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在變暖。
科學家提出:“2℃是一個上限,一旦超過將招致嚴重的生態系統風險,其惡果將非線性增加。”由此,氣候安全已經從最初的科學問題,上升到政治問題,再到最近幾年追求增益機會的經濟問題,從而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
在此背景下,2009年12月7日到19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大會可謂是賺足了世界的眼球。
哥本哈根——安徒生童話的故鄉,這里的人們騎著自行車上下班,推崇低碳、無尾氣的生活方式,但伴隨著“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召開,這個原來的世外桃源霎時變成了各國紛爭的戰場。
然而,此次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會議開得很熱鬧、很長,卻以一紙不具有任何法律約束力的“臨時協議”草草收場,引來唏噓之聲不斷!
盡管如此,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依然向世界作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鄭重承諾!
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關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回顧歷年來的政協一號提案,不難發現其涉及的主題往往與當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保持著高度的契合,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預見性,最終都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應和政策效應。
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低碳”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取向,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將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重頭戲。
誰會是低碳經濟這場大戲的主角呢?成敗的關鍵在企業,尤其是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中央企業。
據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納入國家重點監控的千家企業中,中央企業125家,但卻占千家企業節能總量的1/4,央企節能減排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頒布了《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23號,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指導監督中央企業在節能減排和轉變發展方式中進一步發揮表率作用。《暫行辦法》將從四個方面加大對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的監督管理力度:
正確把握定位。《暫行辦法》規定,對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實行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和出資人聯系制度,強調中央企業應依法接受國家節能減排主管部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節能減排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主要督促指導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好國家節能減排方針政策。
實行節能減排分類管理。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是一個復雜、多層次的體系。《暫行辦法》依據中央企業實際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以及所處行業,將中央企業分為重點類、關注類和一般類,并實行動態管理。
規范節能減排管理制度。《暫行辦法》不僅著眼于解決當前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更著眼于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的建設。
完善節能減排考核獎懲制度。《暫行辦法》將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作為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暫行辦法》還按照企業能源消耗及主要排放情況,將中央企業劃分為重點類企業、關注類企業和一般類企業。
重點類企業32戶,主要是主業處于石油石化、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化工、煤炭、建材、交通運輸、機械行業,具備以下三條件之一的:年耗能超過200萬噸標準煤;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在5#8197;000噸以上;年化學需氧量超過5#8197;000噸。
關注類企業51戶,主要是重點類企業以外具備以下三條件之一的:年耗能在10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8197;000噸以上的;年化學需氧量在200噸以上的。
一般類企業45戶。重點類、關注類企業以外的央企為一般類企業。
國資委將對上訴規定的三類企業分類實行動態監管,對其耗能及污染物排放量適時向外公布,并將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作為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考核內容。
不容質疑的是,中國的發展已經來到了結構轉型的十字路口,而在低碳經濟這條發展道路上,中央企業依然是旗幟鮮明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