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素有“花園學校”之稱的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座落在千年古鎮白蒲鎮的南首,它是一所四星級國家重點示范高中,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江海平原上,以卓越的教育教學質量蜚聲大江南北。
一條流淌著我美好記憶的“S”形小河,把白蒲中學的校園分成東西兩半。河西,一條寬闊的水泥大道縱貫校園南北。兩行道旁樹,筆直挺拔,蒼松翠柏,青翠欲滴。大道兩旁,一邊是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的花圃:一邊是與大道平行的“河中半島”。“風華亭”卓然獨立于半島的南端,亭頂六角高高翹起,仿佛要凌空飛去。“半島”的北端是“桃李閣”,仲春二月,這里鶯飛草長,桃李競發,蜂飛蝶舞,芳菲滿園。
沿大道向北,巍然聳立的五層實驗大樓氣勢恢弘,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實驗樓的后面是有著一千三百年歷史的大雄寶殿,飛檐斗角,古樸凝重,它昭示著我們家鄉悠久的文化歷史。
文津橋如“長虹臥波”,橫跨在小河之上,把校園連成一個整體。小河兩旁,婀娜的垂柳把柔軟的枝條伸向水面,好像美麗的少女正對著明鏡梳理她那流瀑似的長發。河水清澈見底,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水底飄浮著朵朵白云,魚兒在云中遨游,鳥兒在水中翻飛……明媚的初夏,我們三五伙伴蕩起雙槳,讓小船兒輕輕地漂蕩在水中,書聲、歌聲、笑聲,激起陣陣浪花,驚得游魚四散,鳥兒遠飛……
即使是肅殺的隆冬。美麗的蒲中校園也別有一番情趣。一場大雪,把校園變成了銀裝玉砌的世界。我們相邀“吱吱”地踏著積雪去尋梅,歡聲笑語震得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灑得我們滿頭滿臉都是。剎那間,盛開的臘梅樹下,少男少女都變成了皓首白發的老翁老嫗
河東的教學大樓,是莘莘學子攻書的戰場。寒來暑往,朝朝暮暮。一屆又一屆的有志青年在這里伏案苦讀,盡情地吮吸知識的玉液瓊漿。教學樓東邊,是寬闊的大操場。場上那綠茸茸的草坪簡直是一支充滿激情的樂曲。清晨,草尖上晶瑩的露珠迎著朝陽,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放射出七彩光芒,瑰麗無儔,耀人眼目。傍晚,夕陽映照,操場上運動健兒們群雄逐鹿、龍騰虎躍,構成一幅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畫圖。
在這美麗如畫的校園里,除了知識的傳授,母校領導們貫徹素質教育的信念更是堅定不移:“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兩只腳的書櫥。”“沒有歌聲、琴聲的教育是跛腳的教育。”……
于是在那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秋日,在那滿樹楓葉紅得像燃燒的火,千姿百態的菊花盛開怒放的校園最美的季節里,一年一度的“學術節”、“藝術節”、“體育節”接踵而來,次第舉行。整個校園沸騰起來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宣講會”、“蘇辛豪放詞鑒賞沙龍”、“戴望舒‘雨巷詩派’研討會”、“京劇演唱會”;菊展、書畫攝影展、手工制作展、科技小發明展;演講辯論賽、象棋賽、籃球賽、劃船比賽……宣傳櫥窗、布告欄內,學校的、年級的、學生社團的海報和通知林林總總,目不暇接。同學們的興趣在活動中生成,個性在展示中彰顯,能力在實踐中提升。
這里是佳木的沃土,人才的搖籃。
不幾年,從這兒走出去的管炳鋒同學很快就成了某主流報紙小有名氣的記者兼編輯;黃楨鋒同學作為華東師大辯論隊的主力隊員,在與新加坡大學隊的較量中嶄露頭角,他的不凡表現吸引了電視機前眾多觀眾的眼球;孫紅娟同學入選江蘇省隊。為她們團隊奪取全運會女子劃船比賽第五名的好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就是我美麗的蒲中校園。在這里,我度過了整整六年難忘的美好時光。
老舍說:“知中國者,必知南開。”母校啊,沒有您為我奠定牢固的知識基礎,我怎能跨入“高校北辰”南開大學讀書深造;怎能有幸親耳聆聽邱城桐、陳省身這些頂尖科學家的講座,跟隨大師在抽象思維、信息數字化的天空翱翔!母校啊,沒有您幫助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又怎能成為一名矢志獻身祖國振興大業的共產黨員;又怎能在這社會轉型時期,在這物欲橫流、享樂至上、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浮華氛圍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貧寒枯燥的學習生活;怎能在這“讀書無用論”卷土重來,很多同齡人忙于購房購車,忙于泡吧,忙于享受生活的時候,甘于被人視為“傻冒”,用最可寶貴的青春去換取這“勞什子”的博士頭銜!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人為什么活著?應該是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人不能為吃米活著”、“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讀書學習”、“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母校師長們的這些諄諄教誨,特別是他們嚴謹治學,勤勉敬業,視事業為生命,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的動人情景,至今還清晰地深藏在我的記憶庫中:
曹迪貴校長是學校管理和綠化的專家,為了美化校園,我們常看見他頭戴草帽,汗流浹背,和同事們一起規劃景物布局,和師生們一起搬磚頭,挖河溝,壘石駁,植樹種草……如畫的校園灑滿了他的汗水。如今,他們種植的樹木早已亭亭如蓋,為人們撐起一片陰涼。
吳宗泉校長多才多藝,為了弘揚國粹,推動“京劇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他經常放下架子,親自下水,拉起胡琴,來段清唱,甚至粉墨登場,一展身段,為同學們示范動作。
我的高三政治老師沈恒希先生,才思敏捷,長于辭令,講起課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手漂亮的粉筆字,板書極為迅速。作詩為文,文不加點,一氣呵成,閎中肆外,文質兼美。同學們驚詫于他的淵博和才華,對他的行為格外留意,發現其做事專注且惜時如金,課間短短的十分鐘休息時間,有人還看見他伸著手指,獨自在書空練字,其做學問更是“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可謂勤矣”,從他身上,同學們真切地體會到知識的確來源于勤奮。
我的高三語文老師兼副班主任顧躍先生是我接觸最多、了解最深、最為欽佩的師長,在成長道路上,給我以極大影響。他恬淡曠達,謙沖自牧,熱情坦誠,本色示人,是家鄉教育“清風明月”忠實執著的守望者。他信奉“腹有詩書氣自華”,嗜書如命,手不釋卷,尤喜史傳類文章。他教學認真,勤勉敬業,思維縝密,看問題極富穿透力。走進他的課堂,那感覺實在不啻于往赴一場膾炙人口的精神大餐。顧老師講課,或條分縷析、旁征博引,或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總是因勢利導、因文而異,總是滲透著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和堂皇正大的做人的道理,聽他講課,同學們只恨時間跑得太快太快。白蒲中學建校六十年,他是我所知道的極少幾個在這里不折不扣站了三十多年講臺的老師,其中有二十年任教高三,聽說他現在還擔負著一個高中班的語文教學任務。顧老師為人端方正直,潔身自好,身上透出一種傳統知識分子的傲岸性格。
古人云“見賢思齊”,所有這些,都激勵我走自己的路,光明磊落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做學問,義無返顧,一往直前……在白蒲中學讀書,真如人芝蘭之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