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并不是一段新鮮的故事,老電影如《霓虹燈下的哨兵》,小說如《蝴蝶》,電視劇如《進城》等都曾反映過這個題材。但對當下的視聽消費而言,這段歷史仍屬待開發的新花園,以至于王文杰的《南下》和巴特爾的《南下南下》從開機到播映都來了個大撞車。
這個賣點雖新,卻很難,難在它是主旋律。
《南下》講的是建國初期,數萬名從北方老解放區來的”南下干部”,響應黨的號召前往支援南方新解放的大中城市的一段特殊歷史。很明顯,這是一部被固化了主題的電視劇,反映革命歷史往往以歌頌為主,《南下》甫一出生便似有先天不足。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導演王文杰曾透露過他取得高收視率的“秘訣”:電視劇首先要拍得好看,要能吸引觀眾,故事性是第一位的。于是,在《南下》里我們看到的不是高大全的我軍優秀官兵的英雄事跡,而是一群“土包子”如何擺脫舊有的小家子氣,書寫歷史的傳奇故事。
孟思遠雖然文化程度較高,但是生性優柔寡斷,在兄弟情義和組織原則之間常常猶豫不決;王三成明明有點水滸英雄的脾氣,卻怕老婆怕到冒著生命危險撿回炸掉的胳膊;陳家善雖不忘情義與根本,卻貪慕虛榮,沉迷于物欲。
正是這些不斷在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搏斗中苦苦掙扎的人物,真實而細膩地表現出了一群英雄的成長過程。
杜淳本身的淳良氣質為他出演孟思遠一角占得了先機,和他之前飾演過的田青、江波等角色相比,這次的孟思遠更像是本色出演。值得一提的是印小天的表演很是成功,突破其以往飾演過的軍中驕子的形象局限,將一個直爽真誠的草莽英雄刻畫得大氣又不乏細膩。
反觀女演員則不盡如人意,女一號李小冉雖演技純熟,但人物形象太過完美,斧鑿痕跡過重反而喪失了吸引力。而反面角色玉秀則是反面到了極點,在長達十幾集的戲里,突出描寫一個不通人性的年輕女性對主角的百般折磨,是典型的狗血苦情劇的寫法,難道只是為了襯托兩位主角的偉大?不過梁琳琳飾演的婦救會主任姜天美形象豐滿,梁琳琳此前演過的《亮劍》中的秀芹、《闖關東》中的秀兒,也都是豪爽潑辣的形象,恐怕這也是她飾演此類角色得心應手的原因。
作為魯劇又一部代表作,《南下》既承襲了《大染坊》“講故事”的特色,又延續了《闖關東》抒情的風格,在主旋律的宏偉氣勢中不失細膩的情感架構。浪漫的青春氣息貫穿始終,讓這部重大的歷史題材雖厚重卻不沉重。
無論是音樂制作,還是色彩配置,甚至是青春偶像派演員的組合,都凸顯了抒情、傾情、激情的特點,以時尚的影像風格激活了劇集沉實厚重的歷史蘊含。用明星來演繹主旋律,《建國大業》在電影市場做了一場成功的“試驗”,《南下》在電視劇市場也做了一次嘗試,同樣也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