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談抗癌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學會主任委員、上海民生腫瘤診療中心首席專家、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學科“中醫(yī)內(nèi)科學”的學術帶頭人。
上期篇末談了幾句“抗癌明星”話題, 引起了很多讀者的關注。大家想知道他們都有哪些對付腫瘤的寶貴經(jīng)驗。本期就請何教授和幾位“明星”出場,探討一下——
何為“抗癌明星”
【主持人】上世紀90年代初,一篇報告文學作品中使用了 “抗癌明星”這個新名詞,從此就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抗癌明星”呢?
【何教授】為了消除人們\"談癌色變\"的恐懼心理,鼓勵患者戰(zhàn)勝癌魔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應用了“抗癌明星”這個稱謂。但是這個稱號并沒有特別嚴格的評選標準。在醫(yī)院治療后能夠積極地進行康復治療,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疾病,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的癌癥患者,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抗癌明星”。
癌癥患者的康復包括生理康復和心理康復。有人對這些“明星”作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雖然每個“明星”所患癌癥的種類、治療方法不同,但他們在這兩大方面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下面就請他們現(xiàn)身說法。
理性治療是第一步
◆陳女士,64歲,胃癌
【家屬敘述】我是一名軍人,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形成了我遇到困難不退縮的性格,我的妻子兩年前患上了胃癌,這對她、我本人、我的家人,都是前所未有的坎。
手術切除了全部的胃,以后怎么辦?家庭的主心骨們集合在一起,開了家庭會議:治,一定要治,但關鍵是怎么治?一是妻的癥狀,西醫(yī)化療已不能做;二是西醫(yī)化療的毒副作用非常大,會嚴重損傷身體機能。最好既能徹底地殺滅癌細胞,又能有效地調(diào)整免疫力,杜絕癌腫的復發(fā)轉(zhuǎn)移。我們選擇了中醫(yī)藥的零毒療法。
為了確保方案的可信性、有效性,我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回首妻的康復歷程,大體總結(jié)出“三不”原則:
1 不輕信鋪天蓋地的宣傳語、廣告單,其大都為商業(yè)利益驅(qū)使,夸大、扭曲制造不實的言論。
2 不亂投醫(yī)問藥,多方位、多角度不恥下問,請教醫(yī)生,聆聽意見,多聽、多看,然后再與家人商量、斟酌,確定治療方案。
3 不搞迷信活動,相信科學,不信各種偏方、秘方,避免走彎路,耽誤治療時間。
在中醫(yī)藥的幫助下,同時注意細嚼慢咽,以口腔代替胃的部分消化功能,少量多餐,并嚴格控制食物質(zhì)量,半年后,我的妻子給了大家太多驚喜,吃飯跟生病前已差不多,什么都吃,我們想都沒想到。
【何教授】科學領域里,理性的力量大于情感的力量;全方位的考察勝過管窺蠡測。
別被“壞消息”嚇倒
◆孫女士,53歲,右肺腺癌
【明星本人】我想用4年的康復歷程告訴大家:癌癥患者有三類人,一類被嚇死,一類被治死,最后一類是痊愈的。康復不單靠手術、醫(yī)生、藥物,還要靠自己。關鍵自己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要放得下。
得知自己患了右肺腺癌,剛開始的那段日子,我老是在想,要是醫(yī)生診斷錯了該多好!每當夜深人靜,恐懼便襲上心頭,常常在睡夢中哭醒,可哭泣悲傷有什么用呢?只會增加病情,讓家人擔心,唯有放下悲傷,放下恐懼,放棄逃避,正面迎敵,才有生的機會。當我放下的那刻,人也輕松、坦然了。那瞬間,我明白了,你越緊張它,越適得其反,就像流沙,越想抓住,從指縫中流走得越快。
【何教授】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內(nèi)在因素非常關鍵。感情影響到情緒,情緒影響到免疫系統(tǒng),當恐懼、貪婪、埋怨、悔恨、沮喪、忌諱、生氣、憤怒等思想產(chǎn)生時,邪氣上升導致陰陽失衡,臟腑失調(diào),氣血不和,經(jīng)脈受阻。這時疾病就會乘虛而入,內(nèi)外因同時作用于機體,久而久之,形成癌癥。面對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一定要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實事求是,通過積極心理調(diào)整,尋找新的平衡點。
【超鏈接】怎樣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情緒呢?參見本刊2010.1期P26,“四條建議”。
吃的巧,動起來
◆姚先生,68歲,胰腺癌
【明星本人】談談我的抗癌體會。腫瘤患者一般體質(zhì)較差,特別是經(jīng)放化療后需要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我的經(jīng)驗是:活動,要活就要動。生命在于運動,沒有一種藥物可以代替運動,相反運動可以代替很多藥物。幾年來,只要是好天,我都要堅持外出活動,早晚步行,中午雷打不動睡上一個小時,晚上九點準時睡覺,不管什么大事都不改變生活規(guī)律。所以我的身體情況較好,平常也沒什么小病,2009年的藥費除了常規(guī)的抗癌藥外,其它為零。
飲食上要注意合理營養(yǎng)搭配。感謝我老伴的細心照顧,平常堅持按照專家的指導,合理調(diào)節(jié)三餐飲食。主要是粗茶淡飯,一些新鮮水果,還吃一些有防癌作用的食品,如:海帶、香菇、黑木耳、西紅柿、胡蘿卜、卷心菜等。
【何教授】堅持體育鍛煉可提高身體免疫功能,有效地阻礙癌細胞著床,從而起到防止癌癥轉(zhuǎn)移的作用。鍛煉要因人因病,要適量而不要過度。因為休息與良好睡眠是恢復體力、提高免疫能力的最佳方法。
腫瘤患者受疾病侵害,營養(yǎng)嚴重不足,要多吃蛋白、多纖維、低脂肪、多樣蔬菜(尤其百合科、十字花科)和水果等多樣化富含營養(yǎng)食品,要遠離過甜過咸腐爛變質(zhì)煙熏油炸腌泡霉變食品。因人因時,按照寒者熱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方針,保證營養(yǎng)平衡。
融入集體的樂園
◆馬女士,45歲,腎癌
【明星本人】我補充一點,就是還要多與別人談心交流。越悶在家里,越容易想不開,多跟一些資深患友談心,舒緩自己心里的抑郁,將彼此的抗癌心路歷程一起分享,心情就好多了。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此外,多參加以科學抗癌為宗旨的康復樂園之類的集體活動,有專家指導,更正規(guī),效果更好。比如我們抗癌俱樂部每周都有活動,周一至周五醫(yī)院辦公室提供醫(yī)療咨詢、心理疏導、心理講座、健康講座,周六在廣場、公園等各地舉辦歡樂周末主題活動。去年年底舉行了一次5年生日會,主題是祝賀一些病友抗癌超過5個年頭。這次活動的蛋糕由定點的蛋糕房免費提供,店主人對我們說,\"您放心,每年的生日會都會有。\"
我還參與了抗癌俱樂部的組織工作。家人、愛人都同意,當時他們說,你干吧,病人相互心疼,絕不會累著。我向病友承諾,24小時不關機,與病友每天說說話,已經(jīng)成為習慣了。忙雖忙,但身體狀況比以前好多了。
做這些事情,不僅是為了我們病人自身康復,也是一份社會責任,消除老百姓恐癌心理,提高全民防癌意識。按這條路走下去,一定會發(fā)揮作用。
【何教授】群體抗癌效果比孤立的個體好得多。抗癌俱樂部、抗癌樂園、康復樂園等就是患者非常需要的群體抗癌組織。大家聚在一起,每天少則20-30人,多時上百人,互相聊聊天(\"話療\")、互相取經(jīng)、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從精神上、思想上、方法上、手段上取長補短,共同抗癌,很多病友在此取得明顯的效果。另外,很多腫瘤患者對生死觀念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懷著一顆感恩、友愛的心,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這就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治療和拯救了。
小編留言
各位抗癌明星原來都是普通人。如果一次\"癌\"經(jīng)歷,讓我們頓悟“愛”的價值與珍貴,我們就要對這位“朋友”說聲謝謝。“抗癌明星”們珍愛生命,關愛他人,感恩社會,在與他們的談話中,我深深地驚嘆于生命的堅韌與頑強。相信他們的事例會給我們每位讀者以啟迪。謝謝何教授,謝謝各位明星。同時祝你們在新的一年里,活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