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2月,畫家韋選毅出生于陜西省蘭田地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親及家族中的人們都是依靠種地勞動來養家糊口的莊稼人,他從小就一直在西北農村黃土高坡艱苦生活的環境中長大。
韋選毅長期生活在這塊出門就是七溝八梁一面坡的貧瘠土地上。他在當地讀初中、高中期間,便開始喜歡繪畫,但卻苦于沒有任何繪畫學習資料,也無懂美術的老師指教,甚至連一張正規的繪畫紙張也沒有。但父母言傳身教的吃苦耐勞精神與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以及他們身上那種不畏任何艱難的奮斗信念,使他養成了一種不怨天尤人、腳踏實地追求繪畫的堅毅性格。在讀書學習的閑暇時間里,他常在地上寫寫畫畫摹擬描繪,在別人用過的廢舊紙張上作畫,或利用舊掛歷背面白紙,進行繪畫學習,反復臨摹自己能夠找到的各種連環畫“小人書”,對繪畫藝術陷入一種深深癡迷的情感之中。韋選毅話語不多,心態沉穩,不浮躁,不虛滑,身上洋溢著大西北人質樸厚重的性格。
1978年,韋選毅參軍來到鐵道兵部隊。當時這支部隊從事美術創作的氛圍很濃,韋選毅有幸先后得到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趙修柱、現任溫州市文聯主席黃嘉善等藝術家的指導幫助,開始進入比較規范的繪畫創作學習。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日復一日地投入素描、水粉畫的勤奮繪畫學習之中,進步很快。不久,他的書畫才華得到部隊領導的重視,被調到政治部從事放電影、畫幻燈片等部隊宣傳工作,為他進一步施展繪畫才華創造了更好的學習條件。
部隊兩年一屆的《大路畫展》培養了無數的年輕畫家,也使韋選毅有了從事繪畫創作、向更高目標進取發展的大好機會。1980年,他創作的版畫《踏遍天山為人民》入選《“咱們新疆好地方”美術作品展》,作品較好地反映了鐵道兵戰士為了祖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和平建設事業,一心舍棄自己的安樂小家,顧全國家的可貴品質,受到部隊領導與社會的廣泛好評。
不久,韋選毅被部隊保送到新疆藝術院校接受兩年正規的繪畫藝術學習。在藝術學院,他系統地學習了素描、色彩、速寫、創作與文藝理論等美術創作必備知識。學成返回部隊后,他便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謳歌人民、贊美祖國新生活的繪畫創作之中。不僅如此,他還經常遠赴新疆的北疆、南疆、青藏高原、川藏高原、黃河源頭、太行深處寫生,收集素材,廢寢忘食地沉浸在祖國壯麗山河的創作之中。
《太行之春》是其代表作之一。畫面最下方的近處,是松柏簇擁下高大雄偉的太行山脈,連綿起伏的山麓,層層疊疊的蜿蜒錯落,群峰挺拔,密林疊嶂,恰似一座大自然界中巍峨挺立的萬里長城。只見畫面上白云皚皚,松柏常青,山巒起伏,厚實裸露的巖石脈絡,宛如中國人民厚實堅挺的不屈不饒的鋼鐵脊梁,表現出畫家對祖國大好山河深厚情感的詩意化贊美,是一曲褒揚中華民族英勇不屈可貴精神的抒情頌歌。
韋選毅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還任中國第六屆山水畫展評委會副主任、洛陽市國畫家協會副主席等眾多社會美協組織職務。1986年以來,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畫展,并多次獲獎;作品被《工人日報》、《民族畫報》、《美術》雜志等眾多媒體發表,進入了中國畫高品位的藝術殿堂,但他卻從不居功自傲,總是虛懷若谷,仍然好學進取。這正是我喜歡,并愿意與他長期交往之所在。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