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的成熟模式誰都想模仿,但鮮見有真正學到精髓的;炮制好萊塢,要從劇本開始,沒有好劇本就改造!
檔期雖然對票房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一部電影的成功不能光靠搶檔期,劇本是一部電影能否成功的DNA,圍繞劇本展開的制片活動占成敗的七成。
《蘇菲的復仇》(電影《非常完美》的劇本)原本轉手多次,卻無人接拍,直到作者依萌找到桂侑銘(Beaver Kwei),后者又把本子拿給杜揚,事情才出現轉機,最終成就了電影《非常完美》這個不大不小的奇跡。杜揚是網游企業完美時空旗下子公司——北京完美時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完美文化”)的總經理,在電影產業已有近10年經驗,此前曾任職于華誼兄弟、太合影視等機構,參與制作過《南京!南京!》、《功夫》、《手機》等大片。
之所以選擇《非常完美》,杜揚的想法很簡單——《非常完美》的劇本帶有濃重的好萊塢類型片氣質。在國內,劇本的來源通常無外乎幾種:編劇寫作后交給制片人挑選,策劃人在得到題材后找到編劇去“定制”,由導演親自參與劇本的編撰和修改。國內優秀的電影編劇比較缺乏,相比之下,好萊塢的“類型片”化則能出現不少精品,不同的類型片背后都有專業的編劇團體,每部影片的臺詞、情節、噱頭等都是流水化生產。
美國暑期檔有一個成熟類型,叫“小姐電影”。是給16~30多歲的年輕觀眾看的青春愛情輕喜劇,中等成本投入但往往能得到高回報。《非常完美》就是把這個類型引入國內,正好是市場空白。
可以想象,當你手中的劇本與經過好萊塢長期驗證的影片先天相似,如果再用上好萊塢運作模式,就形成了對于好萊塢成熟類型片的模仿。杜揚以此判斷,中國觀眾與美國觀眾的感覺系統應該相似,只要心理把握到位,最終票房效果絕不會差。
一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能做什么,杜揚就迅速組織了一個核心制片人團隊:章子怡,以她的國際聲望和業界公認好人緣,招攬各路明星會順利很多,同時在拍攝中章子怡會自然承擔鼓舞演員士氣、協調備方關系的角色;但章身兼制片和主演兩大重任過于辛苦,于是章子怡的經紀人紀靈靈也進入制片團隊;再加上曾任李連杰助手,有多年好萊塢制片管理經驗的桂侑銘加盟,整個制作流程的進度把控就有了保證。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好的開始是它成功的一半。沒有高水準核心制片團隊,恐怕難以找來其他幾位明星大腕,也難想象能請到《功夫》美術總監陳思勤、《蜘蛛俠》視效總監胡陞忠等高端專業人才,也就沒有日后我們看到畫面完美的《非常完美》。這部電影以2700萬投資搏得9500萬票房佳績,扣除院線分賬,投資方的回報率高達168%。而母公司完美時空在此一役之后決定,對完美文化進行增資,持股比例達到8996,每周都要拉著太太看電影的董事長池宇峰還特意跑到好萊塢轉了一圈。
公司能否成功從早期的18個月就能看出來,電影能否成功也類似。劇本風格、制片團隊氣質就決定了這個電影日后能聚成多強的氣場,拍電影是一個聚氣的過程,制片是這股氣的內核,劇本是先天DNA。
杜揚套用好萊塢模式嫁接到中國市場的做法不失為討巧,但如果沒有類型片可借鑒,制片方就不得不自己進行改造。《畫皮》的主創團隊就曾經因為題材和劇本苦惱,他們想要將《聊齋》搬上熒幕,卻在如何使故事以大眾能夠接受的方式進入電影院、同時做足推廣噱頭的問題上為難。題材很好,但劇本不滿意,那就干脆就自己改!新版《聊齋》被定義為“魔幻”,希望可以創造類似于《哈利波特》、《指環王》的票房輝煌。在新的框架之下,原來的《畫皮》劇本被全盤否定,摒棄了驚悚、血腥,把定位和內容重新設定為“武打+魔幻+言情”。《畫皮》更像一出情感大戲,用驚悚外殼講了個真愛永恒的現代社會主題。
《午夜出租車》也是在賀歲檔玩另類,“如果大制作的《十月圍城》等是鮑魚、魚翅,《午夜出租車》就是廉價變態辣,只能以獨特類型取勝。”制片人呂建民這樣總結成功經驗。
判斷市場風向也是門學問,要隨時捕捉觀眾的心理變化,然后求新求變,不斷調整。在電影完成第一次剪輯之后,杜揚還如法炮制好萊塢的試映會,找到來自不同行業、階層的目標受眾進行試映,統計他們對故事情節。結局等各個方面的意見,以及觀影中發笑的次數、時間點與發笑原因。由于觀眾們對影片中“二兵”、姚晨扮演的“李麗”青睞有加,在之后的版本中就相應增加了他們的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