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8年底開始,網絡春晚、山寨春晚、民間春晚的口號就不絕于耳。
今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到臘月二十七,北京電視臺聯合新浪網、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舉辦的首屆網絡互動春節聯歡晚會,將通過北京衛視、新浪網以及中國移動三大渠道播出。前期節目的網絡票選、微博的留言活動已經把這次由電視臺主導的網絡春晚推向高潮。將持續七天的晚會從籌劃到最后一場錄制完成,只用了不到30天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跡。
“北京電視臺的主春晚是新春的交響樂,恢弘華麗、盛大華美,象征著盛世的歡歌。網絡春晚更像是年輕自由的量販式KTV,你可以在這里跟著唱、跟著跳,普通人也可以登上舞臺,誰都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華。大明星也會放下架子,和大家一起狂歡。這是一場盛大的派對,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晚會了。”首屆網絡互動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段嶸說。
去年12月初,北京電視臺提議舉辦一臺適合互聯網受眾的春晚,新浪網和中國移動北京公司與其一拍即合,三天時間就談妥合作,并當機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三家聯合舉辦首屆網絡互動春晚。
最初拿到晚會任務時,整個導演組在北京電視臺臺長王曉東的帶領下專門去中國人民大學拜訪了研究新媒體領域的教授,結果導演組最初設計的想法被全部否定,“我們此時才發覺原先在電視思維主導下設計的晚會,和網絡春晚根本不搭調。傳統的電視思路,完全不能適用于網絡。”段嶸說。
導演組很快打破了原先的主題性晚會模式,定下串燒風格,并用“讓世界看到中國紅”的概念貫穿,在全世界尋找中國年的元素,發動全球拍客拍攝各地的中國年活動。
新浪網和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作為播出渠道,不涉及內容制作。新浪網提供一些頗受網友追捧的視頻作為節目素材。“晚會難就難在這已經不是一個節目的組合,而是一個大的綜合項目,隔一天就要和新浪網、中國移動的人開會,發工作簡報。我們都是先學習網絡春晚是什么概念,什么樣的節目適合在網上播出,內容特點和播出熱點分別是什么,再確定生產什么內容。”段嶸說。
七場網絡春晚的最大特點是“混搭”,這是任何一種傳統晚會都不易實現的。
傳統晚會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觀眾口味,節目類型會比較均衡。網絡春晚的觀眾是比較集中的“N零后”。“網絡春晚和電視春晚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觀眾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非家庭觀眾。”段嶸說。
在這種思路主導下,網絡春晚有了明星COSPLAY的環節:演員金巧巧扮演花仙子,相聲演員何云偉扮演葫蘆娃,大張偉扮演邋遢大王;有了通過網絡走后的“掄自行車的市民英雄”和其偶像小沈陽兩個“純爺們”的會面;有了維塔斯和李玉剛對飆高音、中國版蘇珊大媽高歌、韓國泡泡秀表演者,以及網絡紅人“西單女孩”“中關村男孩”“天仙妹妹”“賈君鵬”等新奇特的內容。
北京電視臺副總編輯張強認為,在三網融合的加速時期,網絡春晚通過“三屏合一”的嘗試,將內容的出口從此前的單一渠道拓展至了多媒體渠道,這也是媒體未來的趨勢。。
自消息發布后,網上參與網絡春晚的人數已達9500萬人次,新浪網通過微博這一極具活力的渠道,極大地擴大了網絡春晚的品牌效應。新浪網副總編輯孟波表示,之前沒有預料到網絡春晚在網上會有如此高的點擊率。
“大家就像搭積木一樣,我們提供一個平臺,每個人代表不同的想法和理念,混搭在一起。包容性還是很強的。”段嶸表示,網絡和手機的時效性、推廣性,加上電視強大的視聽效果,讓此次合作達到了1+1+1大于3的效果。
其他“網絡春晚”
奧一網“網絡春晚”
2010年1月30日,奧一網和聚橙網率先推出了一臺網絡“春晚”。
主辦方表示,由奧一網友自編自導的“網絡春晚”不帶任何商業色彩和行政色彩,不設招商板塊,所有賬目會在網上公布,經費主要來源是晚會當天的門票收入。從主辦方公布的本次網絡春晚的流程來看,所有演員全部來自網民,沒有明星。模仿者表演的杰克遜、周杰倫、小沈陽和《nobody》的模仿秀是整臺晚會的亮點,演員約300人。
老孟和他的“民間春晚”
2008年底,“老孟”聲稱要辦一臺“山寨春晚”,在網上名聲打躁。今年,老孟召集了原先的一幫朋友,由北京圣龍同鑒文化公司提供場地和部分資金贊助,又一次開始籌備“民間春晚”,晚會已獲得了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的演出許可證。
老孟的這臺“春晚”總時長大概在三四個小時,節目會用情景劇進行串連,不設主持人。已有的節目,類型涉及歌舞、相聲、小品、雜技、魔術等。所有的節目基本都在北京東城區東四月牙胡同的圣龍同鑒文化公司辦公場地進行排練,場地不大,舞臺中央掛著“2010年中國民間春晚彩排現場”的大紅條幅。老孟聲稱有80多家網站會播出這臺“民間春晚”。
老孟說:“大家都想把這臺自發的民間春晚辦成,如果今年這臺春晚能賺錢,明年我讓賢,把這個民間春晚導演這一位置讓給懂節目、懂藝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