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650所陸續分配進入了不少大學生,在崗位上刻苦鉆研并得到很好發展的也不為少數,他們當中有的已經成為科技戰線上的領軍人物,也有的成為行政線上的出色管理者。可以說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使絕大多數年輕知識分子,立足本職,不斷學習,刻苦鉆研,正逐漸成長起來,思想意識和思想觀念也日趨成熟,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環境。由于社會多元化的日趨形成,一個人在一個崗位工作一輩子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甚至是很多中年人不可想象的事情,他們熱衷于不斷地開發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喜歡冒險、標新立異、追求新奇。因此,許多年輕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還不時用眼光盯準與自己興趣、愛好、專業或有著廣闊前景、帶來更多收益的更好崗位,不斷在調整自己,以求達到個人發展與事業發展的最佳結合。一些年輕人選擇了重新擇業的道路,給650所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這種流動的原因絕非一概而論,而應辯證地看待這種流動,并以一種正常的心態面對這種流動。
選擇流動的心態和背景
650所有35歲以下青年知識分子349名,全國重點一本院校畢業生268名,有來自城市和農村家庭的子女。這些年輕知識分子有著不同的心態和背景。
一是重點院校畢業的年輕知識分子。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有著優越的名校高材生的身份,自恃天分很高,受到最好的教育,有最新和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儲備,新入所對一些常規設計,有新的理解和想法,在提出的過程中往往被傳統的東西阻礙和制約,自己美好的意愿和主張得不到實現,覺得心灰意冷,加上同學之間在收入、待遇、地區等方面的差異,遂產生跳槽或變動的想法。
二是生長在城市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社會背景都比較優越,期望值較高,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因為某些客觀原因而屈居于此,好高騖遠,原本就沒有作好長期奮斗的準備,目光總是盯著外面的世界,一旦機會成熟,離開此地就成了義無反顧。
三是農村出生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是經過千辛萬苦的求學之路,有的甚至是舉家負債供其完成學業的。家庭的極度貧困造成他們必須盡快地回報家庭,感恩父母。來到此地,由于收入水平較低,導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他們當中有極為優秀的高材生,但由于地域和單位的不同,同一院校畢業抑或能力水平相當,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學因單位和地域的優勢也被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因此,離開洪都,尋找收入更高的單位成了他們當務之急。
四是環境因素的影響。受社會上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很多青年知識分子,把自身價值的實現用是否“當官”來衡量。少部分青年知識分子把“當官才是硬道理”作為了人生哲學,覺得“當官”無望,另謀高就成了首選。加上有的行政領導缺乏正面教育和耐心引導,以行政命令代替一切,更加速了青年知識分子的流失。還有一部分人在一個崗位上干了很多年,感覺厭倦,希望圖新、圖變。
五是其他原因。青年大學生,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有的長期兩地分居,有的家庭需要照顧,等等,而客觀條件又無法解決,因此,也造成了青年知識分子流失。
對策與方法
650所要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設計研究所,人才是關鍵,人才是企業和單位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源泉。因此,穩定科技人員隊伍、留住人才是我們各級領導共同的工作和責任。要千方百計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并形成一股合力,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為單位的創新發展服務。
加強教育不斷提高思想境界
當今時代,多元化、多樣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社會價值觀念千差萬別。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方面條件越來越好,物質產品大為豐富,年輕的知識分子面臨的疑惑和選擇更多,也更加注重追求物質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強教育,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容易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必須提升年輕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品質的塑造,只有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振奮的精神狀態,才能沉下心來甘于寂寞、甘于奉獻。因此,要不斷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并使之努力做到:
寓教于理。針對青年知識分子出現思想問題不能一味地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的現狀,應當從思想教育入手,擺事實、講道理,通過耐心的思想疏導工作,以理服人、以理動人,使他們在思想上不犯糊涂,行動上不誤入歧途。
寓教于情。將心比心,以誠相待,要把真情融化在教育中。年輕知識分子生活中出現的困難,思想上有了疙瘩,要把他們當作“自家人”,主動上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用真情感染他們,讓他們內心信服,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寓教于利。做好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工作,不僅要“動情”、“說理”,還要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要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崗位考核制度,采取一定的經濟手段,引導職工正確處理好家庭、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帶動和鼓勵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寓教于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帶頭干一遍。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遵章守紀、以身作則,平時要求職工做到的我們自己首先做到。同時,要不斷在職工中發現和樹立先進典型,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感染和帶動年輕知識分子。
寓教于常。思想教育是一項長期性、持久性的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不應拘于形式,要充分利用身邊一切宣傳工具和教育手段來教育、引導青年知識分子,讓他們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當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識,提高素質,增強技能。
營造良好的用人留人環境
要營造勇攀科研高峰的學術環境。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理念,耐得住寂寞。科研無止境,提倡在干中學、在學中干。要倡導堅忍不拔的精神,肯于吃苦,做好幾十年磨一劍的持久準備。在學術研究領域中要鼓勵創新,獨樹一幟,敢于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突破陳規,吸收和借鑒科研成果為我所用。
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寬容大度的和諧環境。要加強對青年知識分子的培養,作好培養的戰略、規劃,充分信任和尊重他們的才能并發揮所長,尤其要保護好剛來大學生的創新熱情和上進的強烈愿望。剛來的大學生,他們對自己工作有一種憧憬,表現出極大的工作主動性和熱情。因此,要保護好這種工作熱情。要給青年知識分子壓擔子,放手把工作交給他們做,增強他們的事業心和使命感;同時給予指導,做好傳幫帶,使他們盡快成長起來,并感受到組織上的信任和關懷。
提高待遇,充分體現自身價值。要提高青年知識分子的待遇,在工作上盡可能滿足適應科研的硬件環境。同時,在待遇上給予優惠,解決住房難、配偶工作難找的困難。重點在骨干人才中加大技術津貼的力度,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鞭策作用,充分體現知識價值,真正體現勞有所得、不勞者不得。同時,加強考核,做到合理、有效、公平、公正,從而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形成熱愛、堅持、執著的敬業環境。
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和設計
建立穩定人才隊伍的管理機制。要建立便于穩定年輕知識分子和在內部合理流動的牽引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競爭淘汰機制,形成人才隊伍穩定的有效機制。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時,把理性的目標、價值取向、剛性的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人性化管理、理性化考核,從而使年輕知識分子在剛柔并濟的管理中不斷調整目標、規劃職業生涯。
建立良好的上升通道。良好有序的上升通道對激勵職工、樹立年輕知識分子發展信心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制定接班人計劃,特別是技術序列接班人計劃。要使計劃具體而有針對性,有效避免人才中斷的風險,使員工知道努力的方向,提升其工作價值。在工作中,要進行跟蹤指導和關注,對發展不平衡的年輕知識分子及時進行專業發展的調整,發揮其所長,量才任用。
加強培訓,不斷提升能力。要著眼于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設計水平,滿足不同層次員工專業發展的需要,大力開展專業培訓。培訓工作可以是多種多樣,可以是日常的師徒結對、專家帶助手,也可以開展脫產式培訓或到同行業進行學習考查,還可以通過與高校合作,聯合培養急需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經營管理人才。有條件的還可以出國進行培訓,拓展年輕知識分子眼界,增長才干。
總之,現在的年輕知識分子,擁有最新的知識資本,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具有較高的流動意愿,不希望終身在一個單位工作,由追求終身就業飯碗,轉向追求終身就業能力,他們的不穩定,給企業和單位帶來了新的問題和煩惱。因此,我們各級領導就要愛才惜才,很好地留住人才,為他們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做好規劃,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這樣,才能使企業單位與個人共惠互贏,才能符合科學發展、全面發展的要求,中航工業“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的戰略目標才能順利實現,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設計研究所的目標愿景才能完成。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