經濟領域的中國用戶數量是任何國家無可比擬、無以復制的:互聯網、手機、電腦、電視的用戶全球最多,而且增長速度最快。截至2009年5月底,中國手機用戶達到687億戶,每人月均通話時間500分鐘,而歐美僅200分鐘;電視保有量接近4億臺,僅中央電視臺的觀眾就超過9億人。
目前我國電腦擁有量估計為2.5億臺,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9年6月底,互聯網上網人數達到338億人,其中寬帶網民規模32億;我國網民規模、寬帶網民數、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1296萬)三項指標仍然穩居世界第一。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支付寶”,用戶數突破2億,業務遍布全球幾十個國家,日交易數這400多萬筆,日交易額逼近8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平臺。
以“手機+互聯網”為例。2009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達到1 55億,半年增長31%。全世界1/3的手機產自中國,全世界最新的手機款式幾乎都是首先在中國出現。毋庸置疑,在手機互聯網領域,中國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的領跑者,而美國則是跟隨者:中國不僅手機的使用人數、而且更重要的是每個手機用戶通話頻率也堪稱世界之最:走路、坐車都在手持手機通話;中國互聯網、手機以及手機上網用戶數的絕對數遠遠超過日韓兩國,但其網絡滲透率卻不足二者的三分之一。
新經濟在不斷進步的技術支持下,連續而深刻地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從中誕生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是最具創新性的領域。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新商業模式興起,其對傳統產業結構、傳統商業模式(甚至包括前幾年還稱得上創新的商業模式)造成很大沖擊,且力度愈發猛烈。這種沖擊就是創新的過程,是產業升級的具體體現。
當然,新經濟領域的創新企業也面臨著風險:一是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以前的領先者可能很快變為落伍者,存在所謂“先行者的詛咒”;二是技術發展趨勢難以準確判斷;三是政策風險,新經濟企業以通訊和信息產業為核心,受電信、移動通訊等產業政策調整和網絡行業的行政規范影響很大,企業不容易把握政策底線;四是收費模式,新經濟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依賴網上用戶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能否收到費用且可持續,取決于用戶足夠的粘性與忠誠度;五是“以快吃慢”、“贏家通吃”在盈利模式尚未穩固確立的情況下,也容易成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