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英語翻譯的課堂教學可以提供面對面的真實語言交流,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給予直接的監督與指導,然而,信息量卻容易受到限制。網絡自主學習資源豐富是最大的教學信息來源地,而學生卻容易迷失學習方向,并因缺乏學習自覺性而浪費時間。因此有必要把科技英語翻譯的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在繼承課堂教學優勢的同時,為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提供指導,使得科技英語翻譯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課堂教學模式;網絡自主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149-02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科技英語翻譯作為英語翻譯的一個分支,無論是在教學方面還是在研究方面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科技英語翻譯涉及的范圍很廣泛,有采礦、選礦、金融、法律、證券、計算機、機械、工業自動化、冶煉、電子、材料、生物、宇航、航空等等。科技英語翻譯不以語言的藝術美為其追求的目標,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即講求思維上的準確嚴密和邏輯上的條理清楚,因此掌握好科技英語翻譯并非易事。在傳統的科技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承擔著講解員的職責,學生主要是配合做練習。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而學生被動接受。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功能等方面的局限性,學生不可能通過課堂學習就獲得科技英語翻譯的要領。2004年1月,國家教育部在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即“各高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朝著個性化、自主式學習發展。新的外語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1]網絡自主學習作為外語教學的一種手段以其良好的開放性、廣域性和交互性顯示出傳統課堂所不具備的優勢[2]。與傳統的課堂相比,網絡自主學習極大地豐富了信息量,增強了時效性,并能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3]。而徐錦芬(2004)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研究表明,“現階段中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較低”[4],因此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由此可見,建立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十分必要,這樣既可以吸取課堂教學的優勢,同時也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劣勢,結合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科技英語翻譯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
科技英語翻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就要改進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改“教學翻譯”為“翻譯教學”,改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沉悶的、教學效果差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科技英語翻譯課堂應該把翻譯基礎理論知識、科技翻譯中的主要翻譯技巧和不同種類的科技文獻作為主要的課程內容,其中科技文獻應涵蓋最先進的科技文章,使其能夠較好地體現課程的先進性和前沿性;同時科技英語翻譯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和翻譯科技文獻上,要求學生閱讀不同領域的科普讀物。在此基礎上結合配套翻譯練習材料(包括句、段、文章),采用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意將翻譯理論、技巧與翻譯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教師應該將先進的、前沿的科技資訊帶到課堂上,并指導學生對翻譯成品進行批判性再譯,督促學生閱讀各專業的科技文獻,使得學生最終能夠提高翻譯能力、翻譯鑒賞能力、科技文獻的閱讀能力以及英語水平。
2.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難易程度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諸如可以提前把材料發給學生預習,然后鼓勵學生在課上以回答問題的形式或以小組討論、總結發言等形式,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發表意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我們還可以在校園里營造學習科技英語翻譯的氛圍,諸如舉行科技英語翻譯競賽,建立科技英語翻譯協會,并定期舉行科技英語翻譯知識講座,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引導更多的學生重視科技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
3.重視反饋評價與總結糾錯
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應該包括反饋評價,而且課堂面授也提供了極好的糾錯機會。每當學生回答完問題、發表完意見或完成作業后,老師和同學都應該給予及時的評價與糾錯。因為如果學生的錯誤不得到及時的糾正就會使學生的錯誤泛濫,學生的活動失去了意義,教師也發揮不了指導者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多留心注意學生所犯的錯誤,并把錯誤記錄下來,及時給予講解和糾正。
可見,科技英語翻譯的課堂教學可以提供面對面的真實語言交流,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給予直接的監督與指導,因此課堂教學是科技英語翻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然而,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信息量容易受到限制,我們必須采用其他的手段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歷史反復展示的真理就是事物的進步離不開技術的進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與信息技術結合方面開拓思路,進行科技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
二、網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探究
1.加強網絡平臺建設
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以網絡技術為支撐,探索建立網絡環境下的科技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直接在局域網或校園網上進行科技英語翻譯教學訓練,有利于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設計出具有個性化和不同層次需求的科技英語練習軟件和模塊,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科技英語翻譯的趣味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立體化,提高學生的科技英語翻譯水平。現今,網絡輔助教學已成為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和最大的教學信息來源地,網絡自主學習具有傳統教學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在網絡環境下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數字化的方便迅捷性和開放的學習空間進行信息交流,切實實現人機互動、教學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在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集科技英語翻譯的先進性、前沿性材料,進行科技英語翻譯實踐,聯機實時討論或搜尋答案進行比較,網上提交老師布置的作業及課程論文等多種形式進行網絡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翻譯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進一步
自發學習的興趣。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由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者變成了自主學習者,由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學習者。通過恰當地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建構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學習內容、進度和方式,通過網絡采集有關最新科技資訊,前沿的科技信息,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學得更快、更好。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網絡課程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系統化的學習。為了增加課堂的信息含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應引進先進的多媒體和語料庫進行科技英語翻譯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學習,當然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需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以互動性為原則,這樣可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翻譯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
2.明確教師在網絡自主學習中的角色
盡管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自學。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幫助、檢查下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因為盡管網絡自主學習資源十分豐富,是科技英語翻譯教學最大的信息來源地,而現在將大量的語言輸入學習交給了學生自己,學生往往可能在網絡環境中迷失自我和方向。此外網絡自主學習缺少監督機制,在經歷了起初的新鮮與好奇之后,許多學生將網絡自主學習當成一種任務,并逐漸地把網絡自主學習當成一種負擔,甚至有的學生靠抄襲他人的答案來完成老師所布置的網絡任務。同時很多學生還抱怨在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下,當遇到不懂的問題時無人解答,不知自己是對是錯,從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意愿。這時候教師就要通過自己的指導,使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活動,識別有價值的信息,抓住重點,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幫助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
三、科技英語翻譯的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科技英語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堂上通過講解翻譯基礎理論知識、科技翻譯中的主要翻譯技巧和不同種類的科技文獻使學生對科技英語翻譯這門課程有所了解,為進一步的網絡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科技英語翻譯課堂中,教師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和翻譯科技文獻上,要求學生閱讀不同領域的科普讀物,其中科技文獻方面應涵蓋最先進的科技文章,使其能夠較好地體現課程的先進性和前沿性。在此基礎上結合配套翻譯練習材料進行科技英語的翻譯實踐。在網絡自主學習中學生進行自我計劃,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集科技英語翻譯的先進性、前沿性資料進行科技英語翻譯實踐,之后聯機實時討論或搜尋答案進行比較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網上布置作業及課程論文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進行考察、監控和評估。(對于學生的評估檢測方法也可以多樣化,諸如將傳統的教師批改評講、學生的相互糾錯和網絡糾錯相結合等方式)。同時學生在網絡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又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進行指導,使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不致迷失自己的學習方向。這樣,教師既能對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進行實時監督,又能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提供教學方向并給予學生恰當的幫助。
由此可見,科技英語翻譯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們可以相互補充,相互調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學生、教育技術手段、教育方法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既吸取了課堂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的優勢,又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劣勢和單純的網絡教學的不利之處,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互取長補短,互相補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華立群,楊竹.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應用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
[3]張艷紅,程東元.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寫作能力培養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育,2007,(8).
[4]徐錦芬,彭仁忠,吳衛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
[5]吳春梅.大學英語翻譯課程設置及其模式探究[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7).
[6]肖武云,曹群英.建立策略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J].科技資訊,2006,(3).
(責任編輯/王麗君)