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第二次去尼泊爾辦第四屆中國節(jié)時,才有機會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團一員訪問了世界佛教圣地藍毗尼。
藍毗尼在尼泊爾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一下飛機,就感到太陽的烈,氣候的熱。在不大的機場,當?shù)啬嶂杏押媒M織的官員和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尼泊爾女孩已在等候了,她們獻上了用一朵朵鮮花串成的鮮艷花環(huán),讓我們感受了南部尼泊爾人對中國的友好。簡短的會晤后,我們驅車前往狹義的藍毗尼古鎮(zhèn),它在魯淵德希縣,占地只有7.77平方千米。
首先參觀的是中國海外名寺——中華寺。
中華寺是清宮式建筑風格,遠遠望去,是我國佛教場所司空見慣的那種土黃色,很是親切。走過祖國的天南海北,看過多少個在中國本土的佛教寺廟,而在海外還是第一次。
佛祖釋迦牟尼誕生于尼泊爾南部藍毗尼,而佛教誕生在印度,南部尼泊爾在古代一度曾屬古印度。佛教傳人中國后,興興衰衰。尼泊爾近90%民眾信印度教,佛教只有4%左右,而中國佛教信徒眾多。
走過多少佛寺佛廟,能到釋迦牟尼誕生地看那黃黃屋頂?shù)闹袊聫R,頓時來了精神。
方丈是懷善大和尚,浙江人氏,還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副秘書長。看到中華同胞,自然十分熱情、親切,眉宇間透露著歡欣、開心,那是出家人少有的欲藏難抑的愉悅。
方丈給我們仔細地介紹藍毗尼,說明尼泊爾的佛教地位,表述各國對這里的關注,坦言中華寺的生存與發(fā)展。
根據(jù)國際組織的倡導,近200個國家擬在這個區(qū)域分別建寺廟,中國、日本、緬甸、韓國、泰國、越南等等,已有17個國家完成了建設。中華寺竣工于1998年,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承建。建筑風格是清宮式,有山門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長廊、禪堂、齋堂、寮房等組成,外輔圍墻,內(nèi)繞回廊。緬甸大金塔寺和中國中華寺是接待人數(shù)最多的兩個寺。
懷善方丈與我們中國文化代表團團長李鴻副局長交換紀念品。方丈送我們每人兩串菩提佛珠,一串戴在手上,一串可以掛在脖子上。大和尚為我們一一遞上,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穿過長廊,來到大雄寶殿,懷善大和尚親自為我們焚香擊磬,讓我們虔誠于此地此景,把心靈的理想逐一放飛。
中華寺,是中國的一個海外寺,懷善大和尚,是中國佛教的使者,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宗教聯(lián)結和文化交流。
隨后,我們?nèi)チ朔鹱嬲Q生地。這里是摩耶夫人廟,實際上也是一座遺址公園。還沒走近,古色古香的墻體、白色的屋宇,早已映入眼簾。菩提樹下,圣水池畔,感到一絲絲涼爽。也許這是心靜的緣故。
五百多年前的阿育王柱聳立在這里,穿著鮮亮服裝的當?shù)厝嗽陧敹Y膜拜。進入遺址公園的核心區(qū)——當年的挖掘現(xiàn)場,必須脫下鞋子。我赤腳踩在木板地上,轉了一圈,終于看到了當年佛祖誕生時的那塊石頭,用玻璃罩著。我在那兒站立許久,想象著公元前623年發(fā)生在這里的遠古的故事。
當天我們要返回加德滿都,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去了泰國寺。
揮揮手,我們道別,向藍毗尼,向這個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