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杰出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學問家梁啟超在著名文章《少年中國說》中就曾經斷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0多年前,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接見青年代表時也寄予厚望:“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作為當代青年主要代表的80后,在風雨兼程中正在邁向“而立之年”。然而,當2010新年鐘聲敲響,一大批相繼“奔三”的80后竟不約而同地發出由衷感嘆:三十而立立了嗎?當我們再翻開大大小小的報刊、點擊不同形式的網絡時,各種關注80后、披露80后、擔憂80后的文章數不勝數,但閱后頗令人憂心忡忡。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80后走向社會有穩定職業的占調查人數的64%,而沒有穩定職業的占36%;80后在30歲以前有過兩次跳槽經歷的占46%,有過1次跳槽的占15.9%,沒有跳槽經歷的占38.1%,而頻繁跳槽的占5.3%;80后進入單位的普通員工人數占61.8%,中高層管理者占32.9%;在最早邁入30歲門檻的80后群體中,三成人是單身,四成人無房,七成人無車,六成人恐懼家庭責任,其生存狀態并不理想。
成長于改革開放時期的80后,社會的多元化快速發展帶給了他們比較豐富的物質精神生活,無憂無慮的日子慢慢助長了他們發育時期積淀起來的脆弱心理,淡薄的社會意識與家庭意識逐漸占領著他們的大腦、主導著他們的言行。當嚴峻的現實一旦與他們的預期發生碰撞后,脆弱的心理就演變成人生的障礙,阻礙著他們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社會生活中。
不得不承認,現實中有不少英姿颯爽的80后勇敢地走進社會,大義擔責不辱使命,用陽光的心態和聰明的智慧創造出驕人的業績而被世人所稱頌。但是從總體上看,相當一部分80后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滿懷憧憬,渴望成功,但由于準備不充分,總感覺現實與初衷相差甚遠;有的即使僥幸成功,也很難長期維持。經過人生的左沖右突,他們的自信心開始動搖,他們的夢幻開始變異,遂心生出讀書無用、學用不符、人生艱難之抱怨。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0后既是祖國的未來,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只要敢于面對現實、融入現實、搏擊現實,就一定能“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面對現實的首要大事就是確立恰當的目標,因為目標是方向,只要方向對了,目標就會越走越近。而目標又分大目標和小目標,大目標是希冀、是理想,是需要長期奮斗的人生美好;小目標是分階段實現的步驟,是實現大目標的途徑。當一個一個小目標實現之日,則是人生大目標圓夢之時。
融入現實需要有健康的心理,需要用積極心態應對。我們沒有必要抱怨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因為你要準備融入的環境并不是專門為你特設的,現實中不如意的情況太多,只有主動適應環境、適應人情,才能被環境和人情所接納和包容,最后當你用能力與智慧征服環境后,你就會成為環境中的真正主人。
搏擊現實既需要在實踐中學習,更需要在執行中創新。我們每天都將在迎接挑戰中度過,我們不應該把任何困難與陌生當作一種障礙敬而遠之,而應該試著去走近它,激活潛力去摸索它、掌握它、運用它。不斷地充分挖掘和發揮潛力,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人生竟是如此“柳暗花明”、如此光輝燦爛。倘若老是閉關自守,不去充分挖掘,不去以變應變,其結果只會使自己由平凡轉入平庸,到頭來,定將落得“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下場。
面對金光燦爛的現實社會,80后應該奮起直追,瀟灑快樂地向美好未來飛奔。我們期待,80后在成長中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