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經視開年大戲,《大丫鬟》播出以來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整個播出檔都以強勢姿態(tài)昂首領先于收視排行榜,牢牢占據湖南省收視市場的第一位。
《大丫鬟》與12年前的《還珠格格》是同一制作班底,目的是再續(xù)一個“丫鬟傳奇”。雖然二者故事類型與風格定位都并無任何干系,收視卻是相似地一路飄紅。拋開觀眾口碑不說,CSM媒介研究平均收視6.8%、單集最高8.33%的數據給出了《大丫鬟》更為清晰的影像—— 2010年第一部老少通吃的熱門電視劇。
按制片人于正自己的廣告語:不看《大丫鬟》你終身遺憾;如果你沒有談過戀愛,你可看《大丫鬟》感受一下戀愛;如果你談戀愛了,可看看你的愛合不合格,提升一下層次……
別說,開篇還真賺了我?guī)椎窝蹨I。片中呈現了幾分瓊瑤幾分大陸式的古典氣質,語言、造型均中規(guī)中矩,陣容雖稱不上黃金一線,卻是準確貼切:陳思成、馬雅舒、李彩華、湯鎮(zhèn)業(yè)、米雪、鄔倩倩、吳卓羲、張檬、何晟銘……沒有誰炙手可熱,演繹可謂等量齊觀。整部劇敘事手法并不過分渲染,似乎所有講故事的細膩元素都被拋棄,懸念在情節(jié)的不斷矛盾沖突中向前推進:一個小丫環(huán)的成長史和奮斗史,一個年代版全新“灰姑娘”的故事。《大丫鬟》的矛盾將一個女人所能夠經歷的酸甜苦辣集于一身,成就了一個女演員所能遇到最有故事的角色的福氣——只是第一女主馬雅舒自始至終給人的感覺是小姐的優(yōu)越感大過丫環(huán)的氣質,與角色靈魂不附。
但不得不承認,《大丫鬟》的市場運作很棒:從大肆吹捧的“至尊女人戲”標簽、民國版《阿信》或者年代戲里的《大長今》,到令人愛恨交加的播出設置,無一不遵從商業(yè)化操作。將跌宕起伏的劇情故事擠牙膏一般地播出,并且無休止地插播廣告、吊人胃口,企圖盡量“控制”節(jié)奏,延長高收視率的快感,最后一集“大結局”竟然被生生分割成上下兩部分,安排在不同的兩個晚上播出,以求利益最大化。
與市面上一些勾心斗角的電視劇相較,《大丫鬟》是“純愛”戲,重心落在三個男人用不同的方式來愛一個女人,而身世可憐的丫鬟采青在幾番迭宕起伏的人生歷練中,終于完成了自身的成長和奮斗,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并且如愿穿上了嫁衣。主題設置既現代又實用,頗有勾住主流收視群體——中年婦女層的心。
雖然《大宅門》之后,《大瓷商》《大國醫(yī)》等“大”字輩名號多少有缺乏創(chuàng)意、沽名釣譽之嫌,但《大丫鬟》跟《鎖清秋》用同樣的方式再次證明了中國電視劇市場仍然需要這樣主題勵志、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類型。雖然既非正劇,也非戲說,并不輕松,更不喜劇,人們卻永遠歡迎灰姑娘的故事,并且愿意看到灰姑娘遭很多很多難,吃很多很多苦,叛很多很多的逆,最后得很多很多的愛,為此犧牲掉幾個帥哥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